作者:陳二虎
一、翩翩少年有俠氣清代小説家蒲松齡記載了一個故事:説黃得功年少的時間曾經經商,有一次與兩個舉人(孝廉)一塊同路進京,半途遇到了響馬(搶劫的),兩個舉人都是自小讀書,之乎者也,手無縛雞之力,哪裏見過這陣勢,非常害怕,嚇得兩腿一軟就跪下了,哆嗦着把自己的銀兩如數奉上。
黃得功看到這響馬猖狂,不由大怒,但自己沒有武器,情急之下,順手抓住一頭騾子,奮力舉起來砸向響馬。
響馬沒有想到,猝不及防,連人帶馬被砸扒蛋了。黃得功還沒等響馬起身,一個健步奔過來,好一頓拳腳伺候,把那響馬的胳膊都打斷了,然後淡定地從響馬袋中拿出銀兩,還給了這兩個舉人。兩個舉人感謝黃得功的行俠仗義,就資助、推薦他當了兵。後來黃得功多次殺敵立功,直到被封為將軍。
那麼,蒲松齡記載的黃得功是何人?
黃得功,號虎山,明末開原(今遼寧開原市)衞人,是明末的著名將領,軍中號黃闖子、黃大刀,官至太傅,左柱國,封靖國公。
黃得功早年喪父,與母親徐氏在貧困中度日, 十二歲那年,母親剛釀好了酒,他嗅到酒香,偷偷把酒喝了,母親知道後,生氣地責怪他,他笑着對母親説:“賠你很容易的。”
當時遼地時有軍事,周邊的蒙古部族與女真各部經常侵邊,所以駐防部隊經常出動,黃得功拿了一把刀混在官軍中,跟着跑到戰場上斬獲了敵人兩顆頭顱,得到獎賞五十兩白銀。
黃得功回到家中,把銀子獻給母親:“我用這錢來彌補偷喝的酒!”這令母親十分驚訝,尋問這銀子的來路,他就把上戰場殺敵的過程講給母親聽。
史載,黃得功“少負奇氣,貌偉鬍髯,兩頤倒豎,膂力絕倫”,十幾歲便從軍,在總兵黃惟正手下當親兵,因勇猛無敵又善謀略,頗得賞識,被收為義子,得到提拔,很快成了遊擊將軍。
黃得功喜酒善射,有“小由基”(養由基歷史上著名的神射手)之稱,曾經某次醉酒後,聞有幾十賊寇,獨自手持雙刀,赤身騎馬,一陣風似地衝過來,刀光血影間,還未等賊寇明白怎麼回事,已經有大半死於黃得功刀下,餘下的驚慌而逃。
二、差點生擒張獻忠崇禎九年(公元1636年),黃得功已經是副總兵,分管京師的衞戍部隊。
崇禎十一年(公元1638年),率領禁軍隨總管熊文燦到舞陽一帶鎮壓農民起義軍,鏖戰興山、固始等處,所向披靡,屢建戰功,不久又轉戰浙江的吳村、王家寨一帶,鎮壓農民起義軍馬光玉部,大獲全勝,被朝廷加封為太子太師,升位總兵。
崇禎十四年(公元1641年),黃得功駐防安徽寧遠,農民起義軍首領張獻忠率兵馬殺氣騰騰地從桐城殺來,結果被黃得功好一陣收拾,張獻忠落荒而逃,其手下猛將、張獻忠養子三鷂子王興國被黃得功斬殺,張獻忠差一點被黃得功活捉。
這個三鷂子王興國是農民起義軍中最勇猛的將領,沒想到強中還有強中手,遇到比他還猛的黃得功。從此以後,農民起義軍一聽到黃得功的名字就聞風喪膽,惹不起的主。
(崇禎皇帝)
崇禎十五年(公元1642年),黃得功移守廬州,此時的張獻忠起義軍聲勢浩大,先後攻陷了廬江、鳳陽等地,兵鋒正盛,黃得功精選五千騎兵鎮壓,正所謂冤家路窄,雙方在石牌相遇。
張獻忠聽説統兵的是黃得功,馬上撤退,黃得功率騎兵追殺,很快就趕上張獻忠,在萬馬軍中尋到張獻忠的影子,拍馬直取張獻忠。
張獻忠看到一員明將如天神下凡直奔自己還來,早嚇出一身冷汗,説時遲,那時快,黃得功與張獻忠相距不到一尺的距離,黃得功決心生擒張獻忠,就沒有放箭,如果放箭,張獻忠小命嗚呼了。
張獻忠手下將領見了,拼命攔住黃得功,讓張獻忠脱逃了。
三、遇伏臨危脱險公元1644年,天崩地裂,明王朝落幕的年代,農民起義軍闖王李自成兵圍京城,崇禎皇帝自縊,隨後是明山海關總兵“衝冠一怒為紅顏”,引清兵入關。
明朝的遺老大臣在南京擁戴福王朱由崧監國,轉年稱帝,改元弘光,這就是歷史上曇花一現般的南明小王朝。
為了抵禦清軍南下,南明在江淮沿江設立四鎮:以總兵劉澤清駐紮淮安,總兵高傑駐守泗州,總兵劉良佐駐防臨淮,另一個總兵就是黃得功,駐地廬州。當時南明據有重兵的除了這“四鎮”,勢力更大的是跋扈狂妄的左良玉,駐守武昌,兵多將廣。
南明小王朝本打算讓這五路人馬組成江淮防線,防止清軍或李自成的大順人馬南下,隔江立國。然而執政的史可法與馬士英矛盾重重,相互攻擊排斥,四鎮之一的高傑飛揚跋扈,很不是一個東西,擁兵自重。史可法便調黃得功駐守儀真,來牽制高傑。
黃得功有個同姓的朋友叫黃蜚,準備赴登萊總兵之任,恰經過高傑駐地,黃得功便率三百騎兵到高郵去迎接他。
這消息被高傑手下副將胡茂探知,彙報給高傑,高傑十分忌怕黃得功,覺得這是除掉黃得功的好機會,便率部隊設下埋伏。
黃得功一行到達土橋,正準備吃飯,伏兵四起,殺聲震天,箭如雨下。
黃得功心説不好,剛剛跳上馬背,所乘之馬就被亂箭射倒,他跳起來,迅速搶了一匹戰馬,這時高傑手下一員戰將拍馬舞槊殺到眼前,那長槊就搠了過來。
黃得功挾住那搠過來的長槊,大吼一聲,用力一拉,敵將連人帶馬都倒了。隨後黃得功力殺數十人,乘機翻過一段倒塌的土牆,得以脱身,而隨行的三百騎兵無一生還。
黃得功返回自己駐地,非常氣憤,上告朝廷,要與高傑決一死戰。
史可法派監軍萬元吉調解勸説,讓他以國家大義為重,又逢黃得功母親去世,才罷手沒再追究,暫時放下。
不久,握有重兵,野心勃勃的左良玉不肯聽命南明政權,以“假太子案”為由,打着“清君側”的名義率大軍十萬浩浩蕩蕩順長江而下東來,想“挾天子以令諸侯”,但這個左良玉到達九江時,就一命嗚呼了,其所部軍隊由其子左夢庚率領繼續向南京進軍。
弘光皇帝朱由崧及滿朝文武都慌了神,急忙派出最忠誠朝廷的黃得功率所部兵馬抵禦左夢庚的“叛軍”。
左夢庚的兵馬在銅陵一帶與黃得功兵馬相遇,黃得功指揮兵馬萬眾一心,把左夢庚的兵馬收拾了,平定了叛亂,取得大捷,黃得功身先士卒,自己身中三箭。
弘光皇帝朱由崧聞捷報大喜,加封黃得功為太傅、左柱國,靖國公。
就在黃得功為弘光皇帝平定內亂的時候,南明小王朝日薄西山,殘陽如血。
四、黃得功捨身赴義弘光元年(公元1645年 )5月8日,清軍乘着夜色渡過了長江天塹,南明沿江守軍根本沒有組織有效的防禦,南明水師在總兵鄭鴻逵等人率領下一口氣跑回福建老家。
14日,上岸後的清軍自鎮江南下,丹陽、句容等地望風而降,很快兵鋒直達南京城下。
南明這些無能的文武還在窩裏鬥,心中根本就沒有什麼大義,南明弘光皇帝朱由崧逃跑一點也不比他的臣子慢,一溜煙就沒影了,這時那個卑鄙的文化人錢謙益串通大臣趙之龍等人,大開城門,迎接清軍入城,只有刑部尚書高倬等極少數大臣自盡殉國。
弘光皇帝知道手下那些握有兵權的人誰才是最可靠的忠臣,除了黃得功,已經沒有第二個,於是,一路狂奔來到駐紮在太平的黃得功軍營。
黃得功聞知弘光皇帝到來,又驚又訝,連忙迎進來,對於南京的變故是一點都不知道,當弘光告訴了一切,黃得功痛切又惋惜地對朱由崧説:“陛下你如果死守南守,下旨招微臣來抵抗清軍,我們依託南京,還有可能勝利,可是陛下為什麼聽信那些奸賊的話,放棄了南京,匆匆忙忙跑到這裏來,哎!”
朱由崧望着黃得功,嘆了一口氣説:“除了你,普天下再也沒有可依靠的人了!”
江山傾覆,獨木難支,但事已至此,黃得功安排朱由崧休息,便佈置防禦,決心效忠到底。
清軍探知弘光帝逃入黃得功軍中,馬不停蹄,命令已經投降了清朝的劉良佐帶路,迅速追殺而來。
回眸歷史,有着太多無恥的叛徒,這個劉良佐為了向新主子效忠,極力表現,事先悄悄派人到黃得功軍中誘降策反,説動了黃得功部下田雄等人投降。
黃得功率軍在蕪湖板子磯與清軍展開血戰,黃得功手臂在激戰中受傷,幾乎脱落,他以布裏臂,佩刀坐小船,指揮麾下奮勇迎戰。
此時劉良佐在岸上大呼招降,黃得功怒斥他這種賣國求榮的恥行,並沒有防備。突然,一支暗箭射穿黃得功的喉嚨。
黃得功怒髮衝冠,對劉良佐高喊:“花馬兒,黃將軍是男子漢大丈夫,怎能學你這副卑鄙模樣。”説完,黃得功擲刀拔箭,大義凜然自刺其喉而死。
黃得功手下田雄揹着弘光帝朱由崧到清軍大營邀功請賞。
本來讓明朝遺民看到一點復國希望,就這樣破滅了。
黃得功妻子翁氏聞丈夫死國難,自殺殉夫。後人敬重黃得功,把他們夫妻收葬於儀徵方山,樹碑紀念,真乃“終古立忠義”,大節説得功。在國難當頭之際,黃得功大義凜然,捨身赴義,把忠義思想演繹得驚天動地,可歌可泣。
清代人古世餘來到當年黃得功壯烈殉國的地方,憤筆寫下《板子磯懷古》:
黃家戰血楚江流,故壘蕭蕭煙火浮。
北望孤忠空拒左,南驅遺恨失吞劉。
鼓聲夜壯北青峙,荻影風搖白馬洲。
一代將軍無麥飯,丹崖片石已千秋。
小編提示: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敬請轉發和評論。
推薦:
漫話紅樓金麒麟:流浪的賈寶玉與史湘雲最終遇合,結為夫妻?
金聲桓降明朝、再降清軍甘當劊子手,南明為何還追封他為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