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極圈的古代人,愛斯基摩人的神秘感是從何而來的?
被世界遺忘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愛斯基摩人最有發言權。他們被稱為“最孤獨的民族”,常年生活在北極圈以北的地區,以冰為屋、以獸皮為衣,以生肉為食,沒有貨幣,沒有商品,甚至只有簡單的文字。雖然不是已經消失的種羣,其神秘程度卻絲毫不亞於瑪雅人。
他們和印第安人有什麼過節?為什麼與世隔絕上千年?到底起源於中國的殷商,還是良渚文明?
孤獨寂寞冷的愛斯基摩人
...
重要的事情説三遍:請叫我因紐特人
估計很多人都想不到,流傳程度最廣的“愛斯基摩人(Eskimo)”竟然是一句黑稱!如果有人不信邪,敢當面用這個稱呼問候對方,再佛系的愛斯基摩人也會衝上來胖揍你一頓。這個黑稱的來源也很有典故,牽扯出了一段他們和印第安人的愛恨情仇。
眾所周知,愛斯基摩人的生活環境非常嚴酷。當他們從亞洲歷經兩次遷徙進入北極地區後,經歷了14000多年的歷史,主要生活在北極圈及附近地區,比如西伯利亞、加拿大北部、格陵蘭島、阿拉斯加等北部地區。
因為氣候惡劣,遍地都是厚厚的冰川,他們基本上都在死亡線上掙扎。
查看關係圖譜現代的愛斯基摩人都生活在哪些地區?
想象一下這個畫面:
面對長達數月的黑夜,抵禦零下幾十攝氏度的嚴寒和暴風雪,行進在漂移不定的浮冰之上。到了夏天為了生計不得不奔忙於洶湧澎湃的大海中,僅憑簡陋的小船、魚叉和地球上最龐大的鯨魚搏鬥,用一根梭標甚至赤手空拳去和陸地上最兇猛的動物之一——北極熊較量。
一旦打不到獵物,全家人,甚至整個部落都會餓死……可以説,在世界上,愛斯基摩人無疑是最強悍、最頑強、最勇敢和最堅韌不拔的民族。但印第安人就不這麼看了,到底這個樑子是怎麼結下的?
印第安人
根據美國檔案記錄,愛斯基摩人的祖先遷徙時,在北美大陸遇見了印第安人。當時愛斯基摩人生活在阿拉斯加地區至魁北克以北地區,但印第安人居無定所的遊牧生活習慣,導致了他們無論處於什麼階段都跟當地的民族不合羣,這兩個民族發生了激烈的衝突。
最終,好戰的印第安人對愛斯基摩人進行了不少的掠奪和報復性活動,雙方一直帶着偏見和衝突生活着,歷史上積怨很深。因此,在印第安人眼中,愛斯基摩人茹毛飲血的生活習慣非常野蠻,於是順手送了這個黑稱給對方——愛斯基摩人(意為吃生肉的人)。
愛斯基摩人的婦女和兒童
這一明顯含有貶義的名字,自然受到了愛斯基摩人的強烈抵制。他們更願意稱自己為“因紐特(Inuit)”或“因紐皮特(Inupiat)”人,在愛斯基摩語中意為“真正的人”“土地上的主人”。然而,愛斯基摩的名字已經被廣泛接受了……
直到幾百甚至上千年過去,美洲已不再是印第安人的天下,甚至有了一個新的國家,因紐特民族似乎又看了新的正名希望。於是,2004年他們正式發佈了一個聲明。
自此,美國的聯邦法律在稱呼少數族裔時,不再使用“愛斯基摩人”等具有歧視性的詞彙,而以“阿拉斯加州原住民?(Alaska Natives)”取代。
...
衣食住行都是狂野style
僅憑個名字,愛斯基摩人就能成為僅次於瑪雅人的神秘族羣?沒那麼簡單。他們不僅生活在人跡罕至的極寒地帶,連整個生活習慣的畫風也與現代各民族完全不同。與其説他們生活在現代,不如説他們更像是遠古部落的“活化石”!
衣:
愛斯基摩人視角:就地取材,保暖就行
現代人視角:買都買不到的稀有皮草
極寒地帶,自然什麼保暖穿什麼。種不出棉、麻,穿不了紡織面料的衣服,動物的皮草就是最佳的保暖神器。愛斯基摩人的衣服都採用動物的皮毛為原料,馴鹿皮、熊皮、狐皮、海豹皮,甚至狼皮,輕便又保暖。
一個身穿稀有皮草抱着玩偶的愛斯基摩小女孩
就連縫衣服的線也可以就地取材,鯨魚的筋是縫製皮靴、衣服的最佳材料,北極馴鹿長達40多米的腸子、海象30多米長的腸子,都可以加工成縫衣服的線。你就説這手巧不巧?
食:
愛斯基摩人視角:有啥吃啥,無肉不歡
現代人視角:整個海洋館隨便吃
能填飽肚子有得吃就不錯了,於是愛斯基摩人本着靠山吃山,靠海吃海的原則。鯨、海豹、海象、海狗、北極馴鹿、北極熊、灰熊、麝牛、北極狐、狼、狼獾、野兔、松鼠、麝鼠、旅鼠……都是他們菜單上的一員。
愛斯基摩人的商店,外面掛滿了他們的戰利品
他們吃東西的方式,也很狂野不羈。吃生肉,聽説過嗎?沒有幾分熟,直接殺了就吃。
這並不全是因為燃料不足沒法烹製熟食,而是因為缺少植物食物,人體就無法攝取足夠的維生素。而煮熟的肉會喪失大部分維生素,大大降低愛斯基摩人對敗血病的抵抗力.
吃生肉,就是生存需求。甚至他們還愛吃腐肉和動物內臟,他們常常將獵捕到的動物加工成肉塊後,醃在鯨魚油裏,可以保存好幾年。
住:
愛斯基摩人視角:雪屋裏也可以很暖和
現代人視角:這怕不是睡在寒冰牀上吧
雪屋一度成為愛斯基摩人的標誌之一,但其實建造起來,講究可大了!建造冰屋的雪是常年積攢不化的雪,這些雪經過長時間的強風吹拂和日照,內部形成的冰晶變成硬雪,有足夠的建築強度。
更神奇的是,建造時完全不用任何輔助材料,熟練的建造者一個人就能搞定三四人居住的房間!
獨特的住房——雪屋
技術高超的愛斯基摩人,在建造雪屋時,通常先選擇一塊合適的雪地,畫好牆線,把地面壓實整平。有些雪屋在做地基時還會向下挖一個大坑,利用大坑本身的圍合來保温。然後再將雪塊依次呈螺旋上升擺成圓圈的形狀,最終封頂。
愛斯基摩人在建自己的雪屋
據説,因為合理的設計,圓頂雪屋很温暖,屋內的温度甚至可以達到16°C。
當然,一些愛斯基摩人也會用鯨魚骨頭和木頭來建造房屋,像草皮屋一樣,外形看上去像極了蒙古包。
...
愛斯基摩人到底起源於哪兒?
作為世界上最不怕冷的民族,愛斯基摩人不僅在婚俗和喪葬等方面奇特無比,連他的起源來歷至今都是一個謎團,困擾着人類學家。傳統歷史學家分為三派,認為愛斯基摩人主要有三個來源:南阿拉斯加、西伯利亞和中國殷商文化。
這其中,愛斯基摩人和中國的關係最被廣泛認同。然而,在沒有進一步明確的考古證據之前,這一學説還是遭到很多質疑。2018年,美國媒體又爆出了一個新觀點:愛斯基摩人不是起源於殷商,而是中國更早的良渚文明!
左為饕餮紋,右為史前愛斯基摩人使用的捕獵器具
而這一新觀點,完全建立在“殷商説”的基礎上。上世紀30年代,美國考古學家亨利·柯林斯發現,出土的愛斯基摩人器具上,往往雕刻兩個同心圓來代表眼睛,海象牙器物上的獸面紋也與商代饕餮紋的藝術特點極為相似,由此判斷愛斯基摩人受到過商朝藝術的影響。
對於同樣的考古證據,中國一位叫曲楓的考古學家卻有新發現:
“良渚文化有重要的水獵經濟,而史前愛斯基摩人也有類似的傳統,二者都出土了大量鯊魚骨、鯨魚骨和獨木舟的殘骸,同時良渚文化出土的一些木器與舊白令海文化中用狩獵的象牙哈噴器首非常相似,很可能是其原始形式。”
左為浙江出土的良渚玉器,右為愛斯基摩人的狩獵用具哈噴器頭
風格與良渚玉器非常相似的史前愛斯基摩文物
沒想到“良渚來源説”一出,讓此前一直認同愛斯基摩人起源於殷商的美國學者威廉·費茨也開始倒戈。
但問題來了,良渚文明位於浙江,愛斯基摩人卻位於北極,兩者之間相隔萬里,良渚文明又是如何成為愛斯基摩人的起源?難道是在世紀冰河時期,通過冰封的海峽陸橋來到北極圈的?
眾所周知,在史前文明中,世界各國都有洪水的記載,中國有“大禹治水”的傳説。而良渚文明位於中國長江下游太湖流域,很可能也遭遇了大洪水。
大禹治水
考古發現,在良渚文化的斷層上面,有一層厚厚的淤泥堆積。顯然,良渚文明是在同一時期消失,然後被大洪水帶來的泥土掩蓋。當時良渚人修建的大堤壩沒能挽救他們的家園,於是,他們不得不向外遷移。
根據考古學家推測,當時良渚人分為兩支:一支向地勢更高的長江中上游遷徙,給蜀地帶去先進文明,三星堆文明爆發或與此有關;
另一支則向北方遷移,和當時的華夏部落聯盟,即龍山文化族羣發生衝突,戰敗後,部分良渚文化被龍山文化吸收融合,而部分族民可能逃過一劫,繼續往北方逃亡,直至通過白令海峽,來到了阿拉斯加,後逐漸擴散到北極圈,形成後來的愛斯基摩人。
阿拉斯加大學極地博物館收藏的薩滿舞蹈用面具
愛斯基摩人獨特的喉音唱歌方式,類似於圖瓦、蒙古等族的呼麥
但民間似乎更傾向於愛斯基摩人的祖先是蒙古人的説法。他們的矮個子、黃皮膚、黑頭髮不僅符合蒙古人種的容貌特徵,連搭建的雪屋或獸皮帳篷也類似蒙古包,還信仰薩滿教。然而,最新的基因研究發現,他們更接近於西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