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元英宗時期發生的南坡之變,對於元朝的走勢造成了怎樣的影響

由 沈建伏 發佈於 經典

中國的主要民族是漢族,但是自古以來中國和少數民族之間的關係就十分複雜,尤其是北方的遊牧民族,對於中國歷史的發展造成了極大的影響。在中國歷史上的不少時期北方遊牧民族還曾經統治過中國的部分地區,在元朝和清朝的時候蒙古族和滿足還曾經建立起了大一統王朝。

而在遊牧民族統治中國的時候,他們就會面臨一個十分棘手的問題,那就是究竟應該堅持本民族的政治路線還是效仿中原漢王朝的制度。根據歷史上的經驗我們發現,凡是在中原地區統治時間較長的遊牧民族政權無一例外都採用了漢化的政治路線。而堅持自己民族特色的政權則都相對比較短命,像盛極一時的元帝國也僅僅享國不足一百年,這和其沒有接受漢化的政策有着直接的關係。
實際上元朝統治者也並非沒有做過漢化的嘗試,元世祖忽必烈就是一個親近漢文化的統治者,不過李璮的叛亂阻礙了其進一步漢化元朝政權的進度。而在元朝中期執政的元英宗也是一個積極漢化的君主,不過其政策威脅到了蒙古舊貴族的特權,導致其在執政不久之後就被近臣所弒,也就是有名的南坡之變。這對於元朝政治發展是一個巨大的打擊,從此之後元朝再也沒有出現一位完全支持漢化的皇帝,而其政治中的問題也愈發嚴重,終於導致其農民起義所推翻。

元朝作為蒙古人建立的大一統王朝,其在元世祖忽必烈時期就確定了其蒙古政策與漢族政策雜糅的政治路線,而之所以制定這樣的政策也是為了在保護蒙古貴族利益的同時能夠適應中國境內的政治問題。
但是在忽必烈去世之後不久,這種政治制度的弊端就逐步暴露了出來,除了逐漸激烈的民族矛盾之外,蒙古族的貴族也掌握了大量的土地等資源,而保護他們的政策無法限制他們的行為,這讓元朝中期的生產秩序出現了極大的問題。

而此時還有一個問題困擾這元朝的統治者,那就是在十分重要的確定皇位繼承人政策的制定上,他們沒有采用漢人的嫡長子繼承製,而是採用了蒙古族的政策,他們要通過忽裏勒台大會的方式來商定繼承人。雖然在元朝的時候皇帝也可以通過設立皇太子的手段來明確其繼承人選,但是一旦這個人選在大會上不能得到貴族們的一致支持,還是會在皇位繼承問題上橫生枝節。
在元朝早期大汗的人選問題主要集中在窩闊台後人和拖雷後人的爭奪上,在蒙哥繼承了汗位之後,拖雷一系取得了優勢地位,這個問題也得到了緩解。而在此之後忽必烈即位的時候其弟弟阿里不哥在之後不久也自立為大汗,之後經過了激烈的戰鬥忽必烈才取得了蒙古貴族們的承認。而在這次爭鬥背後所隱含的就是蒙古貴族們對於漢化政策的反對,而這一個問題在整個元朝時期都沒有得到太好的解決。

在忽必烈去世之後,元成宗的上位還是相對平靜的,不過在元成宗去世之後,皇位繼承出現了極大的爭議,當時元成宗設立的太子德壽已經去世,而皇后卜魯罕想擁立成宗的堂兄弟阿難答,但是朝中的大臣們卻想擁立成宗的侄子海山即位。
在經過了殘酷的鬥爭之後,海山被忽裏勒台推舉為新的皇帝,是為元武宗。在這次政變中,海山的弟弟愛育黎拔力八達合立下了不小的功勞,因此其也被元武宗立為了皇位繼承人,而且兩人約定好之後愛育黎拔力八達合要將皇位還給海山的後人。

在不久之後元武宗去世,其弟弟也順利繼承了皇位,成為了元仁宗。但是元仁宗在掌權一段時間之後卻對之前自己的決定出現了反悔,因此其將自己的兒子碩德八剌立為皇太子,而將其兄長海山的和世?派到了雲南,不過和世?並不服從這個命令,在其前往雲南的過程中他在武宗舊臣的擁護下發動了叛變,但是很快就被元仁宗擊敗,這也是元朝時期第一次把皇位爭鬥演變成為了內戰。

而且當時碩德八剌能夠得到皇太子的位置,和其祖母答己太后也有一定的關係。答己太后是一個權力慾極強的女性,在仁宗在位的時候其就已經在干涉朝政了。而在仁宗去世之後,其希望能夠進一步把持政局,而碩德八剌相比於和世?顯得更加柔弱,看起來更容易被其控制,因此其也支持仁宗的太子人選,而且當時答己太后和權臣鐵木迭兒關係密切,這也是答己插手朝政的重要保證。明英宗即位的詔書在《元史·英宗紀》中有如下記載:
"洪惟太祖皇帝膺期撫運,肇開帝業;世祖皇帝神機睿略,統一四海。以聖繼聖,迨我先皇帝,至仁厚德,涵濡羣生,君臨萬國,十年於茲。以社稷之遠圖,定天下之大本,葉謀宗親,授予冊寶。方春宮之與政,遽昭考之賓天。諸王貴戚,元勳碩輔,鹹謂朕宜體先帝付託之重,皇太后擁護之慈,既深繫於人心,詎可虛於神器,合辭勸進,誠意交孚。乃於三月十一日,即皇帝位於大明殿。可赦天下。"

而在仁宗去世之後,在答己太后的支持下碩德八剌順利即位,是為元英宗。不過我們可以明顯看出在英宗即位的時候朝堂之中暗流湧動,太皇太后答己的身後有着鐵木迭兒等大臣的支持,他們對於大權虎視眈眈,而武宗一系也對其皇位覬覦已久,這樣複雜的政治局勢給這位年僅十八歲的少年君主出了一個大難題。

英宗的奪權鬥爭與其推行漢化的政治改革
在英宗即位之後,答己太后和鐵木迭兒希望能夠控制住這個他們選擇的傀儡皇帝,不過英宗的表現卻和他們的預期大相徑庭。在登基之後英宗就表現出了和其年少時截然不同的氣質。他在即位大典上對其祖母"毅然見於色",這也讓答己明白自己並不能控制住這個年輕的皇帝。因此其便聯合鐵木迭兒準備發動政變推選英宗的弟弟兀都思不花做皇帝。

不過這個消息被英宗提前得知,因此其便立即捉住了準備發動叛亂的武士和部分大臣,此時英宗做出了一個十分英明的決定,其並沒有對這些人進行審問,這樣也就保護住了太皇太后的名譽。這樣以來就不會在朝野之中掀起太大的波瀾,能夠穩定住自己的皇位。在這件事之後,答己太后和鐵木迭兒的羽翼幾乎都被剪除乾淨,這也讓英宗可以將大權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而之後他也開始了大刀闊斧的改革。

在英宗即位的時候,元朝的統治已經出現了一些比較明顯的問題。首先是當時國內的土地兼併現象已經十分嚴重,無論是蒙古貴族還是和元朝政府合作的漢人地主,無一例外都在剝削農民的勞動成果。第二點則是當時的元朝政府已經出現了冗官的問題,這一方面是因為元朝政府為了滿足貴族的利益安設了太多的官職,另一方面則是因為在元朝的時候奉行種族差異政策,無論什麼部門都要由蒙古人作為最高長官來進行管理,而下面又要有漢人和色目人進行相互牽制,這就讓整個官員系統十分臃腫,這對於行政效率的提升和財政支出的精簡都是十分不利的。

而與此同時,尖鋭的民族矛盾在那個時候也有了明顯的體現,人口數量佔據多數的漢族百姓對於元朝統治者沒有足夠的歸屬感,這讓當時的政局顯得十分不穩定。而且那時的元朝還沒有一部完善的法律,這讓當時的社會秩序略顯混亂,這也是英宗必須要解決的問題。
在這個時候的英宗敏鋭地發現這一切問題的起因都是因為元朝政府的漢化程度不足,這也讓其政策與中原地區的國情並不契合,因此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元英宗奉行了全面漢化的政治路線。在即位之後不久,其就啓用拜住作為自己的左膀右臂,此人為蒙古大將木華黎的後人,自小就熱愛漢文化,對於儒學有着很深的造詣。當時元英宗將其升任為中書右丞相,並且不設置左丞相,這也顯示出了其對於拜住的信任。

而拜住在得到了英宗的支持之後,在上位之後立即開始了大刀闊斧的改革。他先是在全國範圍內推廣儒學,啓用了許多年老有名望的大儒,讓他們進入政府各個重要的部門中任職。而在其後他又讓元英宗祭拜太廟,這是元朝成立之後第一次有皇帝舉行這種活動,從這件事情中我們也能看出元英宗漢化的決心,而這種舉動也確實在一定程度上贏得了漢族百姓的好感,讓他們開始將元朝統治者視為真正的皇帝。此事在《元史·拜住傳》中有如下記載:
"冬十二月,進右丞相、監修國史。帝欲爵以三公,懇辭,遂不置左相,獨任以政。首薦張珪,復平章政事,召用致仕老臣,優其祿秩,議事中書。不次用才,唯恐少後,日以進賢退不肖為重務。患法制不一有司無所守,奏詳定舊典以為通制。"
除了漢化的大方針之外,元英宗和拜住還出台了相應的政策,淘汰各級行政系統中的冗官,之後其又頒佈了《大元通制》,這是元朝第一部完善的法律,對於改善當時的法治環境有着重要的意義。而最重要的改革則是助役法的頒行。助役法的本質就是讓地主們拿出一定的錢財來補貼貧苦佃户的生活,這對於當時百姓的生活帶來了明顯的提升。

從英宗的改革措施來看我們不難看出這位青年皇帝想要革除元朝政治弊端的決心,其推行的多個政策也都直指當時元朝政治的核心問題。而其政策中的漢化色彩也十分明顯,無論是在法治還是行政體系的建設上,其都大量借鑑了之前中原王朝的經驗,而拜住在這個過程中也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其中的部分條款明顯觸及到了蒙古貴族的利益,這也讓當時的元朝政局暗流湧動,一場巨大的風暴正在慢慢醖釀。南坡之變英宗被害與泰定帝的即位
前面提到過在英宗即位之後其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剪除鐵木迭兒的黨羽,而在這些人中有一個人卻逃開了英宗的處罰,那就是當時擔任御使大夫的鐵失,元朝時的御使大夫是一個掌管禁兵的官職,而從鐵失能夠掌管皇帝的近衞一事,我們就能看出英宗對其的信任,之所以其會相信這樣一個鐵木迭兒的黨羽,是因為鐵失的妹妹就是英宗的皇后。

但是鐵失卻並沒有那麼相信這位年輕的皇帝,英宗在處死鐵木迭兒同黨時的雷厲風行嚇到了這位紈絝子弟,他便開始和其他的皇族子弟聯絡密謀推翻元英宗的統治。而元英宗的改革因為觸及到了蒙古貴族的利益,因此在蒙古高層中其反對者的數量並不少,當時鎮守漠北的晉王也孫鐵木兒是軍事實力最強的一位,他是忽必烈的長孫甘麻剌的兒子,在蒙古族內部也有着不錯的聲望,其對於皇位一直有着強烈的覬覦之心。而且自成宗之後,元朝的皇帝都是真金的後人,其自然是一個極佳的皇帝候選人。
也孫鐵木兒在這個時候取得了與鐵失的聯繫。兩人商定了謀反的相關事宜,當時元朝的皇帝每年都要去上都避暑,而鐵失等人也商議在這個時候下手,在至治三年的八月,英宗起駕從上都返回大都,在行至南坡的時候,鐵失發動叛亂,其帶領自己控制的阿速衞兵殺入大營,先殺死了拜住,之後又親手將元英宗殺死。此事在《元史·逆臣傳》中有如下記載:
"秋八月癸亥,英宗自上都南還,駐蹕南坡。是夕,鐵失與知樞密院事也先鐵木兒、大司農失禿兒、前中書平章政事赤斤鐵木兒、前雲南行省平章政事完者、前治書侍御史鎖南、鐵失之弟宣徽使鎖南、典瑞院使脱火赤、樞密副使阿散、僉書樞密院事章台、衞士禿滿,及諸王按梯不花、孛羅、月魯鐵木兒、曲律不花、兀魯思不花等,以鐵失所領阿速衞兵為外應,殺右丞相拜住,而鐵失直犯禁幄,手弒英宗於卧所。"
而之後也孫鐵木兒成功即位,是為泰定帝,這次南坡之變揭開了之後元朝殘忍的皇室鬥爭的序幕。更重要的是,為了討好蒙古貴族,泰定帝在即位之後廢止了英宗設立的漢化政策,這讓元朝政府內部的問題愈演愈烈,最終到了無法收拾的地步,而元朝也在轟轟烈烈的農民起義運動中迎來了自己的末日。

元朝政府從忽必烈建立起來的那一刻起,就一直被一個問題所深深困擾。那就是這樣一個疆域廣大的帝國究竟應該堅持自己的蒙古特色,還是效仿之前的遊牧民族政權推行漢化的政策。在忽必烈時期,其漢化的主張被李璮的叛亂所阻止,而之後的元朝皇帝也大多沒有進行太多的政治革新。
不過隨着統治時間的增加,元朝政策與漢族百姓的不兼容日益明顯,進行政策漢化已經成了勢在必行的事情。元朝中期的元英宗自願承擔起了這個責任,其在登基之後先從自己的奶奶答己太皇太后手中奪回了權力,之後又提拔拜住推行漢化政策。其出台的政策大多都是為了削弱地主的權勢,照顧貧苦的農民,並且其重視儒家文化的發展,這讓他得到了不少漢族人民的支持。
但是蒙古貴族的利益也在同時被損害,於是一場政變也在這個時候發生了。鐵失在元英宗返回上都的途中將其刺殺,之後泰定帝登基稱帝。這次政變對於元朝的發展造成了兩個極壞的影響,首先是漢化政策的終止,這讓元朝當時已經出現的問題得不到良好的解決。而且依靠政變登基的泰定帝對於蒙古貴族採取迎合的態度,這些人對於底層百姓的剝削更加嚴重,元朝的社會問題也開始加劇。另一方面元英宗的去世讓本來有可能成為定製的嫡長子繼承製成為了泡影,元朝之後屢次發生帝位爭奪,對其中央政治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元朝的短命也和這件事有着很大的關係。如果元英宗能夠長久統治元朝的話,那麼歷史的走向可能會和現在大不一樣吧。
參考文獻
1《元史·英宗紀》
2《元史·拜住傳》
3《元史·逆臣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