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別讓負面情緒支配你

親愛的朋友,微信公號最近改版,通過大數據分析,長期沒有互動的,平台不再定點推送。為了保證您以後還能看到,請順手在下方點個“贊”和“在看”,或者給我們留言,保證我們曾有互動過。當然把公眾號設為星標並置頂,那就永遠鎖定了。

拇指網絡(數學)為各位精心準備了:蘇教版1-6年級數學(上)【名師伴學】,助力教師教學、家長輔導、孩子學習!歡迎收藏和轉發!敬請轉發給有需要的朋友!!

老師,別讓負面情緒支配你
開學必備資料

名師視頻

每年的教育新聞,總有老師與學生或家長產生衝突的事情。師生衝突、家校衝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有一個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衝突雙方或一方的情緒失去控制,喪失理智,為逞一時之快,從而做出追悔莫及的事。

作為學校與家庭聯繫的橋樑,老師更要有能力去掌控自己的情緒,而不是被情緒掌控。同時,教師也要訓練對情緒的敏感度,通過對學生性格、經歷的瞭解,加上學生表露的情緒,瞭解他們的心理狀態,及時予以指導和幫助。

那老師究竟該如何做好情緒的管理呢?這些方法裏或許會有答案。

老師,別讓負面情緒支配你
老師,怎樣察覺消極情緒的出現?

學着體察自己的情緒,就是情緒管理的第一步。環顧四周,我們身邊是否有着這樣一些情緒樣態?

1. “憤慨撒氣式”轟炸,情緒容易失控

一個家庭的穩定,來自於媽媽的情緒穩定。一個教室的穩定,往往取決於性格穩定的老師。然而班級經營中,教師憤怒失控的情緒,卻很常見。不懂得調控情緒,時常將血壓頻頻逼到爆表的份兒。

教室裏分不清是在教師教育學生,還是僅僅在發泄怨氣。而那些令老師暴跳如雷的細節,盤點下來往往不過是教學生活中的點點小事,因為沒抄生詞,因為上課説話,因為動手打了同學,因為弄壞別人的東西……

班主任在教室裏一番咆哮之後,帶着滿滿的垃圾情緒回家。十年過後再回首,這不過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點點小事,人不犯錯,談何成長,早知事小,生個啥氣?

2. “苦口婆心式”長談,情緒過於執着

洋洋灑灑幾十分鐘,執着於非要規定時間,規定地點解決問題,往往容易淪陷到苦心長談的囧境,是對師生共同時間成本的巨大消耗。

苦口婆心似的長談,多來自於內心的執着,甚至自己變成了偏執狂,而不能自查。

總試圖把學生、家長説得敗下陣來,便以為投入再多的時間和精力都是值得的。殊不知學生早已練就了“委屈求全”的溝通方式,就是無論是否贊成老師的説法,全部依着你説的來。

不為説的盡興,就看實用不實用。有時掐中要害的關鍵一言,可以點醒迷途羔羊!關注這種執着過頭的情緒狀態。話不一定一次説完。放下,既是放過別人,也是對自己的放過。

3. “腦補情節”式推理,情緒淪陷猜疑

“老師,我的想法是……”

“你不要説了,你憑什麼……”

“老師,我……”

“我什麼我,我還不知道你!這肯定是……”

擅長“腦補式”案情分析的班主任,常常習慣的調研方式是問家長、問同學、問各種相關人士藉以用拼圖式組合還原事情事情本身的原貌。

瞭解不同渠道信息甚好,還原事情原貌甚好,卻不要忽略了聆聽當事人最真實的想法。這是常理中的必備環節,卻容易成為最容易忽視的主要一幕。

每一個突發事情的產生,不是以平息事態為唯一目標,對直接當事人入腦入心的教育也是重要一環。純粹靠調查訪談,尋找拼圖式的事情原貌,不如回到當事人身邊,去細細聆聽,真誠對話。

4. “急於攻防式”回擊,情緒過於敏感

教師自身崗位往往容易自帶三分權威意識,卻又格外敏感與自尊。這種敏感使得班主任常常容易把家長和學生的言差語錯,與對自己的人身攻擊聯繫起來,平生煩惱。

運動會上,家長們紛紛在微信羣中翹首期盼孩子們比賽的一幕。一個家長乾等半天,不見自家子女上場,忍不住微信上詢問老師:“不是每個人都參賽嗎?”

班主任奔忙之中,匆匆看到羣中的問話,氣不打一處來,誤認為是來自家長的公開質疑,生硬的甩出來了一席話:“自己家孩子的水平,你自己清楚!”

過於急切地維護自己的崗位尊嚴,生怕點點疏漏影響自尊,反而有主動點燃戰火的嫌疑。不過是普普通通一句問詢,正常溝通即可,大可不必總與自己做聯繫。

5. “道德聖人式”審判,情緒過於冷漠

站在道德制高點上對學生進行品格審判,做學生教育的“道德聖人”,這樣的溝通方式,往往義正詞嚴,而收效甚微。

某校面對一位留守少年的早戀問題,在他的家庭沒有給他足夠多的關注時,一位在學業和生活上對他多有幫助的女生,儼然已經成為了該男生生活當中最重點的朋友。

學校不同老師分別參與審訊與批判,對學生輪番進行大同小異的苛責。卻沒有人去願意主動理解,一個孩子在非常無助的時候對他僅有的朋友內心的重視。這也許僅僅是一種對別人關愛的感激。在接納學生的基礎上去對話,而非主動貼上道德審判的標籤。

老師,別讓負面情緒支配你
教師情緒管理的有效策略

如何養成良好的情緒表達方式呢?這裏我給大家介紹幾個緩和情緒和轉化情緒的可操作的技巧。

1. 暗自調整呼吸

工作中,遇到令我們勃然大怒的事情時,細細地感覺自己身體的變化,你會發現有時在對話過程中,呼吸越來越急促,心跳加快,甚至血壓也稍有變化。主動自我覺察,改變基礎的對話節奏,讓自己在聆聽學生或者家長講話的時候,暗自深呼吸,默默提醒自己,不生氣,不動怒,逐步找尋內心的平靜。

2. 限制提高音量

歇斯底里的怒吼式溝通,除了情緒宣泄,無助於解決任何問題。憑藉聲音高來鎮住場子的人,往往還在自我情緒管理的初級階段。即使心中怒火燃燒得肝腸寸斷,也要嘗試學會降低音量來講話。很多有經驗的教師,都能這一分鐘批評學生,而下一秒,切換到平靜的狀態正常行課。

3. 暫停處理問題

改變處理問題的節奏非常必要。如果不是需馬上解決的安全隱患類問題。當你無法抵制內心的怒火時,強行暫停也是一種自我管控。不妨獨自思考策略,或者回到辦公室去發起草根式研究,找找身邊同年級的班主任們,就遇到的問題展開討論再來解決。

4. 適度保持沉默

家校溝通的過程當中,並非所有場合都適合強行暫停。面對你暫時還不能理解的家長或學生行為,不妨適度保持沉默,多傾聽對方的訴求,告知對方,“我已經瞭解了你的需求。”“我進一步瞭解一下情況。”等方式,用以延緩解決問題的步調,避免怒火中燒時造成雙方情緒不必要的擦掛。

5. 坦誠告知不悦

如果遭遇對教師自身人身攻擊,未必依靠隱忍或者視而不見。温和堅定而明確地表明態度也是非常重要的。

6. 學會宣泄調劑

解決複雜棘手問題,常常讓老師會陷入比較漫長的黑暗狀態。有時甚至從清晨直至深夜。長時間應對,很容易讓情緒陷入輕度抑鬱狀態。不妨設置截止時間,一旦結束,主動切換場景,看場喜劇電影,約人一頓美食,聽聽喜歡的音樂,也是給教師的心靈自由放風的時間。

你也可以選擇,向別人傾訴,但不要變成喋喋不休重複。有時,重複傾訴,相當於複習煩惱。定期通過一定途徑宣泄釋放消極情緒,才能保持健康積極的情緒狀態。

7. 建設心情同盟

學校裏不妨有幾個知心閨蜜,既是心情同盟,也是智慧同盟。改變單兵作戰應對具體問題的狀態,能夠在遇到各種困難事、瑣碎事、不平事的時候,進行情緒的傾訴與相互調節,從而通過團隊的力量,消解情緒壓力,釋放情緒能量,共同維護情緒健康。

班級情緒調控的原則與策略

如何在班級經營過程中,做好情緒的管理和疏導?

我們不妨嘗試着改變傳統的對話方式,嘗試在集體教育情緒調試的過程,做出如下改變:

1. 改善“速聽快判”溝通慣性,給出學生表達情緒的空間

充分的聆聽是良好溝通的前提。我們要以學生為中心,專心致志地聽孩子去表達,不去評判,或者延遲你的評判,給出學生表達情緒的空間,讓你所聽和看的東西,最大限度地迴歸真實。

一個眼神、一次嘆息、一次不經意間的迴避目光相遇,都能看得出來學生的內心世界。教師要善於察言觀色,梳理經驗,自然為發現情緒背後的真實思想,奠定紮實的基礎。

2. 改善“一刀切”溝通慣性,換位思考形成情緒的共鳴

情緒的共鳴,需要充分的理解在先。理解,需要換位思考,需要刨根問底。要相信每一個看似匪夷所思的行動背後,都有一個正當的兒童理由。

老師要儘可能的對他人的行為作出善意的解釋,替孩子,替家長的行為,尋找理由。放下成見,換位思考,才能形成情緒的共鳴。

3. 改善“唯我獨尊”慣性心態,善於激發積極情緒的產生

要引領,不專斷。這更需要老師有底氣逐步樹立民主溝通的狀態。家校對話過程中,教師要改善“唯我獨尊”的心態放下高高在上的身段,來激發家長羣體積極情緒的產生。

比如,逐步發現不同家庭教育細節中可圈可點之處,圈出來,點清楚,通過一定渠道宣傳出去,讓不同的家庭感受到身邊的榜樣力量。

通過溝通去尋找亮點,搭建平台,把這些家庭亮點曬出來,激發家長羣體相互學習的積極情緒,推動跨家庭的互相滋養。

4. 改善大包大攬溝通慣性,劃清邊界避免對立情緒的產生

當我們面對枝節頗多的複雜學生問題時,總是希望於第一時間解決問題,當執着的信念過了頭,就容易暴露出掌控感過重、處理事情過於急切、對話溝通過於犀利等問題,有時會點燃對立情緒,反而不利於事情的有效解決。

改變大包大攬的溝通慣性,班主任要有一定的邊界意識,保持一種對服務對象的尊重的底線意識,以避免不必要的對立情緒的產生。

5. 改變“見招拆招”慣性,嘗試常態教育指導

學生的社交技能和情緒的管理,也需要科學系統的交流。美國伊利諾伊大學對於社會情緒學習標準體系,就有着多年的系統研究。他們制定“社會情緒學習標準”,將社會情緒學習作為從幼兒園到高中的基本教育內容,形成一套較成熟的標準體系。

我們國內的學校也要重視開展社會情緒學習項目。從做起來,到做精彩,讓一事一議型解決策略,走向常態情緒教育的軌道。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801 字。

轉載請註明: 老師,別讓負面情緒支配你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