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賦能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

信息化賦能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

中國高等教育學會會長杜玉波作主旨報告。 新華網發

5月8日,由中國高等教育學會、浙江大學、正方軟件股份有限公司共同主辦的“加強數字化建設助推高校治理能力現代化”研討會在杭州召開。中國高等教育學會會長杜玉波作題為《信息化賦能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的主旨報告。報告主要內容如下:

今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我國開啓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新徵程。高等教育普及化深入發展,高質量高等教育體系加速構建。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高等教育面臨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特別是隨着第四次工業革命加速演進,以人工智能、大數據、5G等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正在廣泛深入地推動高等教育的創新和發展。

一、深刻認識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時代要求

當前,加快構建高質量教育體系,推進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建設高等教育強國,更好服務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是高等教育的時代使命和重大任務。

從高等教育發展的一般進程看,普及化階段迫切需要轉換髮展方式,實現高質量發展。2020年我國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已到達54.4%,高等教育普及化程度不斷提升。新的發展階段,必須由如何做大轉向如何做強,從發展模式、體制機制、結構類型、評價方式、內在活力、保障措施等方面,系統謀劃高等教育強國之路,實現規模足夠大、結構足夠優、體制足夠活、類型足夠全、質量足夠高、效益足夠好,促進高等教育水平整體提升。

從擴大高等教育對外開放、形成國際合作競爭新優勢看,關鍵在加快高質量發展。當前,面對國家間的戰略競爭,世界範圍內的“人才戰爭”更加激烈,世界主要國家紛紛出台新的人才戰略,通過打造高質量高等教育高地,努力贏得未來國際競爭的主動權。我們應該清醒地看到,我國是教育大國,但還不是教育強國,也不是高等教育強國,我國高等教育與世界發達國家之間還存在一定的差距。我們仍處在一個“將強未強、要強還不強”的階段,建設高等教育強國任重道遠。我國要真正成為世界強國,就必須加快高等教育創新,以更大的勇氣、更大的魄力、更大的智慧,探索高等教育新理念、新標準、新技術、新模式,實現未來高等教育的超越。我們要有這樣的認識,對我國高等教育既不能盲目自信,也不能妄自菲薄,而是要在辯證認識歷史與現實,成績與問題的基礎上,客觀理性地建立高等教育自信,始終保持強烈的憂患意識、危機意識和責任意識。

二、全面把握信息化為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提供的時代機遇

當今世界,正在經歷一場更大範圍、更深層次的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現代信息技術不斷取得突破,在線教育蓬勃發展。現代信息技術的應用,將為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提供前景廣闊的新機遇和強大持久的新動能。

我們要主動應變,以科技創新和數字化變革催生新的發展動能,推動以學習者為中心的全新教育生態構建,為實現線上教育和線下教育深度融合提供強大的技術支撐。一是推動教學方式互動化、體驗化;二是推動培養模式多樣化、特色化;三是推動教育資源公平化、一體化;四是推動教育生態網格化、智能化。

三、大力推進信息化時代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

面對挑戰與機遇並存的信息化時代,我們要牢牢把握現代信息技術優勢特點,賦能智慧教育創新發展,支撐和引領教育信息化,從以下方面努力推動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

一是轉變教育理念。要積極推進信息化時代下教育理念的深刻變革,構建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育生態。一方面,要轉變知識傳授模式。通過信息化手段強化對教育環境的智能構建和對教育過程的全方位感知,突破以教育者為中心的傳統教育理念邊界限制,破除教育者對知識的壟斷,引導教育理念向認知建構轉變。另一方面,要構建泛在學習環境。利用信息技術在突破時空、快速傳播、手段豐富等方面優勢,跳出傳統教育實現方式的侷限性,增強教育理念功能在縱橫兩個維度的拓展延伸,實現全民終身學習。特別是,要推動個性定製化精準教育。依託新興信息技術,增強對教育數據信息的立體感知和無縫流通,提升個體的精準分析能力,實現優質教育資源的智能獲取和個性化供給。

二是加強學科和專業建設。首先,要促進學科專業建設與人才培養目標相適應。藉助信息技術的優勢,不斷優化學科專業與人才培養的匹配度,滿足人才培養的個性化需求和麪向未來的適應性。其次,要促進學科專業建設與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相結合。充分挖掘信息技術對製造、交通、醫療、公共服務等垂直行業及人工智能、虛擬現實、大數據等關聯技術的支撐輻射作用,並深度融入學科專業建設全過程。第三,要促進學科專業之間的跨界融合。圍繞信息技術及其相關羣體技術佈局和建設一批新興學科專業,打破學科壁壘,推動學科專業深度交叉,建立學科專業發展新的增長極。

三是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創新。要在三個方面下功夫:着力推動教學內容的改革,立足信息化智能互聯環境的提供,不斷進行知識更新迭代,使高校教學內容充分反映學科專業研究新進展、相關實踐新經驗、人的全面發展新需要。着力推動教學方法的改革,發揮信息技術在營造沉浸式、跨區域、虛擬化教學環境方面的優勢,鼓勵採用參與式、討論式、交互式的教學方法,促進教師豐富教學手段、提高教學效果。着力推動教學管理服務提升,加強信息技術在教學管理過程中的應用,建立更加靈活精準的教學管理服務體系,構建全方位、全過程、全天候的支撐保障體系。

四是推進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要藉助現代信息技術優勢,構建多元參與的教育治理新機制,形成多元主體、大規模意見交互,提升科學決策、民主決策水平,增強教育治理的多元性、參與性。要藉助信息技術優勢,強化教育公共服務能力,加強對現代信息技術無差別、低延時連接特性的運用和把握,破解教育管理服務存在的障礙。要藉助信息技術優勢,提升高校辦學治校水平,推進信息技術及其羣體技術與教育教學融合,打造智慧化的工作、學習和生活一體化環境。強化數據的採集、處理、計算、共享能力,加強業務協同,促進流程再造和優化,提升辦學治校水平。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395 字。

轉載請註明: 信息化賦能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