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報記者 劉茜 陳建強 光明日報通訊員 孫鋒
“雙師型”師資隊伍是職業院校特色發展、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在中國高教學會發布的“教師教學發展指數”中,天津中德應用技術大學2019年、2020年連續兩年位列全國600餘所新建本科院校第1名。現如今,“雙師型”師資隊伍已成為天津中德在產教科深度融合之路上的“新名片”。
首批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天津中德智能製造教師團隊中的張志利老師有着7年的企業經歷。學生都很喜歡上他的課,因為在他的課上能真切感受到企業實際和企業新技術。他直言:“來源於企業實際和企業新技術的專業課堂教學,才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所以我每年都會更新教學案例,這樣講課才有激情,學生學得也有興趣。”
但只有案例也是紙上談兵,引入生產設備才是真刀實槍。18級自動化專升本班級的田長坤對此深有體會,“入校時,我們用大賽模擬設備,現在用具備真正生產能力的自動化生產線,能真切感受到實際生產過程。ABB、庫卡、埃夫特、固高等機器人相關設備,讓我們熟悉了不同廠家、不同機器人的特點,為以後的學習和工作打下良好基礎”。
2021年7月,一個好消息傳到天津中德校園,該校機電一體化專業教師劉志東帶領團隊教師和學生成功揭榜國家電網科技攻關項目——無人化組塔創新模式。在項目落户天津中德之前,他就鼓勵團隊成員:“技術應用創新研究什麼最重要?有真正的應用場景最重要。我們現在做的事情就是實實在在地推進技術創新落地。”團隊成員圍繞應用場景和攻關目標,查閲大量國內外相關文獻,將系統問題細化分解,逐一確定解決方法,制定嚴格的推進計劃表,大家的角色悄然變化着,劉志東儼然成了項目總監,團隊其他成員自然變為一線工程師。他們的努力使需求方看到科技攻關的可能性,改變原本只與知名高校合作的想法,一致決定“要把任務交給實幹的平台和團隊”。
在攻克一個又一個技術難題的同時,教師們也積極搭建學生和企業間的就業橋樑,促進學生就業。王凱同學得知被項目企業錄用後,高興地説:“被服務企業招為正式技術開發工程師,真是成就感滿滿。”因師生的態度和能力給企業留下了深刻印象和良好口碑,幾年來企業主動與學校進行多項技術合作,並每年吸納畢業生就業,很多人由當初的青澀學生成長為項目經理。
張志利教授是電氣工程與智能控制系雙帶頭人,連續多年為天津市遠海聲學儀器有限公司、華鴻科技等公司服務,取得了多項科技成果。作為黨支部書記,當他得知部分學生排斥去一線做設備維護保障、設備安裝調試,更願意坐辦公室時,他耐心地帶領學生一起到企業搞科研,以自己的言傳身教,疏導學生在擇業、就業、考研等方面心理困擾。“車間工作一年,現在我特別踏實,知道自己需要學什麼,目標是什麼。”2016級自動化專業學生趙澤洲説。在張志利等教師的協助下,目前該系2022屆56名畢業生已有20餘人達成就業意向。
《光明日報》( 2021年11月26日 07版)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