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4日,是華中師範大學開學報到的日子。一大早,一位高大帥氣的男孩與父母一同走上武漢的桂子山。他愛打籃球,會彈吉他,笑起來有些靦腆,和校園裏眾多的“新鮮人”沒有什麼兩樣。
很多人無法想象,就是這個才滿18歲的05後男孩尹寶玄,因為視力三級殘疾,在剛剛過去的這一次高考中,是藉着枱燈和放大鏡才完成了考試,最後以優異的成績開啓了人生的新篇章。
尹寶玄來自安徽省臨泉縣。出生不到6個月時,尹寶玄的父母發現自己的孩子有些“特別”——面對人人都愛看的手機遊戲,他卻毫不感冒,眼睛不知道在注意什麼。家裏漸漸發現有些不對勁,輾轉多地檢測,最終他被確診為眼球震顫——眼球會出現非自主性、節律性的擺動或跳動,難以聚焦。
常人看來很輕易的事情,對尹寶玄來説很費勁。寫字時他需要趴得很低,書本要貼近臉才能看得清楚。
從初中起,他被“特批”帶手機進校,把黑板上老師的筆跡拍下來,放大照片,以便看清楚。進入高中,板書少了,教學大多以多媒體展示為主,他便在課後主動找老師要課程課件,回家後將精要內容謄抄,整理成自己看得清的學習筆記。
考試時,不允許使用手機的規則讓尹寶玄乾着急。“語文、英語試卷,字數多且排布密集。考場上卷子發下來,同學們都在認真答題了,我卻連試卷都看不清楚,心裏很鬱悶。”
但身邊人温暖的舉動,讓他的心慢慢靜了下來。
英語老師會在課堂上把題目慢慢地讀一遍;物理老師會為他專門打印字跡PLUS版的試卷;數學老師會在談心時告訴他,問題已經出現了,與其焦慮不如靜下心來踏實努力,把自己能做好的事情做到最後。
“能做一點是一點,知道自己的不足就更要多努力,笨鳥也能先飛。”着急時,尹寶玄總這麼安慰自己。
再大的困難總能一步步克服。
尹寶玄介紹,雖然自己看題比較慢,但是算快一點、寫快一點,也一樣能在規定時間內完成答題。
今年高考前夕,經身邊的老師朋友介紹,尹寶玄遞交了合理便利申請。在當地政府和學校的協助下,他帶着枱燈和放大鏡完成人生的第一次大考,以總分639分的成績如願成為華中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專業的一名公費師範生。他的數學更是考出了142分的好成績。
選擇成為一名教師,是他一直以來的志願;選擇特殊教育專業,更是對自我成長的回望。
在醫院檢查視力時,尹寶玄經常看到很多視疾小孩對未來缺乏信心,他們的父母也十分焦慮。
這羣看不見、看不清的孩子有一扇心靈交流的窗。有類似障礙的孩子自發組建了微信羣,有人分享生活的困難、心理的壓力,也有人分享病情的好轉、學業的進步。
疫情期間不少人表示身體每況愈下,心理負擔很重,而彼時正是尹寶玄高中學習壓力最大的時候,每每看到羣聊中的“低氣壓”發言,寶玄心裏總不是滋味。
“我想幫幫他們!我發現其實很多視疾人羣的選擇十分有限,我選擇特殊教育專業,還打算輔修計算機和數學專業,希望能通過專業的理論學習和訓練,為他們爭取更多的權益和便利,也用自己的經歷為像我一樣的特殊人羣做個榜樣。”
9月4日新生報到現場,華師教育學院聯合湖北省殘疾人輔助器具資源中心為這名大學“小萌新”準備了第一份見面禮——一套價值近萬元的助視儀器。
第二位禮物,是一份四年的承諾與陪伴。瞭解到尹寶玄存在視力障礙,學院為他配備了成長結對導師袁維。作為一名華師畢業的學姐,袁維是視障兒童教育的青年教師,為尹寶玄提供針對性的指導。
據她介紹,教育學院配備特殊教育實驗室,有一間專供低視力學生使用的訓練室,配備專業的視力輔助工具,能幫助像寶玄一樣的孩子保護好眼睛。
本科生迎新志願者王雨宸第一時間通過網絡與尹寶玄取得聯繫,建立迎新宿舍交流羣,為宿舍四人交流熟絡提供了“雲平台”。當得知兩人都愛好打籃球后,他就約上尹寶玄開學一起打球,介紹其加入了學院男籃隊伍,幫助他儘快融入大學生活。
“我不相信手掌的紋路,但我相信手掌加上手指的力量。”這個用放大鏡接近夢想的男孩很喜歡作家畢淑敏的這句話。在他看來,手掌的紋路就是生來面臨的困難,掌紋不可改變,但只要肯努力奮鬥,克服困難,每個人都會成為更強大的自己。
中國青年報客户端武漢9月4日電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