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名臣張巡到底是千古名將,還是衣冠禽獸,想要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必須先了解張巡到底做過什麼。知道了張巡的所做所為,答案也就不言而喻了。
安史之亂爆發後不久,安祿山就攻陷了東都洛陽,登基稱帝,建國號大燕。
張巡時任真源縣(今河南鹿邑)縣令,隸屬譙郡(今安徽亳州)。譙郡太守楊萬石準備降燕,任命張巡為長史(類似於幕僚長、秘書長),派其迎接燕軍。張巡不從,憤然起兵對抗燕軍。
雍丘保衞戰,張巡戲耍令狐潮
張巡募兵千餘人駐紮在雍丘(今河南杞縣)。單父(今山東單縣)縣尉賈賁率軍千餘,在雍丘與張巡會合。雍丘縣令令狐潮投降燕軍。張巡、賈賁趁令狐潮離城去拜見燕軍大將之時,與被囚於雍丘城內的唐兵戰俘,裏應外合,攻陷了雍丘城。
張巡、賈賁將捕獲的令狐潮妻、子全部處死,以示抗擊叛軍的決心。令狐潮自然不肯善罷甘休。由此,也拉開了雍丘保衞戰的序幕。
唐肅宗至德元年(756年)二月,令狐潮率一萬五千燕軍,進攻雍丘城。當時,張巡、賈賁僅有三千餘唐兵。賈賁出戰,不敵戰死。張巡率軍繼續力戰燕軍,被推為了主將,自稱河南都知兵馬使吳王李祗先鋒使。
此後,在張巡指揮之下,唐兵擊退燕軍的多次進攻,以死傷千餘人的代價,累計殺敵近萬人。令狐潮不得已,率殘兵撤退。
第二個月,令狐潮又會同燕軍李懷仙、楊朝宗、謝元同,率軍四萬攻擊雍丘城。此時,雍丘城內,張巡僅有兩千守軍。張巡靠在城牆之上樹立木柵,投擲燃燒的火把,擋住了燕軍的攻城。同時,張巡還時不時出城偷襲,搞得燕軍身心俱疲。
雙方相持六十餘天,大小數百戰,令狐潮再次撤兵。張巡見狀,率兵追擊,差點生擒令狐潮。
這位令狐潮以數倍的大軍都沒能攻下雍丘,十分憤怒,再次圍攻張巡。不過,這次令狐潮換了方法,勸降。忠義的張巡當然是置若罔聞,毫不理會。雙方又對峙了四十餘天,雍丘城內的軍心開始動搖。張巡為了穩定軍心,斬殺了六名要求投降的軍官,控制住了局勢。
守城日久,城中缺糧,張巡施計,智盜敵糧,從令狐潮的補給船裏搶走了千餘斛,剩下的糧食,也一把火全部燒光光。氣的令狐潮毫無辦法,只能下令全力攻城,以示報復。
這次,城中的箭用光了。張巡再施一計,草人借箭。他讓士兵給稻草人穿上衣服,用繩綁好從城上放下。令狐沖得到回報,立刻令軍士放箭,射殺唐兵。就這樣反反覆覆,燕軍射了一晚上,給張巡送了數萬支箭。這張巡不輸演義中的諸葛亮草船借箭呀。
俗話説,兵不厭詐。張巡天天放稻草人,令狐潮樂了,天天故技重施,煩不煩呀,不再理會。結果,這次張巡放了五百真正的勇士出城,突然殺向令狐潮大營。燕軍大亂,自相踐踏,四散奔跑。令狐潮一直逃了十幾裏,才穩住陣腳。
當然,張巡對令狐潮的戲耍並未停止。城中木材用盡,那就找令狐潮要麼。這次,張巡騙令狐潮説,我準備棄城了,請退軍二舍,好讓我率軍退走。令狐潮竟然信了,率軍退了六十里。張巡一見,率領城內的士兵,衝出城來,把令狐潮的大營全給拆了,高高興興帶着木頭回了城。
令狐潮呢?再次大怒圍城,這智商不足,真的很要命。
這次,張巡又騙令狐潮,説上次沒走成是因為缺少馬匹,給三十匹馬,我跑得快,就可以棄城了。已經被張巡氣昏了頭的令狐潮竟然又信了。結果,得到馬匹的張巡,挑選了三十名勇士,然後約令狐潮城下相見。
令狐潮應約而來,陣型未成,三十勇士殺出,燕軍大亂。張巡又擒獲十餘名叛將,斬首百餘,繳獲牛馬無數。這次令狐潮長記性了,心眼沒有張巡多呀,不打了,兄弟們,撤。
這下張巡開始嘚瑟了,率軍出城,夜襲白沙窩的七千餘燕兵,大獲全勝。回軍途中,又俘虜了遭遇的四百燕軍。從此,張巡威名遠播,簡直就是大唐戰神。河南節度使虢王李巨聽聞,任命張巡為先鋒。
此後,張巡又數次擊敗令狐潮,還順便偷襲擊敗了路過的燕將李庭望。
燕將楊朝宗率軍準備奪取寧陵(今河南寧陵),切斷張巡退路。張巡無奈,在堅守雍丘近一年後,主動放棄了雍丘,率三百馬匹、三千餘唐兵退守寧陵。
睢陽保衞戰,張巡屢戰屢勝
張巡到達寧陵,因為兵少,再退睢陽,與睢陽太守許遠、城父令姚誾合兵一處。
張巡、許遠立刻派出部將雷萬春、南霽雲前往寧陵迎戰楊朝宗。經過一晝夜的廝殺,大破楊朝宗,殺敵將二十員,斬首萬餘。楊朝宗率殘軍逃跑。唐肅宗聞之,下敕書任命張巡為河南節度副使。
唐肅宗至德二年(757年)正月,安慶緒弒父安祿山,繼任燕國皇帝。安慶緒任命尹子琦為河南節度使,率十幾萬大軍進攻睢陽,準備奪取江淮富庶之地。
睢陽守軍當時僅有不足七千人,面對數十倍於己的燕軍,在張巡的激勵之下,歷二十餘戰,氣勢不衰。許遠見狀,自認才能不及張巡,主動將軍事指揮權交給張巡,承擔了軍需後勤之責。
張巡作戰從來不拘泥於條條框框,而是多以奇兵制勝。這次,張巡又率軍出城,一戰大敗尹子琦,獲車馬牛羊無數。
張巡之所以能籠絡住軍心,一個是威,對於動搖着毫不手軟,立斬不怠;另外一個就是施恩,他將所有的戰利品都分給了軍士,自己分毫不屈。
此戰,張巡獲封御史中丞,而許遠加封侍御史,姚誾為吏部郎中。
此後,張巡率軍,與尹子琦交戰數十次,屢敗燕軍,斬殺無數。不過,尹子琦倚仗援兵不斷,絲毫沒有退意,反而更加猛烈的攻城。
還記得三國演義中,諸葛亮跟司馬懿對峙於渭水兩岸麼?諸葛亮天天派人擊鼓、鳴號騷擾司馬懿。張巡也用了此招,只要燕軍準備休息,唐兵就在城頭擊鼓。燕軍一聽,趕快戒備,防止偷襲。次數多了,逐漸疲憊。張巡則趁機派騎兵直衝燕軍大營,一頓砍殺之後,回城敍功。
難道張巡的計策就此完結了?那就小看張巡了。
此後,張巡又派勇士悄悄埋伏在乾涸的護城河中,偷襲了前來招降的燕軍胡人酋長。之後,又假裝箭矢用光,用沒有箭頭的箭射燕軍,識別出了燕軍主將尹子琦。神射手南霽雲,一箭射中尹子琦左眼。張巡趁燕軍混亂之時,再次出城大破敵軍,差點生擒尹子琦。
尹子琦退兵,睢陽圍解。
不過,虢王李巨犯了一個很大的錯誤,導致一代大唐戰神張巡,從此備受爭議,被人誣為了“衣冠禽獸”。
困守睢陽,張巡以身殉國
原本,許遠的後勤工作非常出色,在睢陽儲備了六萬斛糧食,足夠城內軍民一年之需。可是,虢王李巨要求把其中的一半分給濮陽、濟陰二郡。
有時候,真不是不顧友軍,因為顧了友軍,特別是不靠譜的友軍,自己就可能粉身碎骨,萬劫不復。
許遠開始堅決反對,但在虢王的堅持下,只得從命。可是,濟陰郡剛拿到糧食,就投降了燕軍。可恨吧。
尹子琦敗退後,又重新徵集了數萬大軍,當年七月,再攻睢陽。
此時的睢陽,糧食已經快要吃盡了,將士們每人每天只能供給不到十分之一升米,也就是五分之一礦泉水瓶的米,很小的一小把。為了飽腹,還要夾雜數皮、紙,一起吃。很快,因為飢餓和疾病,城內士兵僅剩下了一千六百餘。無奈之下,城內的鳥雀、老鼠,也都被吃了個精光,甚至皮質的盔甲、弓弦也都煮着吃了。
尹子琦得知城中糧盡,加緊攻城。
尹子琦造出如同半個彩虹大小的雲梯,內有兩百精兵。結果,被張巡事先做好安排,火燒雲梯,其中的士兵全部被燒死。尹子琦再造鈎車、木馬,全部被張巡找到辦法破壞。燕軍服氣了,老實了,挖了三道壕溝,設置了木柵,準備困死張巡。
古代打圍城戰,有兩種策略,一種是圍三缺一,降低敵人的士氣,讓敵人棄城而走;還有一種,就是圍而不攻,困死對方。
在時間足夠的情況下,尹子琦的辦法絕對是正確的。
睢陽城內的士兵,一個個疾病而亡,守城變得越來越困難。其實,這時候睢陽是可以解圍的。御史大夫賀蘭進明接替李巨任河南節度使,屯兵臨淮,許叔冀屯兵譙郡,尚衡駐紮彭城。結果,三人卻是擁兵觀望。
當遇到豬隊友的時候,資源一定要千方百計的留在自己手中呀。不然,被坑死了,也沒人幫叫屈呀。
張巡此時還抱有一絲希望,派大將南霽雲帶三十名騎兵突圍,求援。南霽雲先找到較近的譙郡許叔冀。缺糧呀,許叔冀竟然給了幾千匹布。再去臨淮找賀蘭進明,結果得到一句:“睢陽存亡已決,兵出何益?”
張巡是御史中丞,賀蘭進明是御史大夫,高於張巡一級。這是赤裸裸的妒忌呀,怕張巡再立大功,搶了他的位置。同時,許叔冀也兼任御史大夫,是宰相房琯派來制衡賀蘭進明的。賀蘭進明也怕許叔冀偷襲他。唉,忠臣都死於內訌呀,張巡又是一個實證。
最後,南霽雲找到真源李賁,得了一百匹戰馬;又到寧陵,與寧陵城使廉垣一起率步騎三千返回睢陽。南霽雲率軍突入燕軍重圍,殺至睢陽城下。南霽雲竟然從燕軍手中奪得了幾百只牛,與僅剩的千餘士兵入城。
內無糧草,外無援兵,很多人都説棄城突圍吧,“巡、遠議以睢陽江、淮保障也,若棄之,賊乘勝鼓而南,江、淮必亡。”張巡、許遠為了保住江淮不失,決定與睢陽共存亡。
當年十月,城破,張巡、許遠等皆被俘。原本,尹子琦非常佩服張巡的氣節,希望勸降張巡。但是,張巡寧死不屈,與南霽雲、雷萬春、姚誾等三十六名將領一起就義。而許遠在押赴洛陽的途中被殺。
睢陽城破三日援軍至
張巡可以不死麼?當然可以。
在睢陽城破之前,唐肅宗令中書侍郎張鎬代賀蘭進明為河南節度使。張鎬得知睢陽危機,日夜兼程前往救援。等張鎬到達之時,睢陽已被攻陷三日。七日後,睢陽被張鎬收復。十天之後,唐軍大反攻,廣平王李俶,即後來的唐代宗李豫,收復了東都洛陽。
可惜,張巡沒能看到勝利的曙光。如果賀蘭進明肯予以救援,張巡應該不會死。
張巡以數千之兵,苦手睢陽十個月;如果從雍丘之戰算起,他與燕軍對抗了二十一個月之久。根據史書記載統計,張巡共經歷大小四百餘戰,斬將三百餘,累計殲敵十餘萬,牽制了大量叛軍。正是在張巡的堅守之下,保住了江淮富庶之地,為岌岌可危的大唐朝廷提供了源源不斷的供給。
當時的翰林學士李瀚等人言:“巡蔽遮江淮,沮敵勢,天下不亡,其功也。”
唐肅宗贈張巡揚州大都督,寵其子孫,並在睢陽立廟祭祀。唐宣宗更是令人作張巡畫像,置於凌煙閣之中。張巡也得到後朝的屢次加封,清朝時,從祀歷代帝王廟。
從歷朝歷代,官方的認定,以及張巡的功績而言,張巡絕對是千古名將。
張巡為何惹爭議
張巡困守睢陽十個月,在城破前三個月已經糧食不濟,“城中糧盡,易子而食,析骸而爨”。張巡為了避免兵變,“乃出其妾,對三軍殺之,以饗軍士。”張巡殺了自己的小妾,讓士兵吃。
之後,“乃括城中婦人;既盡,以男夫老小繼之,所食人口二三萬”,説是張巡和士兵一共吃掉了城中兩三萬人。
這些是史書中的記載,按照張巡最後所剩兵力,應該吃不了這麼多。其中,很大一部分應該是百姓“相食殆盡”,否則,那些百姓怎麼活下來。
在面臨國家存亡的大義之時,張巡的所做所為,是可以理解的。在當時的情況下,不能過多的苛責堅守的將領。張巡為了救國而為,算不上是“衣冠禽獸”。
最後的答案
看完了張巡的事蹟,可能不同的人還是會有不同的想法。但是,奕天認為,張巡配的上千古名將的讚譽,是一個忠心愛國,滿腔赤誠的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