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孩子以後,每次父母聚在一起聊天時,孩子永遠是父母之間的話題。不論是在生活中或是朋友圈,我們都能看到父母隨手一轉就是“雞湯”文。有些“雞湯文”的確能讓人振作起來,但也有不少的“毒雞湯”也在悄悄地毀掉一些人。前些日子小敏在談到如何教育孩子時,小敏説自家現在所提倡的是“素質教育”。這個素質教育主要是指給孩子最大的自由,讓孩子做自己想做的事情,這樣可以讓孩子擁有一個好的童年。這也是在許多家長的朋友圈裏都能看到的“雞湯文”。
在前不久,北大教授就痛心疾呼:這碗毒雞湯毀了多少孩子,卻還有不少的孩子信奉着。而這碗毒雞湯也就是小敏和一些媽媽所提倡的“素質教育”。
那麼這種教育究竟是不是“毒雞湯”?對於孩子來説,孩子當然很願意自己的父母用這樣的方式來教育自己,因為他們就可以按着自己的喜好來做事。但對於自制能力還不強的孩子來説,這樣的素質教育對孩子真的好嗎?不一定,這還有可能會毀掉孩子。
其實這碗毒雞湯打着“歐美教育”旗號,其實與歐美教育有很大的懸殊。對於歐美國家來説,只有在平民公立學校中才會踐行這種教育。他們從不強迫孩子去學習,反而是教育孩子如何玩樂。而最後教育出來的孩子,什麼都不懂,只知道玩,長大後依舊還是處於在社會的底層。而歐美貴族私立學校對於孩子的教育反而更加嚴厲,培養出來的孩子也非常優秀。
看到這裏,部分家長是不是對於“素質教育”有了不一樣的想法?其實教育不應該侷限於單一的教育理念,而應該提倡多元化的教育,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應該充分考慮到這幾個方面。
因材施教
按照我國的教育制度來説,讀書確實是很多孩子獲得成功的路徑。但站在孩子的角度來説,哪一個孩子又真的喜歡學習呢?如果按着“素質教育”來教育孩子,讓孩子做自己想做的事情,那孩子想去上學就去上學,不想去上學就不去?這樣孩子得到的快樂都是暫時的,在以後的發展也沒有什麼競爭力。
鬆弛有度
我們不提倡全盤西化,當然我們也不去否決“素質教育”。因為它對於孩子適當的空間,是值得每個家長去學習的,這樣對於孩子的身心發展也非常重要。在這裏需要提醒各位家長的是,該充當“虎爸”模式時,家長也不能絲毫手軟,不能全部按着孩子的性子來,這樣很容易讓孩子惹出大禍。所以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一定要掌握一個度,做到鬆弛有度。
記住“少年不知勤學苦,老來方悔讀書時”
素質教育成為了很多孩子逃避學習的理由。卻不知“少年不知勤學,老來方悔讀書時”的道理。小時候不知道努力學習,等長大後啥也不會的時候,就只會感嘆自己耗費了青春。孩子當下不努力,長大後就只能接受風吹日曬,知識改變命運並不是沒有根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