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改革開放之後,我國特別的重視教育事業,高考制度的恢復,讓很多人都有了再次步入校園的機會。能夠考入理想的大學,這就能夠擁有較高的學歷,畢業之後就能夠找到一份穩定的工作。這是很多人的理想目標,大學成為了許多人邁向社會的一個跳板。
現在大學的種類有很多,無論是藝術院校還是全日制的學院,其實都是對自我能力的一種測評。專科與本科,碩士與博士,這就在無形中將每一個學生都劃分了等級,學歷越高無疑在社會上就有更高的發展。在我國清華與北大,是兩個頂級學府,能在這兩個學校進修,代表了個人的優秀。
一、西湖大學創建團隊豪華
清華與北大由於建校的年份比較久遠,而且師資力量特別的雄厚,再加上它的錄取分數段很高,所以每年在高考中拔尖兒的學生,才有機會進入這兩所學校學習。在很多人的心中,這兩個學校的地位,是無人能夠撼動的。
如果説到身邊的哪位同學,能夠考上清華與北大,這真的讓人既羨慕又吃驚。但在2015年的時候,國內的一些高端學者和一些成功的企業家,卻一起聯合創辦了一所新型的大學。而它的創辦人,正是清華大學的副校長施一公。
這所民辦的新型大學起名為西湖大學,施一公曾十分有信心的堅稱,西湖大學在5年內,所做出的成績一定會超越清華。施一公擔任首席校長,曾獲過諾貝爾獎的楊振寧,則擔任名譽主席。
學校在建立之初,集結了眾多的頂尖人士,馬雲和王健林這些著名的企業家,也都出錢出力。這所學校可謂是來頭不小,而且施一公敢於公開挑釁清華,這足以證明學校師資力量的強大。
二、施一公敢於挑戰,為改變教學模式創辦新型大學
施一公是一個傳奇性的人物,他出生於1967年,從小頭腦聰慧的他,在18歲的時候就考入了清華大學。之後又因為出眾的成績,開始出國留,最終取得了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博士學位。
他從小就是眾人眼中的學霸,所以無論取得多麼高的成就,彷彿都不會讓人奇怪。在畢業之後他又回到了清華任職,也因此成為了最年輕的教授。直到2006年,他就已經成為了清華大學的副校長,這樣的人生讓很多人稱奇不已。
本來在事業上幾乎已經達到巔峯的他,卻毅然決然的放棄了,現在的一切職位,而是另立門户創辦了西湖大學,並且開始公然叫板自己的母校。他的這一做法,確實是挺讓人吃驚的,但這也是他為自己設立的人生更高的目標。
其實他之所以這樣做,還是有自己的想法的,由於之前曾在國外學習,所以他對我國的教育體系所存在的弊端,一直想要改進。我國的教育一直處在落後的階段,很多老師與學校都會用強硬的方式,讓孩子去吸收知識。
施一公則提倡用引導的方式,去建立孩子的學習積極性。他想要改變這種現狀,就必須要從根本上出發去改變我國的教育體系。清華作為一個百年老校,想要徹底的去改變,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這才讓他有了創建一個民辦大學的想法。
他提出的5年超越清華,也是對自己的一種勉勵。面對外界的質疑,施一公並不在意,能夠為中國的教育事業做貢獻,他樂此不疲。其實想要改變我國的教育體系,之前就曾有人提出過,可卻很少有人有勇氣付諸於行動,而施一公便讓自己,成為了那第1個敢吃螃蟹的人。
三、西湖大學成績斐然,超越清華指日可待
西湖大學共斥資200億,裏面的硬件設施是十分齊全的。這座大學借鑑了美國許多名校的辦學理念。對於招收的學生,也要求個個都是精英。用施一公的話來説,學生少不要緊,但一定要能夠做出成績。
這所大學的門檻之高,是讓人很難想象的,建校之後連本科生都不招收,只收博士生,這就讓它幾乎聚集了一批高品質高智商的頂級人才。而且西湖大學可以算是我國教育史上的一次重要嘗試,所以也得到了國家與許多領域的支持。
對於學生的要求都這麼高,那它的師資力量肯定也是更加的雄厚,不然這些博士生又有誰來領導呢?西湖大學的招聘信息是面向全球性的,而每一個在校的老師,都是所從事領域中的佼佼者。
西湖大學設立了許多不同的學院,這就更加方便不同學科的學生,進行交流與研究。這座大學無論是從學生還是到老師,亦或是領導班子,都是國內頂尖的人才。這種強強聯合的形式,讓很多人對它都特別的看好。
清華成立於1911年,建校的歷史十分悠久,經歷了那麼多世事的變遷和戰爭的洗禮,它依舊是我國一流的名牌大學。清華對眾人的影響是根深蒂固的,所以想要一時超越,也並沒有那麼容易。
現在的西湖大學雖然取得了不菲的成績,但是從目前的影響力與成就來看,還並沒有超越清華大學。但在短短的幾年間,西湖大學所取得的各種科研成果,卻是有目共睹的。它先後承擔了多個國家級的項目,再加上高端的人才融入,這讓西湖大學的前景十分可觀。
其實當時施一公對清華大學所發起的挑戰,是對學生與老師們的一種激勵。有了這一目標之後,每個人都會勁往一處使,從而去創造出更多的奇蹟。現在的西湖大學,也許並沒有超越清華的能力,但相信這只是一個時間問題。
四、總結
每個人的人性中其實都有着一股惰性,如果不真正的逼迫自己一下,你真的很難發現自己有多麼的強大。現在的西湖大學剛剛建校幾年,它就已經成果累累,這其中有施一公的付出與努力。不得不説他的這份大膽,跟敢於挑戰的精神,真的是挺讓人佩服的。
人生面臨着許多的選擇,對於施一公來説,本來他的人生就已經夠輝煌了,生活與工作都已經慢慢的步入了正軌。可他卻憑藉着一腔愛國之心,毅然決然的走上了一條荊棘之路,他明白教育模式創新的困難之處,但他卻並不畏懼。正是因為有太多像他這樣的人存在,我國才能有更高更快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