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東大學老校的校園裏,曾經有所小學,叫山東省立保育小學。
這所小學的學生大部分是烈士子女,還有部隊上父母顧不上照顧的孩子。
保育小學是1948年遷入濟南東關外的洪家樓,也就是現在的山東大學老校。有一部分是華東保育小學的孩子,有一部分是山東省抗日機關幹部子弟小學的孩子,還有一部分是到濟南工作的北上幹部子弟。這些孩子大部分經過了戰火紛飛的考驗,在戰爭中顛沛流離,邊學習邊宣傳,隨着部隊在槍林彈雨中成長,對於保育小學這樣安定的學習環境格外珍惜,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成長迅速。
我們通過孫振篤散文集《鴻踏雪泥》中的再回洪家樓,瞭解到這所小學的真實存在,瞭解到孫振篤校長對保小的感情。
我信步走進山大老校,按照散文中所説的位置,找到了曾經的保小上課住宿的老樓,想象着那羣在戰火紛飛中成長起來的孩子們,在這裏唱歌,跳舞,做手工;腦海中還抹不去他們穿越敵人封鎖線時,手裏緊緊抓住繩子,不敢出聲的樣子。
根據散文中的描述,我們找到了河北師範大學老幹部處的劉玉良老師,劉玉良老師迅速與孫振篤校長取得了聯繫,癸卯年暮春,我們五人到了石家莊,拜訪了孫振篤校長及夫人。
孫老看到我們的到來,激動之情溢於言表,彷彿見到故鄉人。石家莊一行堅定了我們挖掘和保護保育小學這段歷史的信心,明確了我們這項工作的意義。正如孫老給我們説的,保小,紅色革命搖籃。
通過一段時間的走訪查閲資料,對保小的那段歷史逐漸的完整清晰起來,為了搶救性保護好這段紅色歷史,讓保小團結,友愛,勤勞,勇敢,積極向上的精神,更好地傳承發揚,我們計劃籌建山東省立保育小學歷史陳列館。給予高度讚許,併為我們題了詞。
孫老寫好後,怕我們不滿意,老兩口先發過來照片給我們看。孫老的夫人孫桂喜先生一再地説,照得不好,照得不好,我站在沙發上儘量舉高,又怕摔下來,沒人照顧孫老。我們老孫照的,眼神和手腳不如以前了……
我看着這兩張照片,眼前有些模糊。確實不專業,可是,兩個八十多歲的老人,一個站在沙發上,盡力地擎着;一個拿着手機吃力地找焦點。僅僅是為了讓我們看看他提的詞是否合適,沒有任何報酬和嘉獎!只有對保小的那份感情,那份執著。
好久了,這兩張照片存在我的手機裏,有許多話要説,卻無從説起。總覺得這兩張照片裏有一種力量感動着我,在走訪過程中,發現每一個保小畢業的人,每一個保育小學的人身上都有這種力量,那應該是嚴謹,認真,熱情,對祖國,對人民,對事業充滿了愛!
無論是紮根社區工作幾十年的張大紅老師,還是人民的好公僕楊振剛,還有山大教授徐萌,還有高級園林設計師楊守國,還有電子工程專家秦玉修,他們帶着保小精神,像一粒粒火種在自己的崗位上發光發熱,努力為社會主義建設創造輝煌業績。
新聞線索報料通道: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齊魯壹點”,全省800位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