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十萬胡人投降唐朝,唐太宗無視,成了亡國大患

在中國古代,中原王朝一般都會面對周邊其他族類的侵擾,昔日秦始皇修築長城,另派30萬大軍北擊匈奴,佔據陽山(內蒙古烏加河以北),設九原郡(今內蒙古包頭九原區麻池古城)。
數十萬胡人投降唐朝,唐太宗無視,成了亡國大患
而漢高祖劉邦因輕視匈奴而被困於白登,致使漢朝走向和親的道路,好在有漢武大帝舉全國之力伐之,不惜背上“窮兵黷武”的名聲,為漢朝洗刷屈辱。
由此可見,古代的帝王對於遊牧民族都要謹慎對待,稍有不慎就會付出慘痛的代價。雖説匈奴之禍被漢朝解決,可遊牧民族源源不絕,之後演變出很多股勢力,其中突厥算是比較強大的一支力量。史書記載“突厥者,其先居西海之右,獨為部落,蓋匈奴之別種也”。
通過這句話我們可以看出,突厥和匈奴是有較近的血緣關係的,其強大的破壞性令強大的唐朝都頗為忌憚。
甚至有一次,因為李世民的一次錯誤決定,差點兩次導致唐朝滅國!
數十萬胡人投降唐朝,唐太宗無視,成了亡國大患
北周時期,中原王朝為了保持邊境的穩定,經常對突厥採取以錢糧等物資進行安撫討好的政策,楊堅取代北周建立隋朝後,雖然停止了向突厥歲貢,可他依然忌憚突厥人極強的作戰能力,他為此不得不詔令百姓修築長城進行防禦。
唐朝建立的時候,突厥內部早已分裂為了兩大勢力,人們普遍稱其為“東突厥”和“西突厥”,其中以東突厥的軍事力量最為強大,唐朝政基剛穩時,他們曾一度侵擾中原地區。
在李淵主政時期,由於天下尚未徹底統一,李唐的將士普遍忙於中原內部的征戰,朝廷對突厥等周邊部族採取了化敵為友的措施,李淵甚至親自寫信給突厥的可汗,藉此實現安撫的目的。
數十萬胡人投降唐朝,唐太宗無視,成了亡國大患
到了貞觀三年,李唐江山的內部已經穩固了下來,為了給唐朝營造一個充分安定的環境,李世民直接派遣李靖領兵十萬主動討伐突厥,由於李靖指揮得當,再加上唐軍是在出其不意的情況下發起的猛烈進攻,沒過多長時間,東突厥便被打敗了,可汗頡利也在逃竄的過程中做了俘虜。
唐軍乘勝追擊,對突厥的殘餘勢力進行了清掃,十餘萬突厥人選擇歸順,眼前形勢一片大好。正當李世民準備享受這份喜悦的時候,卻不知道更大的危機悄然而至。
而這份危機,正是源於這些投降的胡人。
對於這些胡人的安置問題,朝廷大臣展開了激烈的爭論。大部分的大臣認為,既然東突厥已經被打垮,而且他們的臣民也表示“懾於大唐天威”,大唐就應該以寬納四海的包容之心將他們收留。
數十萬胡人投降唐朝,唐太宗無視,成了亡國大患
這些大臣們也知道突厥人骨子裏是好戰的,他們的歸順只不過是為了保存自己的權宜之計,其真正原因是迫於大唐強大的軍事壓力。如果有一天大唐的武力值有所降低,他們將會再次站到李家江山的對立面。
有人對此提出了“同化”的應對方法,即通過唐朝的禮儀之風逐步感化掉他們原本存在的野蠻,而且還要給他們入朝為官的機會,時間一長,他們就會成為真正的大唐子民,大唐的邊疆也可以通過借用他們的力量抵禦來犯之敵。
不過,這一建議立馬遭到了魏徵等大臣的反對。
數十萬胡人投降唐朝,唐太宗無視,成了亡國大患
魏徵以敢於直諫著稱,他對於胡人投降的這件事頗為震驚,毫無畏懼地向李世民分析道:徹底感化突厥人是一個極其漫長的過程,如果把歸順的十萬胡人安置在大唐的疆域內,一旦形勢有變,他們將立即揭竿而起反抗朝廷,屆時將會有亡國之禍!
除此之外,可汗在突厥人的心中等同於神,大唐俘虜了他們所擁戴的頡利,這在他們心中將會成為巨大的屈辱,更何況這次戰爭還是大唐的軍隊主動挑起的,他們復仇的火焰是不會停熄的,最好的做法是將他們分散遣送到尚未開化的蠻荒之地,並且派軍隊監管,讓他們聚攏不到一塊去,任其自生自滅。
魏徵的分析十分透徹,可唐太宗當時已經飄飄然了,魏徵的話李世民是一點也沒有聽進去。這一段對話《唐史·胡夷傳》中有記載:
魏諫之:勿納。上不悦。 魏又諫:胡多而雜,難訓服。上微怒:朕乃天可汗。 魏再諫:百年危矣!上怒:爾咒本朝,當何罪? 魏退,上下旨曰:朕一統萬方,天下臣服!
數十萬胡人投降唐朝,唐太宗無視,成了亡國大患
李世民即位之初,頡利可汗曾派兵攻打過長安,由於大唐的軍隊尚未佈置到位,頡利可汗帶領的突厥軍很快就進逼到了距長安僅四十里的地方,眼看社稷將面臨累卵之危,李世民親率大軍隔着渭水與頡利可汗對話,頡利見唐軍排布整齊有序,誤以為李世民早已做好了準備,本着“好漢不吃眼前虧”的處事原則,頡利可汗很快便來了個一百八十度的轉彎,他立刻向李世民叩頭稱臣,並且“獻馬三千匹,羊萬口”,李世民欣然接受,兩國之間的關係由軍事對立變為了友好相處,史學界稱之為“渭水之盟”。
幾年後,當李世民撕破臉皮主動派兵圍攻突厥時,頡利可汗直接被俘,這使得周邊其他勢力也跟着受到了不小的震動,很快便出現了“四夷君長詣闕請上為天可汗”的局面,李世民不僅成為了中原王朝的皇帝,而且還成為了唐周邊其他勢力公認的可汗,這是何等的榮耀!
數十萬胡人投降唐朝,唐太宗無視,成了亡國大患
當一個人的地位被眾人捧到巔峯狀態時,就難免會有點忘乎所以,既然他們已經誠心歸順,大唐又豈能將他們拒之門外呢?於是魏徵等人的建議便被置之不理,十萬多胡人被納入了大唐的疆域。
沒過多久,這枚“定時炸彈”便顯示出了它的威力。
看着祥和安定的四海,李世民深感自己的江山早已是一派盛世,對於這些胡人的管理也鬆懈了起來。
之後,李世民出征高句麗,而隨着出征的軍隊中,亦有很多之前歸降的胡人,以結社率可汗為首的一幫極端份子則秘密組織了一場有計劃反叛行動。
刺殺李世民、並利用唐朝內部空虛的機會進行反叛,企圖復興突厥!
數十萬胡人投降唐朝,唐太宗無視,成了亡國大患
幸好運氣是站在李世民這一邊的,直珠可汗與結社率可汗有怨,將反叛的消息稟告給李世民:
“突厥翻覆難期,其恩德至矣,而結社率竟反。此屬獸心,安可以人理待也!臣荷恩深厚,請為至尊誅之。”
最終這場反叛被扼殺在搖籃中。經歷此番波折後,李世民從原來的榮耀中清醒過來了,他這時才感覺到自己當初應該聽信魏徵之言。
數十萬胡人投降唐朝,唐太宗無視,成了亡國大患
為了補救曾經的過失,李世民下令歸順的那些突厥人遷往漠北,考慮到這些不安定分子還需要一個相對可靠的人進行監督,李世民還做了件重要的事情:派遣李思摩擔任突厥人的可汗。李思摩是頡利可汗的族人,在突厥的主要首領中,他算是比較親近唐朝的一位,所以唐太宗賜他李姓並擢升他為可汗,李思摩對此感恩戴德,他一心按照李世民的設想管理突厥。
但返回漠北的突厥人並沒有認同李世民冊封的這位李思摩可汗,他們很快便開始了復國的舉動並與大唐對立,安史之亂髮生時,就是這批突厥人的後代充當了叛軍的前鋒,大唐的土地遭受了一場腥風血雨,這也成為了該朝由盛轉衰的分水嶺。
數十萬胡人投降唐朝,唐太宗無視,成了亡國大患
不得不説,唐太宗當初沒聽魏徵的諫言,最終造成了兩次亡國之患。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523 字。

轉載請註明: 數十萬胡人投降唐朝,唐太宗無視,成了亡國大患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