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域普通高中教育亟待重振

【光明論壇】

作者:程建平(北京師範大學黨委書記)

據統計,中國2000多個縣容納了全國一半以上的學生。因此,這些縣城中學的發展,在一地可持續發展中始終起着重要的託底作用,這些學生的受教育狀況也關係着社會的發展和國家的未來。然而,近年來,伴隨着城鎮化進程不斷加速,受制於當地的經濟發展水平及失衡的區域公共政策,不少地方的縣域普通高中已經或正在遭遇優秀教師和生源的流失,這導致教育質量不斷下滑,繼而引發教師和學生資源的進一步流失,在一些地方甚至出現了讓人憂心的“縣中塌陷”現象。

“縣中塌陷”現象,可以説在全國範圍內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只不過在不同省份的顯現程度不同而已。如果不及時對現有高中教育發展模式及其政策進行系統性調整,這一趨勢就有可能加劇,進而對我國公共教育格局和經濟社會發展產生重大影響。防止“縣中塌陷”現象蔓延,避免引發多米諾骨牌效應,是一項迫在眉睫的工作。

首先,要從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高度審視縣域普通高中教育的重要地位。“郡縣治,天下安。”縣域普通高中對縣域教育發展具有重要的支撐和引領作用,可謂“縣中興,則縣域教育興;縣中強,則全縣民心安”。縣域普通高中是城鄉教育的紐帶,寄託着當地民眾對教育改變命運的最後期望。“縣中塌陷”對當地人最後的“教育夢”和對未來的信心來説,是嚴重的打擊和挫傷,其對一地人心的影響,也不利於就地就近城鎮化戰略的實施。此外,縣域經濟是我國經濟健康發展的基礎,“縣中塌陷”也直接影響縣域經濟發展所需的人力資源、產業佈局和社會發展。無論是振興當地經濟,還是推動形成大中小城市協調發展的城鎮化發展格局,都離不開鞏固和振興縣域普通高中這個基礎和前提。

其次,要賦予都市圈中心城市(省會城市、地級市)對縣域普通高中教育的統籌管理權。都市圈、城市羣內基礎教育公共服務的共建共享,必然要求打破現行的行政層級分割,實行跨越行政層級的都市圈、城市羣意義上的教育資源配置的統籌,賦予都市圈中心城市對都市圈內基礎教育的統籌管理權,是我國教育管理體制改革的必然趨勢。要強化和提升縣域普通高中教育的管理層級,將縣域普通高中教育納入都市圈中心城市教育公共服務規劃,對縣域普通高中教育進行一體化管理,強化對縣域普通高中教育發展的支持和保障力度。

再次,要明確高中教育公共服務邊界,嚴禁高中學校各種形式的跨規定區域招生行為。全面普及背景下的高中教育越來越具有基本公共產品的屬性,當地政府作為這一產品的提供方,其服務範圍是有邊界的,即高中教育是為當地納税人提供的公共產品。民辦高中教育是對當地政府高中教育的公共產品供給不足的補充,不能單一運用完全競爭的市場法則進行生源配置。各級政府應嚴禁高中學校跨規定區域招生,全面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提出的“公辦民辦普通高中按審批機關統一批准的招生計劃、範圍、標準和方式同步招生”的要求。

高中教育是建設現代化教育強國的“軟腰”,這個“腰”直不起來,教育強國夢就難以實現,高中教育也很難“強筋壯骨”。因此,“十四五”期間,有必要建立“‘縣中’教育振興五年行動計劃”。具體來説,一是提高縣域普通高中教育的保障水平,完善縣域普通高中教育財政經費分擔體制,實施中央、省、縣(市區)按比例分擔機制。二是全面提升縣域普通高中教育辦學條件,制定出台縣域普通高中辦學條件標準,實施縣域普通高中標準化建設工程,積極推進縣域普通高中教育均衡發展。三是實施“縣中”振興人才固本計劃,逐步縮小縣域普通高中與城市高中教師待遇差距,建立縣域普通高中優秀人才崗位津貼制度,實行競爭上崗,崗在人在津貼在,同時對縣域普通高中優秀人才實行聘約管理。四是實施優質高中優秀人才“縣中”支教工程,試點啓動大中城市優質高中優秀教師支教縣域普通高中行動計劃。五是在高等學校招生中給予縣及縣以下中學政策傾斜,從高等教育選拔機制着手,提高縣域普通高中人才接受高等教育比例,幫助縣域普通高中吸納和培養更多的優秀人才,將來反哺縣域普通高中發展。

《光明日報》( 2020年09月16日 10版)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678 字。

轉載請註明: 縣域普通高中教育亟待重振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