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在用學生成績來評判學生能力?不妨試試大數據和區塊鏈

近日,江蘇省發佈了“江蘇小學初中不得公佈學生成績”的新規,引發網絡熱議,家長是喜憂參半,喜的是孩子終於不用承受考試成績帶來的壓力了,憂的是家長無法掌握孩子成績的真實層次,更加焦慮。

江蘇小學初中不得公佈學生成績

這個新規裏學生成績指的就是分數,這麼一來,似乎又回到多年來一直討論的問題:分數應不應該公佈?

對此,筆者不想談一些大而化之的道理,只想深度的分析下其背後的邏輯,以及給出一個不成熟的設想。

我們都知道,學習成績不是衡量學習水平的唯一標準,但卻是唯一能夠量化的標準。有一個能夠量化的評定標準,在評定過程中,自然會節省家長、老師、學校,甚至用人單位等大量的時間和資源。

在以前的社會環境和教育背景下,“唯讀書論”盛行,學習更多的文化知識,才能讓自己達到更高的人生層次,這種評定量化的、粗暴的、流水線的評定標準,自然非常適合當時的形勢。

而如今,物質文明極大豐富,精神文明需求大量增加,社會更加多元,人才也更加多元,“唯讀書論”在當前形勢下並不適合,如果還繼續沿用以成績評判能力標準,無疑是一種偷懶行為。

畢竟人,不是機器,人是多元的,不能夠像機器流水線一樣一刀切。

江蘇小學初中不得公佈學生成績

當然“江蘇小學初中不得公佈學生成績”的這項新規,是具有很大的現實意義的,至少從上邊層面,釋放出一種信號,弱化學生成績的影響,一定程度上會引起學校、老師和家長的注意和反思。

但是在指揮棒的指揮下,小學初中不公佈成績也存在很多弊端,諸如家長知不知道孩子真實水平?家長會不會更加焦慮?孩子會不會對學習無所謂?沒有比較,沒有方向,是否更難以安排學習?小學初中不公佈,高考怎麼辦?此類問題比比皆是。

筆者在這裏提一個不成熟的設想,可不可以用大數據和區塊鏈等技術開發一套全方位、立體的評判標準,從各個維度去分析孩子的真實能力?類似學籍系統,卻比學籍更加全面和多元。

江蘇小學初中不得公佈學生成績

我們以前之所以用分數作為評判標準,是因為可以量化,易於操作,可行性較高,且便捷準確,的確可以反映某一方面的真實水平,但是對於難以量化的能力,就只能靠“人”賦值,比如畫畫好不好,沒有標準的答案,只能靠老師去估算。不能做到統一的標準,這也是很多能力被弱化的原因之一。

但是大數據不同,它可以不需要準確的數值,而是通過累計樣本數據,去無限接近真實。而個人的能力,正是需要這樣的表達和解釋。而區塊鏈技術可以用來個人信息保護和驗證,本身具有可追溯、不可更改的特性,可以保證數據的真實可靠。

2018年10月31日,新東方董事長俞敏洪在TEC2018教育創想大會上,發表了名為“AI教育的機會與發展”的演講。

他認為區塊鏈技術的特點是數據不可篡改,孩子的學習軌跡可以被記錄下來,再通過AI分析出報告,就能改變一次高考成績決定孩子未來的現狀。他還用體育舉例,説明區塊鏈技術的重要性,表示孩子們18年參加了多少體育活動,都能不可更改的記錄在系統上面,變成大學的錄取憑據。

通過大數據把學生的學情數據、成長檔案、學習歷史相關數據,以及興趣培養學習記錄等公共數據,以不同的維度存儲起來,藉助區塊鏈的可追溯性、不可更改性,共享給學校、家長,以及培訓機構等,打通數據孤島。不僅可以做到對每一位學生“因材施教”,也可以全方位、多維度地展示孩子的能力,可以更加真實評判學生的能力,更加易於發現每一個孩子的優勢和天賦,對每一個孩子都公平公正。

期待有天百花齊放,文化多元,不拘一格降人才,未來可期!

本文由吳士説原創,歡迎關注,十年教育經驗和案例,説給您聽!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438 字。

轉載請註明: 還在用學生成績來評判學生能力?不妨試試大數據和區塊鏈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