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就業工作千頭萬緒,涉及各個環節,尤需多方照拂、周密部署。資料圖。圖片來源:新京報網
在6月中下旬部署全面開展2020屆高校畢業生就業統計核查工作後,教育部近日又印發通知,要求各省級就業工作部門會同教育督導部門,於7月4日前對本地高校2020屆畢業生就業數據進行核查,同時要求各校存檔備查三年以上。此次核查的重點,包括按就業統計指標核對分類統計信息;核實“學信網”上畢業生反饋存疑信息;核實用實習單位頂替就業單位、畢業去向中“其他形式就業”比例失實、就業證明作假等違規行為。
受疫情影響,今年的高校畢業生面臨比往年更為嚴峻的就業形勢,也因此,保證應屆畢業生就業數據的真實性,就顯得尤為重要。
“高校扣押畢業證,要求學生用簽約就業協議來換”、“把實習單位作為就業單位”、“在網店上購買假就業協議充簽約就業”……不可否認,一直以來,一些高校畢業生就業率 “注水”、數據造假亂象被輿論所詬病。
如果一些高校以虛假、注水數據,來吹噓高校的就業政績,從而掩蓋了真實的就業問題,這不僅侵害了公眾的知情權,也容易給畢業生就業帶來誤區,影響他們擇業。
所以,針對疫情新形勢,無論是嚴查數據造假,還是建立就業數據統計責任制,教育部此次推動的畢業生就業數據核查工作,都是針對現實痛點的對症良方。
今年以來,為了應對疫情對大學生就業造成的困擾,各地陸續出台措施。比如北京出台“京8條”,從支持靈活就業等8個方面為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提供政策支持;湖南省制定出台十條幫扶措施,對建檔立卡畢業生建立大數據庫,實行“一人一策”就業動態管理;廣西啓動“留桂就業計劃”,通過“互聯網+就業”形式,舉辦多場線上畢業生招聘會,多渠道保就業……
數據真實無遺是統籌畢業生就業政策的基礎。杜絕造假,擠出水分,保證數據真實,才能讓這些幫扶政策落到實處,更加有的放矢。
尤其是隨着我國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快速發展,新就業形態不斷湧現。在今年疫情防控過程中,也催生了一些新職業。為適應這些新形勢、新變化,相關部門也需進一步明晰高校畢業生就業統計相關指標含義,哪種職業該納入統計指標,哪種不該納入統計,這都事關就業率的準確性,在疫情之下,都需有新的定義。而這次的《通知》也呼應了這些新的變化。
實際上,教育部高校學生司此前在6月17日就發出通知,將全面開展2020屆高校畢業生就業統計核查工作,堅決杜絕“虛假簽約”、“被就業”以及“就業率摻水、造假”等問題,力戒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確保就業統計工作真實準確。可見,確保就業率的真實,已經成為今年畢業生就業必須要認真對待的前置性問題。
當明確了嚴查就業率造假之後,就有賴於各級教育部門、高校的認真貫徹落實。而這需要更為細節的設計與安排。一方面,要確保數據的真實性,在上級主管部門審查之外,不妨引入獨立的專業第三方機構進行核查。這可以利用外部力量保證數據統計的客觀與真實。
同時,高校也可探索、建立跟蹤服務機制,既利用校友網絡,給畢業生就業提供持續的幫助、服務,也能在畢業生和母校之間建立更為緊密的紐帶,形成對畢業生的長期幫扶。
掌握畢業生就業的真實數據情況,是切實幫助畢業生解決就業難的重要一步。疫情之下,嚴查就業數據,改變高校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以及畸形政績觀,不僅有助於高校體制進步,也利於各方找到解決大學生就業難的着力點,讓畢業生的切實利益落到實處。
□熊丙奇(教育學者)
編輯 陳靜 校對 李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