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三國演義》的朋友,相信都知道諸葛亮七擒七放孟獲的故事。孟獲是三國時期南中地區少數民族的一個首領,在當時他一直被當地的人民信服。公元225年,孟獲開始反叛蜀漢,當年諸葛亮便決定親自率兵平定,因為他知道孟獲在當地人心中的分量,所以為了能夠徹底的收復孟獲和當地的民眾,他決定採用生擒的辦法來讓他們徹底的歸順,就這樣才有了被後世所津津樂道的七擒七放孟獲的歷史典故。
在諸葛亮平定南中叛亂38年之後,蜀漢的輝煌時期也過去,甚至是到了最後滅亡的時刻,魏國大軍在司馬昭的部署之下,攻入漢中,雖然漢軍進行了抵擋,但最終還是面臨着兵臨城下的窘境,就連諸葛亮的兒子也戰死了,這時候的蜀漢真的到了危急存亡的時刻。這個時候孟獲如果能出手相救的話,那麼蜀漢可能就會反敗為勝,那麼孟獲又為什麼不去伸手幫一把自己的救命恩人呢?
一、南中地區並不是蜀漢行政體系的組成部分。
雖然在蜀漢的歷史裏記載當中,他確實收復了南中地區,但是正式的來説它也僅僅算是一個勢力範圍罷了,並沒有納入官方的體系,而那裏的人民更不能算是蜀漢的子民,所以説從理論上來講,他們沒有責任也沒有義務去發動救援,這時候不去落井下石就已經算是支持了。
二、南中地區自身難保。
當時南中地區雖然被諸葛亮給拿下了,但是一直以來都沒有幫助他進行有效的治理,而孟獲也僅僅是他們派在那裏的一個總代理罷了,因為還有很多小的部落不想歸附於他的,他們在其中生了不少事端,所以説在南中地區一直沒有太平,漢軍還一直幫助他們鎮壓,所以説這個地方長期處於一種自身難保的情況之下,又怎麼會有餘力去幫助蜀漢度過困難呢?
三、南中地區落後,作戰能力不強。
在我們的眼裏總是覺着南蠻人野蠻,粗俗,其實他們也只不過是普通的少數民族罷了,他們地區比較落後,並沒有好的作戰工具,他們的戰鬥力和漢人差不多。
另外,在兩漢的時候,他們雖然歸附了,但是也一直沒有讓他們上過戰場,所以並沒有任何的作戰經驗。他們平時也就會製造一些民事案件,破壞當地穩定的秩序罷了。諸葛亮在征伐南中的時候,他所面對的主要問題並不是那些蠻夷的士兵,而是在這裏駐紮的朱褒、雍闓、高定等人,以及當地那些惡劣的環境因素,這我們就可以看出南中地區的蠻人,他們的武器裝備以及作戰力量都是不值得一提的,也沒有系統的軍事素養,只不過是做事比較粗蠻罷了。
四、對手強大
另外攻擊蜀漢的軍隊都是中原的一些精英部隊,蜀漢的兵力面對這些的時候尚且非常是吃力了,更何況是那些沒有經歷過訓練的野蠻百姓呢,他們如果進行出手幫助的話,最終也只不過是送死罷了。
五、孟獲或許已經不在人世
前面説過諸葛亮七擒孟獲是在225年的時候,而蜀漢即將滅亡的時候是在263年這之間經歷了38年的時間。這個時候的孟獲也早已到了老年,甚至都可能去世了,畢竟古人的壽命比較短,即使他沒有去世的話也沒有精力去蜀漢幫忙了。
我們所講述南中蠻人沒有作戰力量,並不是因為他們本身就弱,而是因為條件不允許,沒有受過專業的訓練才會導致的?其實,這裏也出現了歷史上著名的無當飛軍,這支部隊是諸葛亮利用蠻夷的兵源所建立的,但這支部隊的建立也證明了在那確實沒有厲害的兵力了,只不過是一些老弱病殘罷了。當時幫助管理治安的是蜀漢平夷庲降都督府長官閻宇,在他知道成都面臨危機之後,他本來想組織南蠻的大軍一起去救援,可是在他組織的過程中遇到了困難,這裏的人沒有任何的章法,在他們的思想中甚至沒有關於戰爭的任何概念。這裏也只剩下了那些羸弱的百姓以及毫無戰鬥力的殘兵,最終閻宇還是隻帶着自己本部的人馬出發救援去了,甚至在救援之前他還留下了兩千的兵繼續鎮守永安城。
從上述我們就可以看出,孟獲之所以不去援助蜀漢,也是因為他們並沒有實力,另外南中的百姓以及士兵們對蜀漢也沒有家國的概念,或許就是孟獲早就不在人世,無法支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