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古代文學發展史上,唐代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年代,在唐朝不但有韓愈等人發起的古文運動,更有數量眾多,藝術價值極高的唐詩,這些都是中國文化的瑰寶。而其中李白,杜甫等人留下的詩篇直到如今都依然散發着無窮魅力。
上圖——詩仙李白形象
從李白杜甫的那個時代開始,人們對他們的作品便十分尊崇,不過在晚唐時期,出了一名叫做薛能的才子。他自小便展現出了一定的才華,酷愛作詩,其詩歌也受到了世人的讚許。這讓他的自信心迅速膨脹,完全不把李白,杜甫這樣的大詩人放在眼裏,並揚言如果自己早生一百年,一定能和他們掰掰手腕。
不過這樣一位文人才子,出仕之後卻被授予了徐州節度使這樣一個武職。他在軍事能力上的短缺讓他作出了一個錯誤的決定,不但付出了自己的生命代價,還讓唐王朝在面對黃巢的時候陷入了十分被動的局面。
上圖——薛能書法作品
一、沉迷作詩的薛能
唐朝是一個十分重視文化發展的時代,當時的人尤其鍾情於詩歌,這讓唐朝成為了中國歷史上詩歌最為鼎盛的時期。尤其在開元盛世的時候,隨着國家經濟文化發展到達極盛,也湧現出了大量優秀的詩人。
隨着詩歌成為社會上最流行的文學體裁,詩歌創作水平也開始成為影響文人仕途的關鍵。從盛唐時期開始,在科舉考試中,詩文創作水平就成為了能否考中的重要指標,這讓晚唐時期的文人都從很小的時候開始接受詩歌教育。
上圖——唐代詩人李白
薛能就是出生在這樣的社會環境之中,他從小就在家鄉接受了十分系統的教育,詩歌也是其中一個很重要的部分。薛能在學習的過程中,培養了寫詩的愛好,在他成年之後,幾乎每天都要作詩,是一位名副其實的高產詩人。
薛能的詩歌在當時也有不小的名氣,在名氣加持下,薛能考中了進士,正式踏上了仕途,後來高升至忠武節度使,掌管許昌這一要地,在當時也算頗有影響力。
不過在做官之後,他並沒有放下自己的愛好,依然以作詩為樂,同時他還特別喜歡點評其他詩人的作品。也許是科舉及第給了他很大的信心,薛能對於李白,杜甫等大詩人並沒有敬畏之心,反而覺得他們只不過是趕上了一個好時代,如果自己能夠出生在盛唐的話,那麼自己一定不比這些人遜色。
上圖——美術作品《開元盛世》
他在閲讀李白的作品時,曾經留下了''我身若在開元日,爭遣名為李翰林''的詩句,對於李白的不屑情緒溢於言表。對於詩聖杜甫,薛能也不放在眼裏,他覺得杜甫晚年在成都居住時,留下的詩歌十分有限,恐怕是才氣已經枯竭,和他這種才思如泉湧的大才子並不在一個層次上。
現在看來,薛能的言論自然是十分可笑的,但是那時他是唐朝官員,坐鎮一方,自然有人願意吹捧他。比如以善於作詩聞名的僧人無可,就曾經説薛能''詩古賦縱橫,令人畏後生。''意思是他和之前的大詩人相比毫不遜色。
上圖——詩僧無可與友人講詩
薛能對於這種吹捧也十分受用,對於作詩更加沉迷。但他的本職工作畢竟不是文人墨客,他這種本末倒置的態度讓他在工作中犯下了一個巨大的失誤,對唐朝末年的政局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損失。
二、薛能和他的老部下
在唐僖宗剛剛繼位的時候,黃巢率領的起義軍已經成為了讓整個朝廷都十分頭疼的問題。在廣明元年的時候,曾經被高駢逼入廣東的黃巢已經恢復了元氣,開始再次向北進軍。而之前曾經成功擊敗他的張潾和高駢被其先後擊敗,義軍的前鋒已經逼近淮河南岸。
一旦讓他們渡河,那麼東都洛陽就將變得岌岌可危。唐僖宗面對這樣的危險局勢,做出了一個十分重要的決定,他立即調集中原地區的兵馬,讓他們集結在泗州,準備和黃巢的大軍決一死戰,將他們趕回淮河以南。
上圖——東都洛陽
雖然當時唐王朝對於地方官員的控制力已經十分微弱了,但是這些節度使們都知道黃巢的威脅,因此紛紛響應,派出兵馬前往泗州,局勢看起來正在向有利於唐朝的方向發展。當時在許州坐鎮的薛能也讓麾下頭號將領周岌帶了三千士兵與各路兵馬會和。
在周岌出發後不久,一支同樣有三千人的部隊來到了許昌城下,他們是徐州方面派出的前往泗州的唐軍。這些士兵在城下要求入城,這本來並不是一個合理的要求,而且許昌城內的軍隊才剛剛離開,城中十分空虛。但是薛能之前曾經在徐州任職,和軍隊中的部分將官是老相識,礙於面子他不好拒絕這些人的請求。於是他接受了這些人進城的要求,並在城中為他們提供了住宿的營地。
上圖——許昌春秋樓
但這些士兵在進城之後,卻對薛能招待自己的方式不甚滿意,他們覺得自己的老領導應該為自己接風洗塵,而不是隻是給他們一個營地打發了事。於是他們在夜裏要求薛能給予他們更多物資,薛能只能在深夜裏前往他們的營帳,給予他們保證,這才讓這批徐州士兵安分下來。
雖然在薛能看來這可能並不算什麼大事,但徐州士兵的抗議卻讓許昌城中的百姓心驚膽戰。他們對於這些兇悍的外來者並不熟悉,再加上許昌城中最有戰鬥力的士兵已經被周岌帶走,一旦徐州士兵發難,他們根本無力抵抗。
上圖——影視劇中的唐朝軍隊
因此他們推選出了一名小吏,讓他出城追趕剛剛離開的周岌,請求他領兵回援。雖然我們現在無法知悉這位信使是怎麼和周岌敍述城中情況的,但是想必他對具體事件進行了誇張處理。
周岌麾下的士兵都是許昌人士,聽説家鄉有難自然不會坐視不管,於是周岌和他的三千兵馬連夜回到了許昌,而這一個變故引發的連鎖反應不但讓薛能丟了性命,更幫助黃巢兵不血刃地渡過了黃河。
三、許昌之亂與其影響
周岌回到許昌城中的時候,天還沒有亮,那些遠道而來的徐州士兵並沒有派人巡邏,都還在熟睡。周岌並沒有向薛能請示,便直接命令部下動手,他們將沉浸在睡夢中的友軍都送去見了閻王。
上圖——唐末將領周岌
此時城中的薛能才得知消息,想要前去阻攔已經來不及了。他知道周岌在解決掉徐州士兵之後,如果實情暴露就很難向朝廷交代,因此他一定會找人殺自己滅口。薛能便立即逃出許昌,不過周岌派出了多名將士追殺薛能,將其在城外截殺,並將他的家人全部殺死:
廣明元年,徐軍戍溵水,經許,能以軍懷舊惠,館之城中。時軍以供備疏闕,大噪。能登子城樓,慰勞之久,乃定;忠武亦遣大將周岌詣溵水,聞之,夜還,襲擊徐卒,盡殺之;且怨能之厚徐卒也,遂逐之。能將奔襄陽,亂兵追殺之,並屠其家。
在殺死薛能之後,周岌便自立為忠武節度使,而當時在泗州集結的一眾兵馬也聽説了這件事,其引發的連鎖反應讓這個本就十分鬆散的聯盟徹底瓦解。
首先周岌在許昌等待正式任命其為節度使的詔書,自然不會出兵前往泗州了,而之前先於部隊達到泗州的徐州偏將時濂則陷入了無兵可用的窘境,只得返回徐州。這兩路兵馬的缺席,讓其他部隊的將領心態也發生了變化,他們本就不願意與黃巢作戰,看到戰友失約之後,他們也紛紛原路返回。
上圖——泗州山脈構成天然防線
這使得唐朝政府想在泗州堵住黃巢的計劃徹底流產,而且黃巢為了準備這次戰鬥,在淮河南岸進行了十分充足的準備,這讓他的義軍被集結到了一起。看到對岸唐軍撤退之後,黃巢立即領兵渡過了淮河,繼續向北進軍。而唐朝的各個節度使在這件事之後,便不願再聯合起來抵抗黃巢,一個個都待在自己的領地裏做縮頭烏龜,這給黃巢入侵兩京鋪平了道路,也加速了唐王朝的衰敗。
上圖——黃巢進入長安
四、結語
在中國歷史上,有不少出色的詩人都是朝廷重臣,他們在政治工作中也都有不錯的表現。但是如果一位官員總是把詩人當做自己最重要的身份的話,那麼他可能就會在政治工作中造成不小的麻煩。
晚唐時期的忠武節度使薛能便是很好的例子,他在擔任朝廷重臣的時候,依然放不下自己對於詩歌的熱愛,這讓他並沒有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在徐州士兵進入許昌之後,他本來有機會安撫城中百姓,但薛能卻讓他們失望了,這讓百姓們不得不請回周岌,最終釀成了許昌之亂,薛能本人也命喪於此。
更關鍵的是,許昌之亂造成了十分可怕的連鎖反應,直接讓唐朝在泗州集結的大軍瓦解了,這讓黃巢可以毫不費力地渡過淮河,進入中原腹地。而且經此一役,唐朝的節度使們離心離德,再也聯合不起來了。
這也讓黃巢和他的軍隊如入無人之境,最終殺入長安,幾乎摧毀了唐王朝,而這一切都是因為薛能錯誤地接納了自己的老部下,這個好面子的大詩人可能做夢也沒想到自己會以這樣的方式來影響歷史,並被記載在史書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