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趙同為嬴姓,秦非子前可稱嬴姓趙氏,非子始封嬴姓秦氏

秦、趙同為嬴姓,乃同為伯益贏姓之後。伯益裔孫蜚廉生惡來、季勝,惡來為秦之祖,季勝為趙之祖,故秦、趙同祖,都成為戰國七雄中的強國,秦、趙歷代君主都因善於馴馬、御馬而著名於世。
戰國的戰爭頻仍而劇烈持久,騎兵發揮了戰術上的優勢作用。秦、趙在這種戰火紛飛的漫長時期,各有一個微小的大夫和附庸國、子爵國,經過一二百年的奮鬥,兼併了周圍的弱小國家、封君采邑以及戎狄部落,形成了戰國時期的大國。並且由秦始皇統一了六國,奠定了中央集權制的龐大封建專制制度的大帝國,屹立在地球的東方,與歐洲的羅馬帝國東西相對。
秦作為贏姓之後的一個部落,雖屬東夷的一支鳥夷之裔,但追根尋源乃出於黃帝軒轅氏的一個分支。始立足於河南東北部的範縣秦亭。周武王滅商,秦淪為周朝王族的臣民,隨着周朝貴族東征西討,離開舊地秦亭,逐漸東遷密縣的溱水。至非子時,西遷犬丘,養馬於汧涇、渭之間,被周孝王封為附庸國,始具立國規模。非子之後歷代與周圍的犬戎、西戎、亳戎、冀戎、邽戎作鬥爭,經百餘年的奮鬥,終於以弱勝強,逐漸蠶食和併吞諸戎,使秦國不斷壯大。
到秦武公時,為了向先進的中原地區挺進,便東遷平陽,德公又居雍城,宣公敗晉於河陽,一個闢居西戎而一向被中原諸侯輕視的秦國,第一次打敗了中原強國,佔有黃河以西的關中富庶地區。
秦穆公圖強,東敗茅戎。又先後擁立晉惠公姬夷吾和晉文公姬重耳,還嘗大敗晉軍,俘擄晉惠公,盡佔晉國河西之地。接着,又滅東部的梁、芮、滑三國;助晉文公送周襄王復位,平定東周王室之亂;又圍鄭以煞楚國之霸氣;後來還大敗晉軍。任用賢相由余,並西戎十二國,拓地千里,成為春秋五霸之一。
秦康公、共公、桓公、景公、哀公、惠公、悼公、厲共公、躁公、懷公、靈公、簡公、惠公相繼在位,這時,晉、楚爭霸於中原,秦國因循守舊,且發生數起宮廷變亂,處於自守的地步,晉乘機奪去河西之地。但惠公又取蜀之南鄭作為補償。
到秦獻公時,發憤圖強,東遷櫟陽,大敗晉、魏。子孝公東圍映城,西斬源王,用商鞅變法,成為強國,為秦並六國打下了基礎。
秦趙同為嬴姓,秦非子前可稱嬴姓趙氏,非子始封嬴姓秦氏

傳至武王、昭襄王,秦軍東侵,所向無敵,相繼侵併韓、趙、魏、楚、齊、燕、周等國的地盤。傳至孝文王、莊襄王時,滅東、西周。到秦始皇時,終於滅亡六國,統一中國,始稱皇帝,成為中華第一大帝,秦國也成為世界第一帝國。
秦末,以殘暴苛刻而遭陳勝、吳廣、劉邦、項羽等起義軍和六國之裔聯合所覆滅。秦氏從此再也沒有在中國建立過大小王國,但是秦氏仍成為中國的大姓。其支族95姓,也繁衍昌盛。特別是有44氏東遷日本,成為日本大族,對日本的開發和建設作了重大的貢獻。
趙氏自造父受封趙城,成為周穆王的大夫,發展雖然緩慢,傳到趙盾時,成為晉國卿,開始執政,但不久因故被誅滅。其孫趙武又復為卿,復興趙氏,自此趙氏逐漸上升為強族。趙武之孫趙鞅和趙毋恤時,趙氏強盛,與韓氏、魏氏共滅知氏,蠶食晉國。
到趙浣時,又與韓、魏瓜分晉國,最後滅亡晉國。趙浣與韓景侯、魏文侯得到東周王的承認,立為趙獻侯,成為戰國七雄之一。經烈侯、武公、敬侯、成侯、肅侯的艱苦經營,終於成為大國。
到趙雍立,自稱趙武靈王,實施軍事制度改革,胡服騎射,成為戰國時頭等軍事大國;並扶立燕昭王復國,擴地北至燕、代,西至雲中、九原,並奪林胡、樓煩之地,直至榆中,最後又滅中山國,使趙國強盛,領土廣大。
趙惠文王時,又推行合縱政策,先聯合韓、魏、秦、燕大敗齊軍,解除東方的威脅。且有良將趙奢、廉頗,賢相藺相如、平原君趙勝,故能取東胡歐代之地,大敗秦軍於閼與。
秦趙同為嬴姓,秦非子前可稱嬴姓趙氏,非子始封嬴姓秦氏

由於秦、趙同祖,所以秦始皇重用趙國的宗族,如趙高、趙成兄弟,秦國後來卻喪在趙氏兄弟手裏,二世胡亥便是被他們所殺害。秦始皇又重用趙嘉之子趙輔,命令他去鎮守西戎。趙輔居西縣,因此趙氏以天水為郡望,後裔繁榮昌盛,人丁繁衍,遍佈全世界,而且名人輩出。趙氏成為中國第七大姓,至今人口達四千餘萬。
趙武靈王之弟平原君趙勝之裔趙匡胤、趙光義兄弟,奪取後周政權,建立北宋、南宋皇朝,討滅五代十國,中國又基本統一,是為宋太祖、宋太宗。北宋建都汴京,為金所滅;南宋建都臨安,為元所滅。
1、秦非子之前可稱嬴姓趙氏
秦國西遷起於非子。惡來之子女防居於範縣秦亭,周武王滅殷,殺了他的祖父蜚廉和父親惡來。女防即留守於秦。以後三監、祿父和徐、贏等東夷十七國聯合叛周,被周成王平定,史雖未載秦也參加過這次叛亂,但至少有所牽連,也可能在這個時候秦人淪為奴隸。臣民被分作幾股,配給周王朝各個卿大夫為家臣和奴僕。
《逸周書·作雒解》:“俘殷獻民,遷於九畢”。九畢郎今西安中西北的畢陌、畢程(畢郢)和西南的畢原、畢道。遷移被俘的殷民,其中可能也有一支秦夷。《盟方鼎》銘雲:“唯周公征伐東夷,豐伯、薄姑鹹錢。公歸,薦於周廟。戊辰、飲秦飲。……”即周公凱旋迴鎬京,向宗廟獻俘,於戊辰這天,用秦地的酒舉行飲酒之禮,慶祝勝利。
有的秦人留居河南溱水、秦山,成為周封國的臣民;有的遷至鎬京;而非子則西至甘肅秦亭。
有一支秦人遷居今河南密縣溱水,成為姬周王朝密國的家臣和奴隸,故密縣有溱水。溱水源出密縣東北聖水峪東南流會洧水為雙泊河,東流入賈魯河,《孟子·離婁下》子產聽鄭國之政,以其乘輿,濟人於溱、洧。《竹書紀年》周平王六年(前765年),鄭遷子溱、洧。灤水或因一部分秦人遷此而得名。而桐柏縣桐柏山有溱水流入汝水。《水經·汝水注》:“溱水出浮石嶺北青衣山,亦謂之青衣江。”成系密縣秦人南遷而得名。湖南臨武縣南分水坳有溱,又作湞水、秦水。還有四川綦江縣南有唐置溱州。也可以系桐柏之秦入南遷之地。
女防生旁皋,旁皋生太幾,太幾生大駱,大駱生非子,以造父(趙姓之祖)之寵,皆蒙趙城,姓趙氏。旁皋似居於廣武一帶之皋山,其山在溱水之北。到太幾,又西遷洛陽西南洛水之南的秦及閿鄉縣南之秦山,即《山海經·中山經》之幾山,亦因太幾遷此而得名。大駱又再西遷至陝西周至縣南駱谷,《清一統志》卷一七八陝西西安府:駱谷,在盩厔(周至)縣西南。《括地誌》駱谷口在周至縣西南15公里。
《寰宇記》:駱穀道,漢魏舊道也。駱谷水,在周至縣東,亦名沙河。《水經注》:駱谷水出南山駱谷,北流逕縣界17.5公里入渭。駱谷、駱谷水皆因古洛人居此而得名,後大駱遷此,因名大駱。
秦趙同為嬴姓,秦非子前可稱嬴姓趙氏,非子始封嬴姓秦氏

到了非子時,又西遷犬丘。《括地誌》雲:“犬丘故城一名槐裏,亦曰廢丘,在雍州始平縣東南十里。《地理志》雲:扶風槐裏縣,周曰犬丘,懿王都之,秦更名廢丘,高祖三年更名槐裏也。”槐裏在始平縣,即東犬丘。林劍鳴指出:非子所居乃西犬丘。
《史記·秦本紀》:“莊公居其故西犬戎。”西犬戎在何地?《史記·秦本紀》有“非子居犬丘,周孝王分土為附庸,邑之秦”的記載。下注雲:“今天水隴西縣秦亭也。”很明顯,“犬丘”是較大的地名,其中包括“秦邑”,即“隴西秦谷亭”,其地在今甘肅境內,而秦始皇時的廢丘(即槐裏)乃在今陝西境內,二者不可混為一談。
非子所居乃犬丘,而非後來的廢丘。這一點,王國維早已指出。但王氏認為“犬丘、西垂本一地”。“西犬丘為西垂”則不確。
非子所居秦亭,應是隴縣秦亭,秦谷,即東犬丘,因他“好馬及畜,善養息之。犬丘人言之周孝王,孝王召使主馬於汧渭之間,馬大蕃息。”
2、非子始封嬴姓秦氏始
秦趙同為嬴姓,秦非子前可稱嬴姓趙氏,非子始封嬴姓秦氏

大駱因娶勢力強大的申侯之女為嫡妻,生子成為嫡,繼承了大駱之位。又另封庶子非子於秦,即封於今甘肅清水縣秦谷亭。《説文解字》段玉裁注:秦者,隴西谷名。周孝王封非子為附庸,邑之秦谷,以別於其嫡兄成所居之東犬丘。從此兄弟分居。非子以祖蜚廉之非鳥為圖騰,成為秦國復建的第一個君主,這只是子爵的附庸國。《讀史方輿紀要》卷五九秦州:古西戎地,秦始封於此,魏置秦州,金置秦安縣。而清水縣西南65公里有秦嶺城,皆因秦復封子此而得名。
秦水,在清水縣東北,《水經注》:秦水出隴山秦谷,西曆秦亭,即秦仲所封也。亦謂之秦川。劉滿謂秦亭在今張家川縣東(由清水縣分出),非白沙鎮。秦水是指今牛頭河(古清水)的上源之一今後川河。它的上源有二:一為源於大隴山秦谷的秦水原,這是主源;一為源於隴山的自亥、松多二水,這是別源。依《水經注》所記之次序,秦亭在秦水二源合流之後,在秦二源的合流與自亥、松多二水的合流會合之前。秦亭就在張家川縣城附近。
其實是將大駱之秦地一分為二,東部封給嫡子贏成為秦國正宗,西部封給庶子贏非子成為秦國附庸。後來成之後無聞,大概已被西戎所滅。
非子生秦侯,秦侯生公伯,公伯生秦仲。秦仲立三年,周厲王無道,諸侯或叛之。西戎反王室,滅犬丘、大駱之族。周宣王即位,乃以秦仲為大夫,誅西戎。西戎殺秦仲。秦仲立二十三年,死於戎。自秦祖戎胥軒與西戎酈山氏之女為婚,大駱又娶西戎系統的申侯之女為妻,本來是姻親密切,由於西戎叛亂,消滅了輔助王室的大駱之族,使秦、戎轉變為世仇,互相攻殺,其目的是爭奪隴山以西肥沃草原之地。
秦仲有子五人,周宣王乃命其長子秦莊公等兄弟五人,帶兵七千人大敗西戎。從西戎奪回故地,又連同大駱、犬丘之地賜給莊公,使為西垂大夫。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602 字。

轉載請註明: 秦趙同為嬴姓,秦非子前可稱嬴姓趙氏,非子始封嬴姓秦氏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