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得到劉邦全部愛的戚夫人,最後卻爭不贏呂后?
看過歷史的都知道,戚夫人是劉邦最寵愛的妃子,可説寵愛到極致,要什麼劉邦給什麼。就算想讓自己的兒子劉如意當太子,那麼劉邦也會盡力地給,雖然最後沒給成,可從這方面可以看出劉邦對她的寵愛,付出了百分之九十以上。
可就在劉邦死後,她可就慘了,不僅受盡了前所未有的苦,還被殘忍的做成“人彘”然後痛苦的慢慢死去。
可是話説回來,為何她能在得到劉邦的寵,劉邦卻沒法給她兒子立上太子之位,其實説到底還是輸給了自己背後的力量“勢力”,所以,即使是帝王也無法為所欲為啊!
戚夫人其實是一個簡單的人,也是一個不懂政治的傻人。
在呂后看來就算得到劉邦的全部愛又怎樣,人還不是都會老去,只要兒子劉盈還是太子,那麼未來的江山就是自己的。所以她從來都不跟戚夫人爭奪劉邦的寵與愛。
可偏偏戚夫人就跟她兒子爭奪太子之位,想為孩子跟自己未來考慮,可沒半點政治頭腦的戚夫人,註定爭不贏呂后。
其實劉邦也想立戚夫人的兒子劉如意為太子,他也是拼盡了全力,到最後才放棄的。那麼他為何要廢太子?
劉邦想換太子的考慮
他與呂后之子劉盈,心地善良,性格軟弱,這是一個帝王不該有的性格。而與戚夫人之子劉如意卻很像自己,所以劉邦最後才在戚夫人的一番枕頭風之下決定改換劉如意為太子。
可不管自己怎麼喜歡劉如意這個兒子,最後還是不能隨了自己的心意,也就是説作為帝王的他,有些事也不能獨自做主。
當他在朝堂上提出此事後,就迎來了一片片反對的喧譁聲,這對他來説是多麼的苦惱,自己作為帝王卻不能更換江山未來的繼承者。可即使朝廷大臣多數都極力反對換太子,那也改變不了他想換的心。
首先,現任太子劉盈性格實在讓他擔心,太軟弱、善良,對於他的身份來説實屬不符。作為一個王,即將面對的事需要果斷決絕,要有剛硬強韌的性格,太軟弱對江山來説岌岌可危,也許辛苦打下的江山會就此敗在他的手裏。
換一句話説,劉邦手下的大臣多數狠角色,也都是功臣。劉邦在世時都聽命於他,如果是百年後兒子當帝呢?那麼以他的性格是否都是聽命於大臣們,或者面對的一些有功卻想謀反之心的大臣該怎麼辦?
面對這些國家之大事,就該決絕果斷地做出決定,在他們那個年代還有身份確實不適合有他那般性格,劉邦其實就是為了未來江山能夠永固,所以不得已才想換了他的太子之位。
其次,戚夫人的兒子劉如意聰明伶俐,劉邦覺得性格像自己,這就足夠了,再加上是自己寵愛的妃子的孩子,就更在意了。或許本就有此意,然而再加上戚夫人日夜哭泣的讓劉邦立劉如意為太子。所以劉邦便答應下來。
戚夫人沒曾想過,竟然這是連帝王劉邦都無法辦到的事。在種種跡象看來,戚夫人不懂政治,處處與呂雉作對。在人們看來她只是靠美色上位得到的寵愛,這無非是胸大無腦的表現,什麼都不懂的花瓶。
其實,戚夫人並非胸大無腦
雖説戚夫人不懂政治,但她有野心,也深知,若有天劉邦歸天,那麼自己就會失去依靠。
因此,她想盡辦法地給劉邦吹枕頭風,讓其給兒子與自己未來有保障,她其實也是恐懼的,她也需要未來有依靠。而最好的依靠就是兒子是未來的帝王,可她忽略了一點,即使是帝王也無法決定所有的事情,況且廢太子是國家之大事也。
她天真地認為得到了寵愛,要什麼有什麼,那麼幫兒子要個太子位也不為過,況且劉邦自己也是答應了的。
然而讓她想不到的是因為大臣的反對到最後劉邦親口説得廢不了太子,叫她還是放棄吧!
而這時的戚夫人更恐懼了,她深知劉邦走後,呂雉是不會放過她的,所以她請求為大王能夠讓他有依靠,保障她們母子的安全。
其實從種種方面看來戚夫人還是有自知之明的,也深知自己的處境有多險,所以她其實是敗給了呂后背後的勢力。
呂后是劉邦貧困時娶的妻子,跟着他吃了很多的苦,而劉邦稱帝,她也自然是王后。也就是説吃那麼多年苦的呂雉,最後得到了權卻得不到劉邦的寵愛了,所以她才把權看得比什麼都重要。
在他們那個年代,那個處境,也許沒有了權就如同隨時都可能犧牲包括家人。
因此,呂后一直以來都是參加朝政就是因為怕失去權,生怕掌握不了權利。在後來的換太子之事更是激發了她內心的惡與恨,所以才會有最後“人彘”一事。
那麼呂后背後有什麼樣的勢力?為何大臣都偏向她?
從更換太子一事可看出,更多的大臣其實是偏向於她支持她的。她是劉邦的糟糠之妻,育有一兒一女,跟着劉邦吃過很多的苦。難道就只是因為她跟劉邦是共苦的夫妻嗎?
當然不是,呂后為人剛強堅毅,其實她不僅有與劉邦共苦或正妻的優勢,同時呂氏家族是呂后的孃家,因此也是她最堅強的後盾。
根據史書記載:呂后的家族勢力比劉邦家族更強大,在劉邦起兵之後,呂氏家族也成為劉邦的堅定支持者,呂后的兩個哥哥呂澤和呂釋之都是劉邦的重要部下,其中呂澤更是獨擋一面的將領,而妹夫樊噲也是劉邦最信任的部下之一。
呂澤是呂后的大哥,他在劉邦起兵後,便從單縣起兵響應,此後在劉邦麾下為將,頗有戰功。特別是彭城之戰劉邦大敗後,狼狽逃奔的地方就是呂澤駐紮的下邑,而劉邦也正是在自己的大舅子呂澤這裏才稍稍穩住陣腳。
樊噲:作為劉邦手下最著名和最信任的武將之一,樊噲娶了呂后的妹妹呂嬃 。因此樊噲也被貼上了呂氏家族的標籤。在太子之位的爭奪中,樊噲無疑也會是呂后的支持者。
呂氏家族在劉邦起家的過程中就頗有功勳,再加上呂后是正妻的身份,因此形成一股強大的政治勢力是必然的。為呂后穩固兒子的儲君之位提供最堅強的支持。
其實大臣們也是考慮到了呂家的勢力,還有呂后本身就是參與朝政的,所以在她身邊的將士於多於少還是有的,再加上她本來就是狠角色,狠不説,更是有政治頭腦。
在説説戚夫人,就以孃家勢力,這樣一對比就已經佔下風了。那麼經歷其實也是呂后的優勢,因為經歷讓她害怕讓她恐懼,所以她不得不死死抓住這來之不易的權利。
而恰好這權利是來自於兒子劉盈,所以她一定會想方設法地幫助自己兒子守住或者穩住太子之位。不管付出多少的代價。
可即便如此,劉邦還是鐵了心的要廢太子,幸好在呂雉的不擇手段下綁來張良給出謀請來商山四皓,最後劉邦才就此作罷。
也就因此事後,呂后恨死了戚夫人與她兒子劉如意。
在兩個女人的這場博弈中,其實戚夫人註定是呂后的手下敗將。以她孃家的勢力與自己的經歷,她對當下的權已是着了魔的在緊緊抓在手裏,況且以她的狠辣性格,説不定守不住兒子的太子位,也會在暗中對他們母子進行殺害。
實際上在這場鬥爭中,劉邦也很辛苦,他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江山永固,並非偏向誰。
為何説他想換太子不是因為偏心?
首先,他是考慮了很久,就因為太子劉盈的性格問題,他才會選擇換他太子位。否則也不會在後來看到商山四皓而改變心意,是啊,如果是偏心的話,那麼不管他身邊有誰都改變不了他想換的心。
在看到商山四皓的那一刻他放心了,因為這自己都請不來的人,卻願意輔佐太子,這可以證明太子是有能力的人,並非他表面看到的那般,所以他也就放棄了廢太子的想法。
其次,劉如意雖像他,像他,可年齡太小。自己身體不好,隨時都有可能逝去,那麼給一個小孩繼承皇位也着實不妥。況且呂后孃家勢力跟戚夫人是不可比的,所以這其實也是他考慮不廢太子的原因。
總之,在這一次政治博弈中,劉邦始終都在為江山永固考慮。而呂后無非是搶佔先機,動用資源。那麼戚夫人卻是一哭二鬧三上吊,完全沒有根基!
在這一場戰爭中,就沒有誰對誰錯的説法,只有誰留下
文 | 升升,期待在寫作中遇見更好的自己
(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配圖來源於網絡,侵權聯繫刪除
—更多文章,點擊下方文字即可閲讀—
韓信密謀造反,劉邦對他沒有痛下殺手,最後卻被呂后殺了
有些小缺陷的人生才叫人生,那所謂完美人格根本就不存在
劉邦和項羽是兄弟,為何反目成仇?爭“遺產”才是導火索
為何屢戰屢敗的劉邦成功了,而百戰百勝的項羽卻失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