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梁山上有着108位好漢,雖然有這麼好漢,但是大多數人用的都是常規的兵器,最常見就是朴刀、長槍這兩種,當然,也有像李逵這種用斧的,還有像呼延灼、孫立這樣用鞭的,像呂方、郭盛這種用戟的等等。
但是像戟、鞭、斧這種兵器,畢竟不是特殊兵器,用的人少也很正常,那麼劍這種最常見的兵器,為什麼梁山上卻少人用呢?我們來看看梁山上,究竟是什麼人在用劍,就明白為什麼梁山眾人很少有用劍的了。
首先是公孫勝。
公孫勝在第一次見到晁蓋的時候,就是一副道貌堂堂,並且揹負一柄松紋古銅劍。這個時候,公孫勝還是隻有一柄松紋古銅劍。當戴宗、李逵去請公孫勝下山對戰高廉的時候,書中有這樣的一個細節,那就是公孫勝拜別了自己的師傅,回到家裏收拾東西,這個時候,這些包裹中,就包括了“寶劍”兩口。
但是到了戰場上,對戰高廉的時候,卻又只是揹着一柄松紋古定劍。所謂古銅、古定是兩種不同材質的寶劍。後來,對戰童貫的時候,公孫勝又是“背上雌雄寶劍,匣中微噴光華”的打扮。
説明公孫勝用的是雙劍,一般對戰的時候,公孫勝會用到松紋古定劍來做法。
不僅僅是公孫勝用劍來做法,水滸中很多會道法的人,用的都是劍。比如説是高廉,高廉在和梁山的對戰的時候,手中一柄太阿寶劍,招來三百神兵,殺得梁山五千兵馬,折了一千多人!梁山一眾,被迫後撤五十里!直到公孫勝手持松紋古定劍前來,才將高廉的打敗。
再有一位也是梁山上的人,他就是混世魔王樊瑞。樊瑞也是一個會道法的人,梁山來襲的時候,他手中一柄混世魔王寶劍,口中唸唸有詞,便可讓狂風四起,日月無光。但是樊瑞終究還是道行不深,被手持松紋古定劍的公孫勝打敗。也因此,樊瑞便隨公孫勝上了梁山,並且當了公孫勝的師傅!
還有兩位也是拿劍的道士,一個是方臘手下的包道乙,包道乙手中一口玄元混天劍,斬了武松一條臂膀。一個是王慶屬下的喬道清,喬道清仗着一柄錕鋙鐵古劍,招得起風沙,喚得來神水,他的本事不比公孫勝弱。
水滸中,除了道士用劍作法,還有一種人也用劍,那就是鎮三山黃信用的是喪門劍、再有一個便是喪門神鮑旭用的是闊劍。他們兩人用的劍都是一種以砍、劈為主,大開大合的劍,就像是《神鵰俠侶》中,楊過所用的玄鐵重劍一般,和平常我們所認識的劍不同。
再有一種便是宋江所用的劍。宋江所佩戴的劍,原著中稱之為“錕鋙劍”,這種錕鋙劍其實不是什麼特殊的寶劍,都是量產的牌子貨。就像宋江的打遼國的時候,盧俊義在玉田縣,遭遇到了耶律得重,在出戰的時候耶律得重身邊的四個兒子佩戴的都是“錕鋙劍”。可見,錕鋙劍是一種量產的奢侈品。
而宋江上陣所配的錕鋙劍,也從來沒有見他斬殺過什麼人,從來都是“帶劍縱馬上前”,要麼就是“撇了劍,拔回馬先走”,劍在宋江手中完全是一個裝飾品。
事實上的確是如此,劍在梁山上就是一個裝飾品。沒有人會提劍去拼殺,一方面是劍與朴刀、長槍這些長兵器比起來,攻擊範圍不夠;另一方面,和那些雙斧、雙鞭等等這些短而重的武器比起來,劍又顯得殺傷力不足。
也就是説,梁山上,能夠用劍的都是武藝平平的文人。劍並不適合戰場上的拼殺,無論是距離和殺傷力都不足。尤其是到了宋代,一些鎧甲的工藝,已經足以抵抗住普通劍的削、刺之力。所以説,劍在戰場上,只能作為一個象徵意義的裝飾品。
在梁山上,鐵面孔目裴宣用的是雙劍。裴宣是什麼人?原本他即是一個孔目,和宋江一樣是個小吏,一個宋代朝廷的編外人員。能夠成為吏的多是不得志的文化人,但也是那種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的文化人。所以,文化人的身份,就註定了裴宣不會上陣殺敵。但是作為山寨之主,又不能不通武道,所以用的武器便是劍了!
在梁山上,有三種人用劍。一種是宋江、裴宣一樣的文化人,劍作為了一種配飾存在;一種是公孫勝一樣的道士,劍成為了一種法器;另一種便是黃信、鮑旭所用的闊劍,這種劍失去了劍的靈巧,卻有重兵器的威力,他們用的劍是戰場殺敵的兵器!
梁山上少有人用劍的原因正是如此,劍已經成為了一種裝飾品、法器,而作為武器的闊劍卻遠不如朴刀、槍、刀等等這些武器。這也就是為什麼梁山上,到多數人用的是朴刀等武器,而不用有“百兵之君”稱號的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