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妃本名江採萍,閩地莆田人,是唐玄宗時期為數不多的才女妃子。江採萍出生在懸壺濟世的醫道世家,其父江仲遜是秀才出身的儒醫,她是在父親三十多歲時降生的,所以在家中一直被視若珍寶。
僅僅九歲時就他能吟誦《詩經》中的《周南篇》和《召南篇》,並且還對父親説:“我雖女子,期以此為志。”江仲遜見自己女兒有如此志向感到十分欣慰,於是便從《詩經》中選取“採萍”做她的名字。她自小就讀書識字、吟誦詩文。十四歲便能吟詩作賦,而且還自比於東晉才女謝道韞。她同樣精通琴棋書畫,十五歲時便姿容出眾,喜好淡妝雅服,更不似凡塵中人。江採萍非常喜愛梅花,也很嚮往梅花的氣節,父親江仲遜寵愛她,因此甚至不惜花大價錢四處尋找梅樹。
江採萍也漸漸養成了梅花那樣高潔的品性,遠近的年輕人無不對她心生愛慕,甚至感嘆:“不知誰家兒郎能有福氣娶她為妻,那真是三生有幸啊!”江採萍是怎樣和玄宗李隆基認識並且進宮中為妃呢?其實在最初,李隆基最愛的女人是武則天的侄孫女,也就是後來的武惠妃。開元二十五年(737)武惠妃去世,唐玄宗十分悲痛,情緒低落,處理政事時也很消沉。這樣下去肯定不行,皇上不能為了一個女人一蹶不振,於是大太監高力士便親自去東南沿海找尋美人,到閩地後聽説江家有一位美人,於是立刻重禮相聘,帶江採萍回了長安。
當時宮中嬪妃有四萬之多,而且個個喜好華麗,都是濃妝豔抹。江採萍卻獨好素雅,像一縷清風給宮中帶來了清爽。而且相比起其他嬪妃,她的才學更高,氣質也更清高,能和喜愛文藝的唐玄宗聊到一起去。玄宗經常與她徹夜相談,兩人都非常快樂。玄宗知道江採萍喜愛梅花,於是便賜她為東宮正一品皇妃,封號為梅,而且因江採萍宮中四處都佈滿梅花,就連亭台樓閣都以梅花命名,所以玄宗親暱戲稱其為“梅精”。但這種盛寵只持續到楊玉環進宮後,自那時起玄宗就喜新厭舊,只顧着和楊玉環玩樂,無心朝政。梅妃有自己的操守,她不能看着皇帝這樣糊塗,於是幾次向皇帝進言,甚至還寫了一首諷喻詩。當初玄宗喜歡梅妃就是因為她的才學和品格,但當梅妃堅持自己的底線來勸諫時,玄宗卻又覺得她不合時宜,很是掃興。加之楊玉環妒忌心重,便藉此機會將梅妃發配至洛陽遠離皇帝。
後來,玄宗曾在梅花開放的時節偷偷見梅妃,但是卻被楊玉環發現,在二人之間玄宗選擇了楊玉環,只是派人去安撫梅妃説:“上非棄妃,誠恐太真無情耳!”梅妃自嘲説:“恐憐我則動肥婢情,豈非棄也?”後來她想到了漢代陳阿嬌,於是親自寫下《樓東賦》,並附有一支玉笛給玄宗。當年就是梅妃吹笛玄宗鼓樂,二人十分融洽,現在她希望玄宗能睹物思人,重新寵幸自己。此事被楊玉環得知,向玄宗説梅妃是在諷刺皇上您不明是非,請求賜死梅妃,玄宗沉默,既沒有重新召回梅妃,也沒有順從楊玉環。唐玄宗對梅妃還是心懷愧疚的,在外國使節進貢珍珠時將一斛送給梅妃。梅妃卻沒有接受,並寫下了十分有名的《謝賜珍珠》一詩,“柳葉雙眉久不描,殘妝和淚污紅綃。長門自是無梳洗,何必珍珠慰寂寞。”記載皇帝看完詩後“上覽詩,悵然不樂。”之後指示樂府為這首詩譜一個新曲子,並取名為《一斛珠》。
此時的梅妃對玄宗已然心灰意冷,她知道自己的勸説已經沒有用了,更別説恩寵了,皇上連政事都逐漸荒廢,這已經和過去那個讓她傾心,打造了開元盛世的明君大不相同了。此後安史之亂爆發,玄宗攜貴妃及部分大臣、軍隊倉皇出逃,梅妃被留在了冷宮中。直到此時梅妃依然保持着高傲的情操,在亂軍到來之前便用白布包裹自己的身體,決絕的投井自盡,香消玉殞。梅妃寫下動人的詩文,在文采上勝過楊玉環;她擅長吹笛,一曲驚鴻舞更是傳為佳話,比起擅長琵琶和胡旋舞的楊玉環也是惶不多讓;她多次勸諫皇上要勤政,要效仿太宗那樣的明君,而楊玉環則是與玄宗每日尋歡作樂,還讓自己母家在朝中隻手遮天。這樣一對比,高下立現。楊玉環雖然善妒撒潑,但卻善於取悦皇帝,相比之下梅妃的堅持就不能滿足沾沾自喜開始懶政的玄宗。梅妃成也高潔敗也高潔,但她心甘情願,最終也像梅花一樣留下一縷幽芳在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