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當官的去拜見王維以求點撥,王維寫詩一首,至今都難猜透
△董其昌·高逸圖
酬張少府
(王維)
晚年惟好靜,萬事不關心。
自顧無長策,空知返舊林。
松風吹解帶,山月照彈琴。
君問窮通理,漁歌入浦深。
先請你回想一下自己走過的路,是貴輕鬆適意還是重謀取功名?幽居和廟堂,你更鐘情於哪一項?在你走的那條路上,車馬繁華的比例佔多少,松風山月的比例又佔多少?如果有人請教有關怎樣的搭配比例才完美的問題,你會如何作答呢?王維也遇到了向他請教成功學的晚輩,他的回答就是這首田園詩《酬張少府》。
△王時敏仿古山水冊
●解帶和束帶的含義
《酬張少府》是王維晚年的名作。我們先看題目。“酬”的意思是酬答、回覆,大約張少府先寫了一首詩給王維,王維才用這首詩來回復他。張少府到底是誰,我們已經不得而知了。唐代官制,縣長稱為縣令,縣令手下有文職和武職兩位副官,文職副官稱為縣丞,武職副官稱為縣尉。這都是官方的稱謂,冷冰冰的,文人之間書信往還,通常要用雅稱,縣令、縣丞、縣尉的雅稱分別是明府、贊府、少府。張少府,顧名思義,就是一位姓張的縣尉,大約相當於今天的縣公安局兼税務局局長。
縣尉處在官制品級的底端,入職的人通常年紀輕,資歷淺,而晚年的王維早已經閲盡繁華,歷盡坎坷,所以王維對張少府的“酬答”很有前輩給晚輩提點人生要領的味道。我們只要看出這一點,就很容易理解詩裏的含義。
面對晚輩的請教,王維首先擺明態度:我老了,唯一的愛好就是過清靜日子,除此之外什麼事情都不關心。對這番話的理解可深可淺。如果照字面理解的話,那麼小到個人命運,大到國家興亡,一概不關心。言下之意是對張少府説:“我這樣一個人,指點不了你什麼。我連自己的事都不關心,對你的事就更不關心了。”
△王時敏仿古山水冊
接下來的兩句詩是在解釋自己這種生活態度從何而來:“我深知自己毫無能力,對朝廷、對國家沒有任何用處,所以我應該退出政治舞台,回家養生去了,不再給大家添亂了。”“空知返舊林”這一句的“舊林”並不是寫實,王維當初並不是被朝廷請出來的山林裏的隱士,而是精心打點人脈,努力找的官。“舊林”是一個文化語碼,來自陶淵明的名句“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歸田園居五首·其一》),是説被拘繫的鳥兒懷念當初自由自在生活過的山林,當然這是在以鳥喻人。
回家後的生活是什麼樣的?是“松風吹解帶,山月照彈琴”:我解開了衣帶,讓身體很放鬆地享受松林裏的清風,我還會在明月下悠閒地彈琴。“解帶”也是一個很容易被忽略的語碼。從字面上看,“解帶”就是解開衣帶,如果換到今天的情境,大約相當於把衣服隨便披在身上。有一個和“解帶”相反的詞,叫作“束帶”,就是把衣帶規規矩矩地繫好。一個人在家裏活動可以解帶,但如果要出席正式場合就必須束帶。陶淵明當初做彭澤縣令的時候,辦事員通知他説:“督郵大人要來視察工作了,您必須‘束帶見之’。”陶淵明因此説出了那句千古名言:“吾不能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鄉里小人邪。”説完這句話,他就辭官去過田園生活了。從文學意象的角度來看,“解帶”和“束帶”代表着截然相反的兩種人生追求。
△王時敏仿古山水冊
“解帶”的生活是田園的、灑脱的、自由自在的,有魏晉名士風範;
“束帶”的生活是官場的、拘謹的、循規蹈矩的,感覺馬上就要低眉折腰拜見督郵了。
在講完自己“松風吹解帶,山月照彈琴”的田園生活之後,王維終於給了張少府一個意味深長的答覆:“君問窮通理,漁歌入浦深。”
所謂窮通理,簡單講就是成功學。“窮”在古漢語中通常不是指沒錢,而是指極限、走投無路。比如成語“窮兇極惡”,“窮”和“極”是同一個意思,“窮兇極惡”是説極致程度的兇惡。“窮極思變”不是説沒錢了,日子實在過不下去了,必須思考變通的辦法,而是説走投無路了,撞了南牆了,必須另外想辦法。
“窮通理”這個詞是從《周易》來的,原話是“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事物發展到極限就必然會發生轉變,比如天氣熱到極限就會轉涼,冷到極限就會轉熱。古漢語中一般用“貧”表示沒錢,“貧”的反義詞是“富”,而“窮”的反義詞是“通”或者“達”。一個人怎樣才能突破發展瓶頸,取得更加長久的發展,這個意思就是主觀能動性意義上的“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也就是張少府問的那個“窮通理”。
△王時敏仿古山水冊
●王維眼中的窮通之理
按説王維很有資格給張少府講一講窮通之理。王維少年得志,二十歲左右就考取了功名,很可能做了狀元。後來他在官場上雖然受過挫折,但大體來説還算順風順水。忽然間安史之亂爆發,“漁陽鼙鼓動地來”,唐玄宗悄悄逃出長安,被矇在鼓裏的王維沒能及時脱身,落在了叛軍手裏。王維如果能知道唐玄宗當時為了確保逃命行動的機密性,就連宮外的皇妃和皇子皇孫們也一概棄之不顧,大概心情會平和幾分吧。
王維雖然很想在叛軍面前保持氣節,但他畢竟不是一名勇士。他已經在自己能夠承受的限度裏做到最好了:他吃了奇怪的藥,弄啞了嗓子,弄壞了身體,表示自己實在做不了新朝廷的官,並非不識抬舉。
叛軍倒也沒有很難為他,只是把他帶到洛陽,軟禁在寺廟裏。就是在這段日子裏,他寫出了關乎個人窮通的最重要的一首詩《凝碧池》。
作為題目的“凝碧池”是洛陽的一處皇家名勝。當時安祿山在這裏大擺慶功宴,讓唐玄宗的御用樂隊奏樂助興。一位演奏家突然扔下樂器,向着長安的方向失聲痛哭,當即被叛軍亂刃分屍。王維聽説了這件事,在寺裏默默寫下了這首詩:
萬户傷心生野煙,百僚何日更朝天。
秋槐葉落空宮裏,凝
碧池
頭奏管絃。
△王時敏仿古山水冊
這首詩寫得很平常,但這不是重點,重要的是,王維畢竟還是接受了偽職,在叛軍的裏做官。而更加重要的是,當安史之亂被平定之後,唐王朝徹底清算了那些接受過偽職的人,天網恢恢,唯獨漏掉了王維。主要原因有兩個:一是王維的弟弟既是朝廷要員,又是平叛功臣,甘願捨棄一切為哥哥贖罪;二是這首《凝碧池》讓皇帝看出了王維的耿耿忠心。王維只是被象徵性地降了職,品級從原來的正五品上降到正五品下,沒過多久又官復原職,而且還升任尚書右丞。這是機要部門裏的重要職位,品級是正四品下。
正四品下貌似距離一品大員還隔着很多級,但是唐朝的官制很特別,一品官是榮譽性的品級,也不常設。尚書省作為中央三省之一,最高長官尚書令是正二品,但因為唐太宗即位之前做過尚書令,所以尚書令的職位後來一直空缺,由尚書令的副手——從二品的尚書僕射——實際掌權。這樣就能看出王維的正四品下實在不低了。這樣的升遷,簡直是奇蹟。王維之所以被稱為王右丞,就是從這個職位來的。
從其他人的角度來看,如果想了解窮通之理,王維當然是不二之選。
△王時敏仿古山水冊
但王維心裏的苦只有自己知道。他雖然躲過一劫,但從此再也沒能逃過自責的折磨。與其厚顏上朝面對同僚,倒還不如退歸田園,在“松風吹解帶,山月照彈琴”的情調裏過一段貌似逍遙的生活。
至於“君問窮通理”,王維的答覆是“漁歌入浦深”。字面上的意思是説漁船漸行漸遠,打魚的歌聲漸漸聽不清了,而言外之意至少可以做出三種推測。
第一種推測是:唱漁歌的人就是王維自己,他既然“萬事不關心”了,當然不會理會張少府的庸俗問題,自顧自地享受田園之樂去了。
第二種推測是:窮通之理根本不值得關心,你大可以把成功學的書通通扔掉,像我一樣“松風吹解帶,山月照彈琴”,這才是人活着該有的樣子。
第三種推測是:漁歌不是普通的漁歌,而是來自《楚辭·漁父》的文化語碼。當初屈原在走投無路的時候遇到漁父,漁父笑他太不開通,然後駕着小船自己走了,邊走邊唱着一支意味深長的歌:
△王時敏仿古山水冊
“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
歌曲的意思是説:天下有道,君子就該好好為做事;天下無道,君子就該明哲保身。你也許會追問:如果天下有道,自己也好好做事,但就是升不了職,這該怎麼辦呢?
如果漁父可以回答的話,他一定會説:“好好做事是君子的義務,升不升職隨遇而安,這不是君子該操心的事。君子只該在意道義,不該計較得失。”
△王時敏仿古山水冊
王維到底想表達哪一種含義呢?那就只能由張少府和我們每一個讀者自行揣摩了。王維的詩特別有羚羊掛角的神韻,不但意在言外,含義還總是若有若無,讓人捉摸不定。自唐朝以來,文官幾乎都是詩人,寫詩和打官腔異曲同工,都講究不着痕跡,讓人去悟,悟錯了的結果當然要由悟錯的人自己承擔。一美一醜的兩件事,竟然有着這樣高的相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