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大帝孫權,晚年昏聵,孫權的第三子,被立為太子的孫和跟孫權的第四子,魯王孫霸,兄弟鬩牆,二宮相爭。朝臣們爭相站隊,結黨營私,勳貴宗族牽扯其中,出將入相的陸遜牽扯其中,悲憤而亡。孫權非常焦慮,便跟身邊的侍中説:“擔心自家子孫不睦,大臣們爭權奪利,擔心百年之後,江東孫氏會想袁紹家那樣因內鬥而敗亡,被天下人恥笑。”
但孫權沒有想到,身邊的這位近臣,日後正是禍亂江東,專擅朝政的大權臣孫峻。孫峻的曾祖父是孫靜,孫靜是孫堅的親弟弟,在孫堅、孫策父子起兵創業時,便跟隨在身邊。孫峻的祖父孫暠,不是善類,孫策死後,身為定武中郎將的孫暠,欺負堂弟孫權年幼,想要取而代之,但是沒人支持,最後奪權失敗,但是孫權沒有追究孫暠的罪行。
孫峻的父親,是孫暠的三子,官拜散騎侍郎的孫恭。孫峻年少的時候,精明強幹,武藝精湛,而且是孫氏宗族,受到吳大帝孫權的信賴,入宮擔任武衞都尉,後任侍中。252年,孫權病重,行將就木,在病榻前,孫權將太子孫亮(孫權第七子)託付給大將軍諸葛恪、太常卿滕胤、少傅孫弘、太子右部督呂據和侍中孫峻等人。
孫峻雖是託孤重臣,但時年僅33歲,跟年富力強的諸葛恪和滕胤等人相比,孫峻最大的優點,就是行動力強,敢想敢幹。當時諸葛恪執掌大權,少傅孫弘跟諸葛恪不和,打算除掉諸葛恪。孫峻得知孫弘的計劃,孫峻思前想後,決定向告發孫弘,取得諸葛恪的信任。
孫弘在議事時,被諸葛恪所害。年僅十歲的孫亮即位後,大封文武羣臣,孫峻被擢升為武衞將軍、封爵都鄉侯,並拜諸葛恪為太傅。諸葛恪為了取得人心,的確也做了很多好事,在東興之戰,擊敗來犯的曹魏大軍。253年,被勝利衝昏頭腦的諸葛恪,堅持發兵二十萬,攻打合肥新城。結果吳軍傷亡慘重,徒勞無功,只能班師回朝,勞師動眾的遠征,讓諸葛恪失去人心。
面對怨聲載道的朝野,諸葛恪下令罷免官署的行政長官,任用自己的親信。並讓心腹將領張約和朱恩,掌管御林兵馬,並下令整軍備戰,征討曹魏的青徐二州。孫峻本來掌典禁兵,結果兵權被諸葛恪心腹所奪,孫峻得知少主孫亮對諸葛恪不滿,二人便密謀除掉諸葛恪。
253年農曆十月,諸葛恪受邀入宮赴宴。酒宴正酣,少主孫亮回到內殿,孫峻藉口上廁所,出去換上短鎧。捉拿諸葛恪和他的部下,諸葛恪文人出身,拔劍不及,被孫峻親手格殺,心腹將領張約砍傷孫峻左手,孫峻武藝高強,反手砍斷張約持劍的右臂。張約和朱恩,都被孫峻的部下擒斬,諸葛恪三族被夷滅。
孫峻除掉諸葛恪後,腳踩火箭,一步登天,當上了丞相大將軍,都督國內外軍事,授予符節,封富春侯。孫峻為了獨斷專權,跟自己的堂姑,孫權的長女全公主孫魯班暗通款曲。在孫魯班的保護下,孫峻胡作非為。
孫權的第三子,廢太子孫和,在孫權去世前,被改封為南陽王,在長沙居住。孫峻在孫魯班的鼓動下,告訴少主孫亮,諸葛恪打算立孫和為帝。孫峻在得到少主同意後,剝奪孫和的印璽綬帶,命其前往新都居住,而後又派使者賜孫和一死。孫和的兒子,便是吳國末代皇帝孫皓。
254年,孫權的孫子,封爵吳侯的孫英打算為國除害,剷除孫峻,沒想到做事不密,反被殺害。255年,曹魏內亂,曹魏權臣司馬師廢掉魏帝曹芳。在淮南鎮守的鎮東將軍毌丘儉和前將軍文欽,起兵勤王,孫峻率領眾將打算趁司馬師不備,襲取壽春。
沒想到司馬師很快平叛,毋丘儉被殺,文欽投降孫吳,孫峻帶兵班師。當年,蜀漢派遣使者入朝訪問,對孫峻不滿的東吳軍方將領孫儀、張怡、林恂等人想要除掉孫峻,但是事情泄露,孫儀等人自盡。孫峻牽連無辜,打壓異己勢力,無辜被害的官僚將領多達幾十人。
跟孫峻沆瀣一氣的全公主孫魯班,因為深恨胞妹朱公主孫魯育不肯幫自己,便污衊她參與謀害孫峻的行動。時年三十多歲的孫魯育被孫峻殺害,埋在亂墳石子崗(南京雨花台)。
256年,歸降東吳的文欽,慫恿孫峻討伐曹魏,孫峻前往石頭城,為北伐的吳軍送行。驃騎將軍呂據,是呂範的次子,對孫氏家族忠貞不二,跟孫峻不對付,孫峻看到呂據的軍容整齊,知道呂據有大將風範。
丁奉
心生厭惡的孫峻,藉口心口疼回家。當夜孫峻做夢,夢到自己被諸葛恪用寶劍砍中,做了虧心事的孫峻,因此得病,日益沉重,最後撒後人寰,時年三十八歲。
孫峻死後,其堂弟孫綝接替孫峻職務,專擅朝政,權柄兄終弟及,跟司馬師司馬昭兄弟很像。孫綝被張布、丁奉等人除掉後,家族被滅。吳景帝孫休,替姐報仇,將孫峻的墳墓刨開,追奪陪葬印綬,並將其棺槨削薄,再重新安葬。而且孫休下令,將孫峻、孫綝二人從家譜中剔除,稱其為“故峻”、“故綝”。
參考資料:《三國志·吳書三·卷六十四·諸葛滕二孫濮陽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