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切腹是日本的特色之一,戰敗之後,日本軍官往往會進行一個十分繁瑣的切腹儀式,作為對武士道精神的敬畏。《葉隱》記載道:“武士者,須一生懸命於武士道。所謂武士道,就是看透死亡。”一般來説,日本武士才是切腹的首要踐行者,為了保持榮譽、履行美德,他們不得不進行切腹自盡。
然而,切腹卻是一個十分痛苦的過程,在沒有外力介入的情況下,切腹之人至少也能活上6個小時。那麼,既然切腹如此痛苦,他們為何還會醉心此道呢?
永祚元年(西元989年),日本京都的藤原家出現了一個惡棍,名為藤原義。藤原義有兩副面孔,白天的他是一個優雅的貴公子,可是一到了晚上,他就會變成一個十惡不赦的大盜。藤原義武功極高、詭計多端,長久以來,一直沒人能抓到他,也沒人知道他的真實身份。
不過,中國有句老話説得好,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濕鞋?一天晚上,當藤原義放過院牆之後,正好被長期蹲守在這裏的3名武士抓到了現行。於是,他們馬上聯繫了官兵,不到一炷香的功夫,藤原家就被層層包圍了。意外的是,藤原義卻完全沒有要逃跑的意思,他盤於堂上,面前擺放着一把太刀,沒人知道他要幹什麼。
一曲吹罷,他果斷舉起太刀,捅向自己的腹部。一字切開之後,他把內臟取出扔向官兵,幾乎嚇破了他們的膽子。實際上,藤原義設計的這種死亡方式,只是想造成別人的恐懼罷了,但沒想到的是,在他死後幾百年,切腹卻變成了武士道最崇高的典範。
鎌倉幕府之後,切腹逐漸變成了主流,儘管幕府一再下令強調禁止切腹殉死,但根本無力改變這一切,切腹已經成為一種不可逆轉的歷史性趨勢。日本武士認為,人的靈魂是寄宿在腹中的,人的一切善惡都隱藏在腹中,如果在死前能釋放出腹中的靈魂,一生的罪惡就會得到洗滌,靈魂可以得到昇華。所以説,切腹被日本武士視為一種洗刷恥辱的方式,無論他們生前犯了什麼大錯,在切腹的一瞬間,全都會被抵消掉。
不過,切腹卻是一個十分痛苦的過程,若沒有外力及時介入,切腹者起碼會存活6個小時以上。為了減少切腹者的痛苦,所以到了江户時代,“介錯人”應運而生。介錯人一般是劍術高手,他會站在切腹者的身邊,他會提前與切腹人商量,何時進行“介錯”。所謂“介錯”,就是斬下切腹人的頭,因為切腹之後,人一時半會還死不了,為了減少痛苦,他們則會親自動手,了結切腹人的性命。
三島由紀夫是日本小説家,他在1970年進行傳統的切腹自殺時,就出現了“意外”。他切了一刀之後,並沒有立即死去,而負責“介錯”手拿名刀“關孫六”的森田必勝,連砍五刀也沒能把他的脖子砍斷,三島由紀夫疼得在地上直打滾,甚至試圖咬舌自盡……最後,直到第四次“介錯”,三島由紀夫才終於結束了無休止的痛苦。
所以到了現在,已經沒幾個日本武士切腹了,他們都改用手槍或毒藥自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