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最牛廉頗!世人皆知廉頗負荊請罪,卻不知他這4個之最無人能比!

由 南宮丹紅 發佈於 經典

説到戰國四大名將,我們總會第一個想到廉頗和白起,他們二人的戰爭史,不僅豐富多彩,還刷新了一代又一代人對古代將軍的認知。廉頗的“負荊請罪”更是成為教科書裏的典範,他與藺相如將相和諧的佳話,更是留名千古。如果把廉頗換到秦國,那麼秦國必是如虎添翼,統一大業説不定在秦昭襄王手上就能完成。而在趙國,就是實打實與秦國為敵,他的存在,也讓秦國損失慘重,只可惜,他最終被趙王猜忌,一代名將,只能老死楚國,讓人唏噓。廉頗一生最大的功績,可用四個之最來形容,這四個之最也很少被人重視過。
廉頗之最一:五國聯盟中脱穎而出,揚名立萬
戰國末年,羣雄逐鹿已經到了最後關頭,強國越強,弱國越弱,不大不小的諸侯國只能在合縱連橫的大棋局裏,艱難求生存。在秦昭襄王早中期,齊國的力量還是相當強大的,它的存在不僅阻礙秦國的擴大,也妨礙了趙國的利益,與燕國還有幾代老仇。公元前284年,樂毅伐齊,同時形成五國聯盟,廉頗率領趙國軍隊長驅直入齊國,大破齊軍,一時間功勞顯著,一戰揚名,震懾諸侯,從此,列國只要想到趙國有此一將,還真是輾轉反側。
廉頗之最二:齊魏因他一再受損,秦入坑惡性循環
廉頗主要活躍的時代,是趙惠文王時期, 他為趙國立下來的功勞實在太多,如果趙國有秦朝一樣的商鞅改革,來個釜底抽薪,最後統一六國的,還真不一定是秦國。廉頗一生四處征戰,打的魏國幾乎不能喘息,城池接二連三失守;打的齊國幾乎沒有還手之力,大快人心;打的秦國一再敗退,讓秦王不斷髮兵,他就讓秦軍不斷受損,惡性循環……別問白起這個時候在做什麼,他來了也不一定可以勝。
廉頗之最三:長平之戰堅守三年,白起都為難
廉頗的堅實靠山是趙惠文王,可惜趙惠文王沒有陪他把這條君臣之路走完,就帶着深深地遺憾離世了,繼任的是趙孝成王。趙孝成王與父親不同,他雖然想把趙國搞強大,但是急於求成。長平之戰是趙國的不幸,但廉頗與白起正面相持階段卻持續了三年,秦國人力物力都嚴重損耗,如果繼續如此,秦國肯定堅守不了,白起必須來個速戰,於是在秦國安排挑唆下,趙孝成王把廉頗換了下來,紙上談兵的趙括一出手,秦軍就大勝。
廉頗之最四:燕趙之戰以少勝多,燕國被迫割城池
長平之戰結束後,趙孝成王又想到廉頗的好處,只是礙於情面不好直接重用他。後來燕國看趙國兵力衰弱,想乘機撈一把油水,所以派將進攻趙國。當時趙國剩下來的都是老弱,中壯年男子被坑殺在長平,確實不敵燕國。這時候,廉頗出場了,無論是天時地利人和,趙軍都沒有優勢,但他愣是讓燕軍大敗,俘虜斬殺燕國大將,逼得燕國割讓城池。燕趙之戰,以少勝多,離不開廉頗的運籌帷幄。
到了第四個之最時,廉頗的軍旅生涯也開始走下坡路,不是他老了不能動,而是趙孝成王之後的趙悼襄王並不信任廉頗,所以一上位,就罷免了廉頗。這似乎也是歷史發展的必然,因為趙國的王一代不如一代,趙國在長平之戰損失太嚴重,在秦國迅速崛起的時代下,顯然沒有了優勢。君臣相疑又是大忌,廉頗在這樣的環境下,能去楚國終老也算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