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太守到一原始封地,舉行兩千人集體婚禮,他們生孩子後做奇葩舉!
光武帝劉邦時期,有一位另類大臣叫任延,他上演現實版“歸去來兮”的故事。
任延,字長孫,宛縣(今河南省南陽市)人。
如果只用一句話來形容任延的少年,就是一個知天書的神童。王莽篡漢建立新朝後的天風三年(公元16年),十二歲的任延到了長安,和劉秀一樣就讀了當時全國的最高學府太學。他天生稟賦過人,再加刻苦努力,很快就因為精通《詩》《易》《春秋》這幾部經典而揚名太學,結果他擁有了這樣的綽號:聖童。
如果只用一句話來形容任延的青年,就是一個待天時的隱客。很快,因為王莽失道,天下大亂。任延為躲避兵禍,到隴西“隱居”。
當時割據隴西四郡的軍閥隗囂久聞任延的大名,想把他延攬到自己麾下輔佐自己,就派人去請任延出山。任延拒絕了,理由是自己無才無德,只適合做閒雲野鶴,不適合做官。
當然,這其中真實的理由卻是任延知道隗囂是個首鼠兩端,沒有大志,不懂愛民之人,所以拒絕了這樣的庸主邀請。最後,反抗王莽的起義軍殺了王莽,立漢室宗親劉玄為帝。
更始元年(公元23年),十九歲的任延結束隱居生活,出來報效國家。更始帝把任延安置在掌管全國軍隊的大司馬屬下,任命為會稽都尉。因為他的年齡小,當時都驚動了整個官場。但任延上任後,淡泊名利、禮賢下士,所以會稽郡的賢士爭着到他的手下來為國出力,就連一向自命清高的名士嚴子陵都願意出山為他效勞。
如果只用一句話來形容任延的壯年,就是一個為人民服務的公僕。
劉秀在河北稱帝后,任延作為原先政權的官員,上書劉秀,請求辭職,保全性命,願意到洛陽王庭去居住。
劉秀久聞任延的名聲,就下詔讓他擔任九真太守。九真即現在的越南清化省全部和義靜省的東部地區,西漢初年為南越王趙佗開闢的疆土,算是東漢的邊疆地區了。太守是一個郡的最高行政長官。劉秀在洛陽親自接見任延,贈送名馬和絲綢等,讓任延把老婆孩子留在洛陽居住。
九真這地方的老百姓靠打獵為生,不會耕種土地,沒吃的時只好到其他地方如交阯(今越南北部河內市以東天德江北岸地區)去借去換,有時候經常斷糧。任延把北方先進的農業耕作技術引進到九真,教大家鑄造農具,開墾農田,把古越南從以漁獵為生的原始社會直接帶入農耕文明的封建社會。老百姓的土地越來越多,都富裕了起來。
當時,當地還處於母系氏族社會,沒有婚姻一説,男女看對了眼就在一起睡覺,生下的孩子有時候也不知道是誰下的種。任延就發佈公告到屬下各縣,讓年紀在二十到五十的男子,十五到四十的女子,按相應年紀找自己看上眼的人婚配。如果家窮沒有聘禮的,由政府的長吏以下官吏各自節省俸祿來幫助大家。
任延搞的集體婚禮,人數多達兩千人。這一年,風調雨順,糧食大豐收。不少當年結婚的人還生下子女。原來光棍一個的老哥們兒現在是“三十畝地一頭牛,老婆孩子熱炕頭”,而且孩子還確確實實就是自己的種。
於是,許多人為了感謝任延,把孩子的名字叫“任”。大家不要認為用任延的姓起孩子名是對任延的不敬,按越人的習慣,後代習慣延續長輩名字裏的一個字,比如“日程”的兒子可能叫“整日”,以表示對長輩的尊敬。
任延的德政,讓周邊的蠻夷夜郎等小國,對大漢的道義禮儀羨慕有加,不再相互攻伐,而是向大漢學習。任延於是放心地把邊防建設的人力、物力、財力精簡下來,用於經濟建設。
後來,劉秀又把任延任命為武威郡太守。劉秀親自接見任延,囑咐他説:“善事上官,無失名譽。”意思是説一定要聽上級的,服從上級,伺候好上級,不要讓上級説不好聽的話。
任延回答説:“臣聞忠臣不私,私臣不忠。履正奉公,臣子之節。上下雷同,非陛下之福。善事上官,臣不敢奉詔。”這幾句話不用翻譯成現代文大家也明白。真是鐵骨錚錚,一腔浩然正氣啊!光武帝劉秀嘆息道:“卿言是也。”劉秀是個馬背上打天下的皇帝,自然明白任延的話是非常正確的。
任延果然沒有食言,到了武威,馬上來了個雷厲風行的三步走。
第一步走:安內。他為了抓好那裏的治安,首先把當地的“土霸王”田紺抓起來,把其父子賓客罪行極大者殺了五六人。田紺的小兒子田尚,聚會地痞流氓數百人,自號將軍,趁夜來攻城。任延立即發兵,將田尚的叛匪剿滅。從此朝廷的法令得以在武威境內順利施行,吏民得以安居樂業。
第二步走:攘外。武威郡北邊是匈奴,南面為種羌,老百姓怕這些遊牧民族的侵擾,大多放棄田產,農業經濟一蹶不振。任延在郡內選拔精通武藝和有武略之人千人,講明瞭賞罰條例,在易受胡騎侵擾的要害地方設置了據點,一方有警,其他地方馬上支援。遊牧騎兵在多次侵擾不成反而損兵折將的情況下,再也不敢來侵擾了。
第三步走:改革。任延以民生為重,當時武威等河西地區一向降雨量不大,河流不通。任延設置了管理水利的官吏,修理溝渠,老百姓的農業灌溉得到好處。他又設置了學校,讓掾史的子孫,都上學受業,還減免讀書人的徭役。從此,豪邁的武威郡也有了許多儒雅之士,從此威武的武威郡開始煥然一新。
總之,任延的為人的骨氣、節氣,做事的傲氣、霸氣,都是官員學習的榜樣。
當然,儘管劉秀禮賢敬賢,極為重視人才,大力推行人才戰略,發掘和吸引了大批人才從幕後走到台前,積極為國效力,但也有極少數胸懷滿腹經綸、雄才大略的不世之才寧願歸隱山林,也不願踏入紅塵受羈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