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他們,讓更多人走進漢語世界

由 費玉榮 發佈於 經典

李歡教學視頻截圖。受訪者供圖

馬菲教學視頻截圖。受訪者供圖

近日,由中國華文教育基金會主辦的“2022全球華文教師授課風采秀”頒獎典禮舉辦。“2022全球華文教師授課風采秀”從策劃、組織到實施,全程歷時4個月,來自26個國家76所華文學校的245名華文教師參與活動。經過組委會、專家導師以及評委的層層遴選,最終決選出了“金牌教師獎”“優秀教師獎”“單項獎”和“優秀組織獎”4個獎項。

一個平台,展示風采

“今天,老師帶大家一起去探訪唐人街”“華人集中生活的地方為什麼叫‘唐人街’呢?”通過視頻片段,石獅子、小籠包、中國結、糖葫蘆、旗袍、龍……一系列中國元素被串聯起來,一堂生動有趣的中國文化課出爐了。這是獲得“金牌教師獎”的韓國小星星中文學校馬菲老師的參賽視頻。

“善於將以往的教學活動進行二次開發,容易引起學生的共情,精美的課件也能很好地吸引學生注意力,推動課程進展。此外,馬老師還善於啓發學生思考,注重知識之間的聯繫,教學效果良好。”評委會的評語反映出了馬菲的初衷。“我的學生大都是低齡小學生,課程必須內容豐富又深入淺出,才能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剛開始備課時,我做夢都在設計PPT和課堂小遊戲。”馬菲説,“此次參加‘風采秀’,我報名的課程視頻是自己專門針對韓國華裔兒童設計的單韻母ü的總結複習課。順利通過第一輪比賽後,又在導師指導下進行了打磨。比賽的最後一輪是設計一節文化課,剛好用上了我們學校前段時間組織的參觀仁川唐人街的活動素材。”

“怎比得老將軍東擋西殺、南征北戰,可算得蓋世的忠良……”這段京劇《將相和》中藺相如的唱詞,成為“金牌教師獎”獲得者、加拿大温哥華桃李中文學校李歡老師“風采秀”第三輪直播課的切入點。

“京劇文化功底深厚,能用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引導大家欣賞京劇,給人以‘潤物細無聲’之感。李歡老師的教學設計詳略得當、層層遞進,注重學生觀察力、自主思考能力的鍛鍊,充分體現了學生的教學主體地位。”評委會的評語讓李歡深受鼓舞。

“報名參賽時,我提交的視頻是講課文《將相和》。要在15分鐘內講解1600字的課文,內容涵蓋歷史、文化、字詞、句式、寫作方法。對於海外華裔學生而言,這很有難度。但是,在家長和學生的全力配合下,我們很好地完成了這次視頻課,順利進入了下一輪比賽。”李歡説,“最後一輪比賽,文化課抽籤,我抽到了《家庭音樂會》一課。我選擇爺爺演唱的京劇片段作為詳細講解的中國文化元素,並把京劇《將相和》融入其中。就像我在視頻課中總結的,我帶着學生把《將相和》一課延展成一個系列,包括雲遊安大略皇家博物館中國館學習‘君子如玉’、參加温哥華首屆成語故事大賽、用故事山梳理故事結構、排練課本劇《澠池之會》、賞析京劇《將相和》之負荊請罪片段。通過沉浸式體驗,多維度學習這篇課文。”

“推出‘全球華文教師授課風采秀’,一是希望優秀的華文教師在導師指導下,進一步提升完善教學技能,讓他們好上加好;二是向世界各地的華文教育從業者提供學習借鑑的榜樣,讓好教師的經驗得到廣泛分享;三是希望為海外華文教師提供學習交流的平台,讓老師們相互成就、共同提高;四是希望提高社會各界對華文教育特別是華文教師隊伍的重視,使華校更願意為教師培訓進行投入,並以此催生老師們學習提高的內在動力。”中國華文教育基金會秘書長於曉介紹,“通過此次‘風采秀’,我們發現,海外華教老師對教學的熱愛和投入令人感動,而且其中卧虎藏龍,令人驚喜。”

機會難得,進階提升

“參賽選手正式提交作品之前,我們安排了20節輔導課。選手們提交作品後,我們篩選出30位老師,請北京語言大學教授楊玉玲、北京語言大學教授蘇英霞和北京芳草地國際學校主任陳昕3位導師分別帶領10位老師組成3個戰隊,進行了進一步的指導與展示。”於曉説,“參賽老師紛紛表示,收穫很大。”

意大利孟子中文學校獲得了“優秀組織獎”。“我們學校共有19位老師參賽。動員老師們參賽時,我反覆強調,入不入選不是最重要的,參與過程中不斷練習本身就是提升。”校長解穎説,“因為時差等原因,有些老師沒辦法觀看活動提供的培訓課程,我就自己學習,然後再把學習到的知識傳遞給老師。報名初期,每位老師上課我都會去錄像,最終篩選出19位老師參賽。”

獲得“優秀組織獎”的澳大利亞新金山文化學校此次也有十幾位老師參賽,校長朱虹説:“雖然我們學校每年都有集體教研活動,但是像‘風采秀’這樣有專家指導和點評的機會很難得。所以,我們積極動員老師報名參加這次活動,而且,我們側重於推薦中青年老師。比賽結束後,參賽老師都感慨,這次參賽太值了,學到了很多東西,如果再有機會,他們一定搶着報名。”

馬菲一看到“風采秀”的海報就被吸引了。“我毫不猶豫就報名了。我覺得,這是一個提高自己教學質量、重新審視自己的好機會。人在同樣一個崗位上工作時間久了,很有可能會思維固化,產生倦怠情緒。能參加這樣的活動,對自己是推動和促進,讓我又重新燃起了鬥志。”馬菲説,“這個賽制特別吸引我。我當時就想,如果我能通過第一輪,就可以和那些平時只能仰望的專家們交流了。後來,我進入陳昕導師的戰隊。她特別專業,而且非常有耐心。我們一組10個人,老師都是下班後再來輔導我們,再加上有時差,老師需要工作到很晚。但是,完全看不出老師的疲倦,她總是熱情親切地和我們探討如何改進。這次‘風采秀’的整個流程都非常用心,我收穫很大。”

“我的導師是楊玉玲教授。在語言教學板塊,她指點我要精講多練,一節課要有起承轉合,學會把語言知識點鑲嵌到‘故事山’結構中。這次比賽,從初賽到決賽,從語言點教學到文化教學,我嘗試了多元立體的創新性教學法來講《將相和》,受益匪淺。”李歡説。

再次出發,砥礪前行

密閉魚缸中有條小魚,它不斷用頭撞魚缸,先是撞出了一個缺口,最終衝出了魚缸……一個簡單的小故事,幾張形象的小圖片,一段不到5分鐘的視頻,就是一集講述如何區分“巳已己”三個字的“球球學中文”小視頻。這是“視頻製作單項獎”獲得者、德國華達中文學校賈佳老師的作品。

“這個視頻目前更新到19集。我把第一集《區分巳已己》和第三集《數字大家庭》聯合做了一個視頻,加上教學目標和教學設計,參加了這次‘風采秀’。”賈佳説,“這個視頻是我和女兒一起做的,視頻中的很多圖片都是女兒自己畫的。最開始,我就是想激發一下孩子學中文的興趣。視頻完成後,我放到了Youtube上,沒想到獲得了許多學生和家長的認可,他們鼓勵我繼續做下去。這次獲獎對我而言是很大的鼓勵。”

對華文教育的熱愛是眾多海外華教老師的共同特點。作為華教領域的新手,李歡在過去大半年時間裏,不斷參加相關培訓。“我克服時差困難,到處追課甚至蹭課,記了一大堆筆記,學完馬上用,每週給孩子們上完課還會寫長長的覆盤筆記。讓我欣慰的是,在我的‘花式’教學下,孩子們的進步顯而易見。”李歡説,“海外華文教育的探索與實踐不是一個人的事。這次我能獲獎,源於家長和老師們多年的付出,我其實只是接力賽中的最後一棒。華教老師對華教事業擁有熱愛、執着和情懷,同時,我們也需要更多交流、鼓勵與專業支持。作為一名華教老師,我有壓力也有動力。目前,我仍然每天都在追課,力求活學活用。我還嘗試運用AI技術和華文融媒詞典等,準備推出特色課程,比如《如果國寶會説話》《跟着唐詩學寫作》《好有趣的四大名著》等。讓華教事業蓬勃發展,是每個華教人的心願。路遙且長,我願意和學生一同在教與學中彼此成就,共同成長。”

“華文教師是連接中國文化和海外文化的橋樑,是跨文化交流使者。很多人認為我們教的東西非常簡單,好像會説漢語的人都能教,但這恰恰是我們工作的難點。如何準確把握簡單語言的語法特徵、文化特點,然後深入淺出、生動有趣地呈現出來,讓學生們願意主動走入漢語世界、走進中國文化?這需要華文教師調動自己全部的知識儲備、經驗、智慧和耐心。我的一位恩師曾經説過,當老師是良心活兒。這些年,我一直要求自己把每一節課都當作公開課去上。‘華文教師’這四個字對我而言,既是壓力也是榮耀。”馬菲説。

“我們會把‘風采秀’的優勝者放入專家庫,將來可以參加我們培訓海外教師的項目。我們也看到了海外華教的需求和現狀,將來可以更加精準地改進我們的教學項目。當然,此次活動的參與度還是不夠廣,希望將來我們能策劃出更好的活動,讓更多高手老師展示風采。”於曉説,“對於海外華教而言,師資始終是痛點。華教基金會依然會發揮自身優勢,一方面把教師培訓作為重點,另一方面也會努力打造綜合服務平台,提供更多更好的教學資源。同時,也希望能展示更多好老師的風采,推動華教事業整體發展。”(記者 張紅)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22年12月02日 第06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