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14年的時候,微博上一道“奇葩”的數學題火了,題目是這樣的:
一條船上有牛13頭,羊有6只,船長今年歲?
當時這道題目引起了網友們的熱議,甚至被大家封為“神題”,紛紛要求“求真相,求答案”。那麼這道題到底有沒有正確的答案呢?
後來出題老師解釋道:其實這道題目考察的是學生的思考能力,很多學生在做題目時,只知道將數字簡單加減,而忘記了題目本身的內容,
這道題就是打破常規思維,培養孩子的獨立思考能力。
可現實是,很多孩子看到該題目後,就認為肯定有標準答案,不然老師為什麼會出這道題呢?然而苦思冥想終究是無果,最後就將題空在那或者隨便填寫一個答案,絲毫沒有產生質疑題目的想法。
有句話是這樣説的:思維一旦進入死角,其智力就在常人之下。針對這道題來説,正是因為很多孩子的思維進入死角,進入定勢,才會鑽進了羊角尖裏出不來。
而讓孩子的思考方式出現這種“問題”的,其實就是我們的教育方式。
你自以為的正確,也許是錯的
有天是學校的參觀日,並且有外賓來聽課。
上課時,老師在黑板上畫了一個圓,問孩子們像什麼?孩子們的回答很重複,答案無非是月亮、玉盤等等文雅之詞,老師表示相當滿意。
但外賓感到奇怪,問大家有沒有其他答案。最後,一個坐在拐角的“差生”怯生生地説像“大餅”。
結果全班鬨堂大笑,老師也很生氣,認為他擾亂上課秩序。
結局很不幸,雖然這個孩子的回答是全班最特別的,但是他的答案違背了上層的期許,所以最後他被批評了,還受到了同學們的嘲笑。
這樣的故事,並非個例。
2011年的時候,英國導演Babak Anvari曾經拍攝過一個7分鐘的微電影,名字叫《2 2=5》,這部電影的主旨是諷刺極權主義者的謊言,但放在現代教育上,卻起到了一定的借鑑作用。
電影裏的學生們穿着統一的白色襯衣,坐在灰色牆體包圍着的教室裏,而講台上有一個西裝革履、面無表情的男人,讓大家跟着他一遍接着一遍讀2 2=5……
有個男孩認為老師錯了,開始據理力爭:“2 2=4,老師是錯的”,老師發怒地説:“你竟敢質疑我?”並且告訴孩子:“我告訴你的就是標準答案,你不需要思考。”
看到這裏你是不是覺得很熟悉?回顧求學歷程,無論是學習上,還是行為上,中國孩子從小學入學到大學畢業,一生要經歷無數個像這樣的“標準答案”。
而在這標準框架外的一切,都是另類、都是錯誤、都是需要改正的。並且遺憾的是,很少有人去質疑這樣的“標準”。
然而,我們一邊強調獨立思考的重要性,一邊卻斬斷着獨立思考的嫩芽。
正如不少家長和老師所做的,要求孩子服從與聽話,哪怕是對錯誤的觀點。
事實上一味地讓孩子服從,就跟影片裏的男老師一樣,只不過是在灌輸給孩子自以為正確的知識罷了,而且會逐步導致孩子的獨立思考能力喪失。
缺乏獨立思考的孩子只能人云亦云
現實生活中,有些父母把一切事物都安排得十分妥帖周到,從來就沒有想到什麼是需要孩子自己去考慮、去想辦法、去處理的。
慢慢地,當孩子再遇上困難時,自己也不願意思考,就指望父母的幫助,長此以往扼殺了孩子的思考能力,更談不上解決問題的能力了。
而如果一個孩子沒有獨立思考的能力和習慣,他就不會擁有獨立的人格,只能是別人讓他去做什麼,他就做什麼:
被動學習、被動工作、被動做事。
試想一下,這樣的人,能有成功的一生嗎?很難。
相反,如果一個孩子有了獨立思考的能力、有了自己的想法,才能真正地去為了自己的目標而主動學習、主動做事、主動探索,對事情也會有更為深刻、獨到的看法,不是隻能人云亦云、成為別人思想的奴隸。
曾經聽過這樣一個故事:
張三和李四同時受僱於一家店鋪,拿着同樣的薪水。一段時間後,張三升職加薪,李四卻沒有,於是李四找老闆理論。
老闆對他説:“李四,你現在幫我到集市上去一下,看看今天早上有什麼賣的。”
不一會兒,李四從集市回來,向老闆彙報:“只有一個農民拉了一車土豆在賣。”
老闆問:“有多少?”李四不知道,於是趕緊又跑到集市上,然後回來告訴老闆:“一共40 袋土豆。”
老闆又問他:“價格呢?”
李四説:“您沒有叫我打聽價格啊。”
於是老闆讓李四先坐下休息,並把張三叫來,吩咐他説去做同一件事。
張三回來,向老闆彙報:“今天集市上只有一個農民在賣土豆,一共40袋,價格是兩毛五分錢一斤。我看了一下,這些土豆的質量不錯,價格也便宜,根據我們以往的銷量,40袋土豆在一個星期左右就可以全部賣掉,一定能賺錢。”
此時老闆轉向了李四,説:“現在你知道為什麼張三的薪水比你高了吧?”
獨立思考是我們常常忽略培養和鍛鍊的基本能力,而且獨立思考能力是智力結構的核心。
知識可能會因為以往週期而有缺失,但獨立思考能力一旦養成,會伴隨孩子的終身。
不管孩子學的是什麼學科,從事什麼工作,生活中將面臨什麼難題,優秀的獨立思考能力都能幫助孩子事半功倍。
那麼,我們應該如何來培養孩子的獨立思考能力呢?
如何培養一個獨立思考的孩子?
經常跟孩子辯論
有的家長為了維護自己作為父母的權威,不允許孩子對自己的想法和做法提出異議,認為孩子反駁自己就是不尊重自己、不禮貌的一種行為。
其實經常與人爭辯可引發孩子進行認真細緻的思考,且能培養其思維的敏捷性。只要不是不合邏輯、家長就要鼓勵孩子、並積極地參與到與孩子的辯論中去,在辯論中鍛鍊孩子的思維,引導孩子思考更深層次的問題。
為孩子創造一個思考的氛圍
我們要允許孩子有稀奇古怪的想法存在,並且接受兒童對成人的合理建議等。
對於家庭成員之間,也要保持和睦相處、平等生活、只有讓孩子在平等的氣氛中長大,不給他拘束和壓力,兒童才能有開放的思維、愉悦的心境,才會閃爍出創造的思維之光。
引導孩子自己去尋找答案
孩子的好奇心重,平時總會有各種各樣問不完的問題,如果父母想要培養孩子的獨立思考能力,那麼,可以在孩子向父母提問的時候,引導孩子思考,讓他自己尋找答案。
而且因為獨立思考的能力需要長期培養,所以父母可以利用生活中的一些事情,來訓練孩子的思路,引導孩子的好奇心讓他自己思考,以此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
而對於現代社會來説,最適合的訓練方式,就是少兒編程。
因為編程和數學一樣嚴謹,在進行編程時,編程的指令和算法極其嚴格:一個標點符號、一個空格、字母順序排列不對、字母拼寫錯誤,一個程序就無法正常運行。
所以當孩子編程時遇到問題,就需要自己去不斷髮現、調試和找到解決辦法,這個過程就是訓練孩子獨立思考的過程。
同時,學習編程訓練出來的“編程思維”,是一種高效率解決問題的方式,它能將一個問題清晰具體地描述出來,把大問題逐步分解成獨立的小問題,由複雜變簡單,由抽象變具體,而這樣的思維訓練將對於獨立思考能力培養是非常顯著的。
如今,獨立思考能力是一個孩子的必需品,這項能力可以幫助孩子,在走向變化莫測的世界時能夠應對自如。
我們小時候常説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而對現在的孩子來説,
有獨立思考能力,才能走遍天下都不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