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家長抱怨孩子作業多負擔重,尤其是孩子做作業速度慢的家長。不久前,有的地方針對家長鬧着為孩子“減負”,教育部還特別的做出了“減負”行動,給孩子少佈置作業,不準參加校外培訓機構。
現在網絡發達,人們能瞭解不少國外的信息,尤其是國外的教育理念,覺得別人能在快樂中玩耍,並且能取得優異的成績,所以認為自己孩子也能那樣。
這就是大家認為的“快樂教育”,針對家長認為的“快樂教育”,曾經有一位北大教授怒斥過這樣的教育行為。因為大家誤認了“快樂教育”背後的東西。
在歐美國家,教育分“兩派”,“平民”一般是快樂教育,因為除了學習還要做家務或工作,沒有更多的時間和金錢去讀書。而有錢的上層社會,對孩子的教育是異常苛刻的,從電視劇或電影裏面都能看到對孩子的就情景。
在我們國家,有錢人或者明星對孩子的教育就特別的重視,從兩三歲就開始學東西了,在電視上看到的孩子特別小就已經登台表演了,沒有經過紮實系統的學習,是做不到的。
如果是採取“快樂教育”,那麼孩子多半的時間都用在了玩耍上面,而對孩子來説不強制孩子學習,那他可以一直玩下去,當覺得自己需要學點東西的時候,也就來不及了。
雖然在早些年,有個別沒有文化的人最後當了老闆,但也是有不少有文化的人在幫着他,而且隨着社會的進步,沒有文化沒有技術的最容易被淘汰。
難道家長想孩子小的時候快樂玩耍,長大了就沒作為或者是啃老嗎?
真正的快樂教育,是讓孩子能主動願意的去學習,這個過程,需要家長去給孩子灌輸學習的快樂和好處,發覺孩子的長處和優點,讓那個孩子以後有所建樹。
對孩子的學習,不是放任孩子學與不學,不要認為學習只是孩子的事情,要明白家長對孩子學習的重要意義。
在我們國家,最重要的考試,高考,不會因為你學習的知識少而出題簡單,也不會因為你家有錢,而不參加高考就讀大學。高考其實就是選拔人才,不合格就會被淘汰。
所以,為了很好地迎接高考,就必須要紮實的知識基礎,而學這些知識又需要時間的。如果家長片面地理解了“快樂教育”,那孩子多半會變得任性,沒有自我,沒有原則,想要後來者居上,估計只是竹籃打水一場空,小時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比如我們熟悉的企業家,王健林、馬化騰、馬雲、劉強東等,都是高文憑,甚至有的還是名牌大學的。而在500強上市公司高管文憑的調查結果顯示,84%的管理者有着高學歷,其中有一半多的管理者是985院校的畢業生。
如果從小讓孩子享受了快樂的玩耍,長大了可能只能在流水線上做着乏味的工作,或者做着體力活,不僅影響着孩子的生活,還影響着他的後代的生活。
那麼家長應該如何引導孩子學習呢?
1、玩耍中學習
平常在陪孩子玩耍的時候,玩具有顏色,有形狀,從這些簡單的方面入手,教孩子認識,並給形狀分類,或者按顏色分類。這些都能帶動孩子的積極性。
當孩子長大了之後,就可以教孩子認識簡單的字母或數字,用數個數的方式來做簡單的簡單的加減組合。或者看繪本講故事,想象圖畫可能表達的意思,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這樣玩耍了,也學到了一些知識,為以後的學習打下基礎。
2、制定學習目標
制定學習目標屬於計劃性學習,一般是從簡單開始,循序漸進。這樣的學習計劃,能讓孩子在一步步學習中,有成就感,有收穫感,而這種感覺會讓人感到開心。
甚至孩子學習到了經驗,看着簡單的能很快做完,而且想要挑戰複雜一點的題。這不僅是孩子的進步,也能讓孩子產生興趣。
制定了學習目標,其實就是幫助孩子明確的要取得什麼樣的文憑。我們預期想要取得什麼樣的文憑,比如大學本科,研究生或是碩士生。
3、嚴格要求孩子完成每天的學習計劃
現在的小學生,老師在為孩子安排每天要做些什麼事情,甚至還發了一張表格讓家長記錄孩子的學習情況,甚至還安排有複習或者是補習不懂的題的時候,這其實就是計劃性的學習。
如果孩子還不能獨立制定學習計劃,那麼家長要幫助孩子,結合孩子的實際情況來,制定計劃,而且必須要完成。雖然過程有些辛苦,但是這都是未來美好的日子的鋪路石。
嚴格對待孩子的學習,也要安排孩子休息的時間,不要總是拿別人孩子來做比較,因為你沒看到別人孩子的付出,用孩子自己做比較,只要一次比一次好,保持在一個較高的水平就是好樣的。
所以對孩子的“快樂教育”,不是讓孩子更多的時間在玩耍,而是在學習中找快樂,並且取得不錯的成績。那樣才能在將來就較強的競爭力,才能更好地適應社會。
今日話題:你會讓孩子先玩耍後學習,還是先學習後玩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