巾幗建功 競綻芳華 ——訪濰城區南三里小學黨支部書記萬慧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王世敏 通訊員 郝培茹 濰坊報道
走進濰城區南三里小學,伴隨着知行廣場上一股股清澈的噴泉和輕盈的課間音樂聲,孩子們歡笑着圍在萬慧校長身邊,“孩子們非常喜歡萬慧校長,每次聽她的傳統文化課程都非常入迷,下課只要看到她就喜歡圍在她身邊。”王梁老師説。
作為濰城區政協委員、南三里小學黨支部書記、校長,萬慧已經從事教育工作30年,2019年濰城區成立了南三里小學黨支部,組織安排她負責學校籌建工作。從那時起,她馬不停蹄跑拆遷、辦手續、做設計,學校建設的工地上教學樓拔地而起,校園裏處處散發的文化氣息,教室裏點點精心設計的桌椅佈置……“白加黑”“五加二”“晴加雨”,萬慧都親力親為。經過三年的努力,學校逐漸走向正軌,萬慧也多次獲得濰坊市學校建設工作先進個人,區優秀教育工作者、區優秀共產黨員等榮譽稱號。
動車組理念 凝聚更強動力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如今動車跑得快,每節車廂都得動起來。“我們提出動車組管理理念,引領學校每名老師往最好的方向奔跑,每個人都擰成了一股繩,核心是‘同向同頻,協調互動,整體驅動,和諧統一’,即讓每節車廂在運行中產生自主動力,由此帶來的最大動力效應產生共鳴,達到教育教學效益的最大化,實現學校的創新發展。”萬慧介紹。
學校以科室、辦公室為單位成立了八個學習小組,每個學習小組由一名黨員擔任組長,他們集中智慧,羣力羣策,使整個學校充滿活力,自建校以來取得了一個又一個豐碩的成果。目前學校獲得山東省綠色校園、山東省優秀班主任工作室、山東省教育系統模範職工之家、山東省甲骨文特色學校等50餘項市級以上稱號,已發展成為省內知名、市內一流、區域領先的優質名校,品牌影響力、社會認可度、核心競爭力不斷提升。
“全面+個性” 培養未來人
“小學教育最重要的是培養孩子良好的習慣,為了促進孩子既全面又個性的發展,我們積極落實國家課程的校本化,如生命教育、傳統文化、科技創新等多種創新體驗課程。”萬慧説道。
南三里小學積極探索新時代的新生活教育。開設德、智、體、美、勞五育並舉的新生活教育課程,學校依託動車文化體驗館開設動車文化體驗課程,講述中國鐵路發展歷程,通過“模擬動車體驗”“創意拼插動車模型”“小小工程師”設計未來新型動車等活動,激發學生創造潛能、培養動手能力,增強民族自豪感。梳理學校資源、社會資源、網絡資源,提高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動手實踐能力,打造尚美才藝課程、勞動體驗課程、陽光健康課程,培育“全面+個性”的學生。
建立名校 培養名師
大學之大,非有大樓,乃有大師。建校三年以來,依託濰城便利的地理位置和優越的師生資源,南三里小學不斷打造基礎設施完備、環境優美的辦學環境,堅持抓好教學改革、師資隊伍、五育並舉,廣大師生以校為家,形成濃厚的教學氛圍。
“我們與曲阜師範大學課程研究中心合作,不斷提升教師的專業能力和課堂效益,旨在培養名師,建立名校。”萬慧説。為引導教師適應學教評一致性課堂改革,學校首先從更新理念和學習理論抓起,購置大量理論專著,採用個人自學、分組學習、閲讀圈等形式組織教師學習。同時,學校統一組織全體教師參加專題講座和學教評一致性培訓,聘請專家多次到校就學習目標敍寫、如何進行學情分析、評價任務的設計等作專題報告,努力構建“輕負擔、高質量”的課堂,從根本上落實當前“雙減”的要求。
智慧家長 樂享家校共育
與孩子一起成長,陪伴和溝通非常重要。萬慧説:“在兒子小的時候,我便經常與他一起讀書,我的第一本教子書是武漢馮德全教授的《零歲方案》,隨着兒子的不斷成長,書店裏家庭教育專櫃的所有書目我幾乎都翻過,大部分都會買回家仔細閲讀。初中時,孩子也曾經有過叛逆期,為了更好與孩子交流,我會經常通過寫信的方式給他講一些勵志小故事,遇到解不開的問題我也會偶爾寫個小紙條放在他的枕頭下,幫助孩子樹立信心,擁有積極心態。”一個個幽默小故事就像加了“營養餐”一樣,讓兒子感覺非常開心、充實而有意義。
除了讀書學習,萬慧還會結合學校課程設置和節奏,與學校共同配合,確保孩子的學習生活張弛有度。“我們陪伴他從5歲開始打乒乓球,每天都會堅持2小時,不僅增強了體魄,也磨鍊了他堅韌拼搏的意志力。高三學習壓力大,很多時候我們幫不上他的學習,根據學校的課程時間我們會經常給孩子送去愛心餐,陪他坐在樹蔭下話家常,這些自然陪伴和健康生活的疏導方式也很好的幫助他緩解了學習上的壓力。”
在萬慧的悉心陪伴下,2017年她的兒子以優異成績考入清華大學,獲得北京市優秀畢業生、清華大學優秀畢業生、國家獎學金等諸多榮譽,現在本校讀博士二年級,2022年萬慧也被評為省智慧家長。
今年以來,濰城區旨在辦好羣眾滿意的教育,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教育,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正如萬慧所言“作為教育行業的政協委員,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下一步,濰城區將辦好更有高度、更有精度、更有温度、更有力度的學校教育,為加快打造中心城區高質量發展新增長極作出新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