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們的博易談歷史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我們都知道中國是由56個民族族組成的大家庭,其中漢族人佔絕對的多數。根據我國第六次人口普查的結果顯示:我國漢族人口有12.26億,約佔總人口的91.51%,各少數民族人口1.14億,約佔總人口的8.49%。
漢族不僅是我國的人口最多的名族,他也是全世界人口最多的名族。排名第二的是印度斯坦族,他還不到漢族人口的一半多,只有約5.7億人。接下來就是英格蘭人,他的人口約2.6億;然後是孟加拉族,其人口約2.7億。還有阿拉伯人和馬來族,他們的人口分別為約2.3億和1.2億。漢族人是如何在東亞大陸發展成世界第一大民族?小編今天就來為大家揭秘。
民族意識起源早
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中國很早就進入了文明時代。早在部落制時期,堯舜就將炎帝和黃帝視作共同的祖先,這就是“炎黃子孫”的來歷。這種傳統也延續到了周朝。到春秋戰國時期,“華夏”的族名就慢慢出現了。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當時的族羣基礎就是華夏族,華夏的族稱自然也得到了沿用。漢朝以後,特別是南北朝以後,周邊的各少數民族羣體習慣將中原的人民稱作“漢人”,“漢人”就逐漸成為“華夏”的替代品,這一習慣也被中原人民自己所接受並沿用至今。
文化與血統的吸收
從秦漢到清朝,中國在“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中循環了很多次,但這並不影響中發展成為高度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步伐,從某種意義上講這種“反覆”還助推了漢民族的壯大。
這是因為無論朝代如何更迭,統治者是漢人還是其他少數民族,漢族人始終是佔絕對多數的。人口的絕對優勢就可以轉化成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面的強勢。清朝就是很好的例子,滿族人入關後,他們為了更好地鞏固自己的江山也不得不學習漢語,瞭解漢人的風俗,聘用漢人為官。
在漢族人與周邊少數民族融合的過程中主要有兩方面的力量在發生作用。一方面是邊疆的少數民族向內地依附,中原王朝強盛時,少數民族就向內遷徙。在此過程中,多數少民就完全融入到漢族羣體當中,成為漢族人;剩下部分雖仍保持其民族原來的特徵,但也不可避免地吸收了漢族的血統與文化。另一方面是漢族向外擴張,每朝每代都有派軍隊和平民駐紮,開墾邊境,這些漢人通過與當地各民族通婚,傳播了漢族的文化與血脈。
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
中國人幾乎佔領了東亞大陸最好的土地。這片土地氣候四季分明,雨水充沛,資源豐富,地大物博。這兒有長江和黃河,她們孕育了華夏民族;還有世界上最大的平原之一,生產的糧食養活了世世代代的漢族人。中華民族延續至今有多方面的原因,其中關鍵的還是我們始終堅持團結一致的民族精神。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説説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説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