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江蘇省連雲港市設立的首批11家普惠托育試點陸續開始運營,切實減輕家庭撫育0到3歲子女的負擔。圖為連雲港市海州區新海街道小紅花托育中心的小朋友在老師指導下做遊戲。耿玉和攝(人民視覺)
近年來,內蒙古呼和浩特市玉泉區以居家和社區綜合養老服務中心為載體,為老人提供休閒娛樂、基本醫療、餐飲等服務。圖為3月27日,老人在玉泉區四里營西社區綜合養老服務中心練習聲樂。丁根厚攝(人民視覺)
3月26日,北京首厚大家朝陽養老社區為老人們開設手機攝影課,豐富老人們的精神文化生活。圖為一名老人與工作人員自拍。新華社記者 才 揚攝
老年人越來越多,今後誰來照護?幼兒園建得不少,但3歲以下的嬰幼兒托育服務去哪裏尋?“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以“一老一小”為重點完善人口服務體系,勾勒出充滿民生情懷的發展藍圖。
“支持200萬户特殊困難高齡、失能、殘疾老年人家庭實施適老化改造”“每千人口擁有3歲以下嬰幼兒託位數由目前的1.8個提高到4.5個”“開展100個兒童友好城市示範”……看到這些目標措施,不少居民充滿期待,“找準咱們生活中的短板啦!”
“適老化改造”讓居家養老也從容
在中國老年羣體中,居家養老仍是主流養老模式。在此背景下,一方面,“十四五”規劃綱要針對居家養老、社區養老需求,提出支持家庭承擔養老功能,推動專業機構服務向社區延伸、公共設施適老化改造等;另一方面,規劃綱要針對機構養老需求,提出擴大養老機構護理型牀位供給,養老機構護理型牀位佔比提高到55%,更好滿足高齡失能失智老年人護理服務需求等。
“我不願意去養老院。即使我願意,孩子們也不答應。”年過八旬的北京市民王奶奶生活基本能夠自理,但患有多種慢性病,需要經常去醫院開藥、打針等。
提起養老服務,王奶奶的想法是,家政機構的服務項目更加多樣化,標準化程度提高,讓不同年齡段、不同程度自理能力的老人能選擇適合自己的居家養老服務。“多數老人不需要24小時專人照顧。在我們小區,老人們就想了個辦法:住同一單元的兩三個老人共同僱一位阿姨,每天定時到各家做飯、打掃衞生。遇上洗澡、去醫院等無法獨立完成的事情,也可以幫忙。”王奶奶説。
“老人骨頭脆,即使身體硬朗,也怕傷筋動骨。恢復慢不説,還會加快身體機能老化,許多病跟着就來了。”趙老師是北京某高校退休教授。在他看來,老年人最怕摔跤,年齡越大越是“摔不起”,做好家庭適老化改造,安裝扶手、欄杆等輔助器具等特別重要,“十四五”規劃綱要明確的相關設施適老化改造非常及時。
許多老人注意到規劃綱要以專欄形式提出的一系列目標:支持200萬户特殊困難高齡、失能、殘疾老年人家庭實施適老化改造,配備輔助器具和防走失裝置等設施;支持500個區縣建設連鎖化運營、標準化管理的示範性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網絡,提供失能護理、日間照料以及助餐助浴助潔助醫助行等服務;支持300個左右培訓療養機構轉型為普惠養老機構、1000個左右公辦養老機構增加護理型牀位,支持城市依託基層醫療衞生資源建設醫養結合設施。
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陸傑華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規劃綱要專欄提出的五方面舉措,特別注重對特殊羣體的覆蓋,兜底性和針對性強,試點價值高,真金白銀足。這些舉措如能達到預期效果,有望在全國範圍內得到推廣,使更廣泛的人羣受益。”
兒童友好城市助家長們輕鬆育幼
家有年幼子女的家長們期待社會發展也能“適兒化”。
“公辦幼兒園‘一位難求’,民辦園入園貴,條件卻比公辦園差不少。”王麗和丈夫從南方老家來到北京打工近10年,兒子已經5歲,在離家不遠的一所民辦幼兒園上中班,每月花費3000餘元,超過了家庭月收入的1/3,令經濟本不寬裕的小家庭捉襟見肘。
“3歲以下幼兒托育機構不多,孩子上幼兒園前只能靠老人照顧。”潘偉和妻子是同縣老鄉,畢業後到深圳發展,育有一個1歲半的男孩。由於工作繁忙,兩口子將父母從農村老家接來幫忙帶娃。“爸媽歲數大了,身體也不好,兩代人帶一個娃尚且力不從心,哪還敢生二胎?”潘偉説。
公辦幼兒園入園難、民辦幼兒園入園貴、0-3歲嬰幼兒托育機構少……這些問題都有望在“十四五”期間得到解決。
規劃綱要提出,將在“十四五”期間大力發展普惠托育服務體系,積極發展多種形式的嬰幼兒照護服務機構,並將“每千人口擁有3歲以下嬰幼兒託位數由目前的1.8個提高到4.5個”列入“十四五”經濟社會發展主要指標。
此外,規劃綱要以專欄形式提出開展100個兒童友好城市示範,加強校外活動場所、社區兒童之家建設和公共空間適兒化改造,完善兒童公共服務設施;支持150個城市利用社會力量發展綜合托育服務機構和社區托育服務設施,新增示範性普惠託位50萬個以上。
“兒童友好城市”是個新詞彙,引起年輕父母們的關注。擁有2個學齡前孩子的上海媽媽張琳這樣理解:“‘兒童友好’要體現在細節上:公交車和地鐵上有兒童座椅和兒童扶手嗎?公園裏有專供3歲以下幼兒進行活動的場地嗎?公共場所有維護狀況良好的母嬰室嗎?這些都需要進行‘適兒化’改造。”
“規劃綱要提出增強生育政策包容性,這建立在政策和配套設施不斷完善的基礎上。要讓老百姓‘生得起’且‘養得起’,就必須大力發展質優價廉的普惠性托育服務,同時重點發展0-3歲嬰幼兒托育、3-6歲兒童托育等服務,降低撫養孩子的時間成本和經濟成本。”陸傑華指出,規劃綱要聚焦“一老一小”羣體當前的最迫切需求,涵蓋養老、托育、醫療等多個方面,非常及時。
加快建立“一老一小”工作機制
細讀“十四五”規劃綱要,發展“一老一小”相關事業產業的關鍵詞真不少。規劃綱要提出,加快發展養老、托育等服務業,擴大覆蓋全生命期的各類服務供給,推動家政服務業與養老托育等融合發展;推動養老托育等消費提質擴容,加快線上線下融合發展;構建網格化管理、精細化服務、信息化支撐、開放共享的基層管理服務平台,推動養老托育等便民服務場景有機集成和精準對接;聚焦養老、撫幼等重點領域,推動數字化服務普惠應用等。
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下發通知,要求做好《國務院辦公廳關於促進養老托育服務健康發展的意見》貫徹落實工作,要求地方各級政府加快建立健全“一老一小”工作推進機制,並明確將建立“一老一小”服務能力評價機制,探索開展各地區養老托育服務能力評估。
“解決好‘一老一小’問題,要紮實打好基礎,充分發揮政府和社會的作用。”陸傑華指出,以“一老一小”為重點完善人口服務體系,首先應健全相關制度安排,強化兜底服務;第二,在保證基本公共服務供給水平的基礎上,發展專業化、社會化、較高質量的養老托育事業;第三,發展標準化、規範化、市場化的養老托育產業,滿足多層次養老托育需求。
目前,在更好服務“一老一小”羣體方面,各地正在真抓實幹。
上海計劃新增150個普惠性托育點和至少150個托幼一體托育點,到2022年底實現全市街鎮普惠性托育點覆蓋率不低於85%。湖南長沙創建兒童友好型城市三年行動取得良好成效,兒童友好設施不斷完善。福建為省內散居特困、低保家庭中的80週歲以上高齡老年人和失能半失能老年人提供家庭適老化改造,以降低老人在家發生意外的風險。
陸傑華指出,“一老一小”羣體將長期成為國家和社會的重點關注羣體,“十四五”時期則是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重要機遇期,應抓住時機,從體系建設的重點、羣眾關切的熱點和難以解決的堵點着手,儘快對人口服務體系進行完善。
“服務‘一小’,應推動制定並完善相關標準和規範,吸取有益的試點經驗,為相關頂層設計提供重要參考,儘快複製推廣並上升為制度層面。服務‘一老’,應聚焦居家養老和社區養老這部分需求,強化農村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此外應重點關注老年人心理健康,更好滿足老年人精神文化需要,積極探索智慧養老、醫養結合等新模式。”陸傑華説。(記者 汪文正)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21年04月06日 第 11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