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新聞聯播】;
根據《關於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實施“乙類乙管”的總體方案》,結合教育系統實際,日前,教育部應對新冠病毒感染疫情工作領導小組印發《學校新型冠狀病毒感染防控工作方案》。要點如下↓
調整優化校園檢測策略
高等學校不再開展全員核酸篩查 ,對校內重點人員按照有關規定開展核酸或抗原檢測。
除跨地區返校入學外,高等學校師生出入校門和校園公共區域不要求提供核酸證明 ,其他外來人員進入校園的健康查驗辦法,由屬地或學校徵得屬地同意後作出規定。
根據實際需要和當地條件,中小學校和幼兒園開展師生篩檢、輪檢、抽檢等適宜的核酸檢測,師生出入校門無須提供核酸證明,其他外來人員進入校園須提供核酸證明。
科學安排教育教學方式
沒有疫情的學校開展正常的線下教學活動。
疫情流行期間,中小學校、幼兒園採取嚴格的封閉管理,高等學校可實施分區管理。
高等學校校內發生疫情後及時採取減少人際接觸、實施線上教學、調整教學安排等疏散人員措施。
中小學校以班級為單位,出現感染者後,由學校所在縣(區)級教育行政部門會同衞生健康、疾控等部門提出並實施防控措施。
幼兒園出現感染者後,可採取臨時關停措施 。疫情解除後,要及時恢復正常教育教學。
增強校園疫情防控能力
高等學校校醫院要統籌管理全校醫療資源,創造條件設立發熱門診和隔離就診區 ,實行24小時值班值守制度,公佈熱線電話或在線服務窗口,提供師生醫療諮詢服務。
按照分級分類收治原則,細化校內感染者分級診療辦法 ,普通型病例轉診至亞定點醫院;以肺炎為主要表現的重型、危重型病例和需要進行血液透析的病例,在定點醫院集中治療;以基礎疾病為主的重型、危重型病例,轉診至有救治能力的三級醫院。
加強師生健康監測,師生入校時測量體温,發現發熱症狀師生及時採取留觀等相應措施。有發熱、乾咳、乏力、咽痛等症狀的師生,不得帶病到校工作和學習 。
學校按照人口總數的15%—20%動態儲備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相關中藥、對症治療藥物和抗原檢測試劑,人口總數較多的學校可酌情增加。
儲備足夠的口罩、消毒用品、安全測温設備等常用防疫物資 。防疫物資要保有1周以上的儲備量,建立穩定保供渠道,保證應急情況下足用適用。
有條件的地方和學校可通過適當減小班額,加大桌椅間距等方式,保持安全距離。加強學校食堂、圖書館、體育館等公共場所的人員管理,從嚴管理大規模人員聚集活動 。加強食品和飲用水安全管理。
按照屬地疾控部門部署組織開展師生疫苗接種 ,保證老年教職員工和低齡兒童接種率和安全,努力做到“應接盡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