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説高考中要增加開放性試題,有的人説,有利於提高素質教育水平,減少死記硬背。這種觀點其實就是沒有透過現象看本質。教育部出台這樣的意見,歸根結底,是真的沒辦法了。在傳統高考命題方式下,學生跟命題老師的攻守戰中,學生已經完全佔據了上風。
也就是説,不管出題老師如何出題,一大批學生都能迎刃而解,高考試題的區分度在一步一步散失。再不改革,增加開放式試題,那麼隨着出題規律的破解,還會有更多的高分考生出現,那高考的試題權威性也就不復存在了。
所以你會看到,近幾年的高考,高分層出不窮,以前670分以上,都是鳳毛麟角,現在甚至有學生能突破730。700分以上的考生也很常見。
記得去年,一個讀者找我,他參加了高考,超出一本線30多分,問我該填哪些學校,因為很多稍微好點的大學都報不了,我就説,要不你看看華中農業大學,畢竟我2011年參加湖南高考的時候,華農分數並不高,所以我上了。結果這個讀者跟我説,你開什麼玩笑,華農在我們省必須超一本線五六十分才行。
這就把我嚇了一跳,我想,華農這些年的發展也還沒這麼快吧。那原因是啥,無非就是部分二本改一本增加了名額,同時學生整體考試能力,尤其是尖子生的考試能力提高了嘛。
教育部也發現了這個現象,所以也在想辦法改變,讓區分度提高。但在傳統題型中,發揮的餘地不多了,那就只能出新題,不按常理出牌,增加主觀性題目。
比如我們湖南高考,以前語文是有很多客觀題的,拼音、成語運用、病句修改,句子填充等等,我那年高考,我就全拿了滿分,因為只要把考綱吃透,這些客觀題就是送分題。現在湖南高考中,這些題都沒了,全部變成了閲讀題,難度肯定就提高了。
但這些題,你説能提高素質嗎?我看不能,還不如多記幾個成語對人的影響大。
所謂的開放性試題,也就是所有人都沒做過的題型,你們都沒辦法準備,規律也沒辦法總結,等你們發現規律的時候,我又換其他的題型來考。
這種情況下,考的就是平時的綜合實力了,但你綜合實力再高,面對突然出現的新題型,也會發蒙,多多少少會影響發揮。這樣大家的區分度就出來了,最厲害的一批人,分數高,中間的人,能做出一部分,還有人得個20%的分數,其他人一分都不會。幾個這樣的題,就把區分度提升。
這本質,是一種出題策略,跟素質教育什麼的,其實不沾邊。應對這樣的試題,也很簡單,確保基本功,把其他傳統常規題拿下也就天下太平了。至於開放性題,能拿多少拿多少,不強求,這樣你考個中上水平的大學,肯定是沒問題的。不要被這種改革嚇到了,都是紙老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