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晉十六國成漢國的奠基者李特:流民的華麗轉身

一、入川流民中,有一個因為個人魅力而成的首領

公元298年9月,由於關中氐族齊萬年造反,給關中一帶造成了很大破壞,人禍總是伴隨着天災,頓時饑荒遍野。一時間,陝甘南部天水、略陽等地的數萬户流民大量湧入四川,這些流民本無組織,但同命相憐,在逃難路上,大家一路互幫互助,相互救濟,一路下來,這支隊伍便自然而然有了首領,他們是李特、李庠和李流三兄弟。

東晉十六國成漢國的奠基者李特:流民的華麗轉身

《晉書》中記載,李特三兄弟的祖先本為川東苗人的後裔,漢末時遷到漢中為匪,幹着打劫的勾當,曹操平定漢中時,李特的祖父率手下五百人歸順,被曹操封為將軍,並舉家搬到略陽定居,父親李慕,為東羌獵將。

李特同志的家庭成分,算是體制內人。李特本人“身長八尺,雄武善騎射,沈毅有大度。”;三弟李庠“才兼文武,弓馬便捷,膂力過人。”;四弟李流“少好學,便弓馬。”其中最厲害的是三弟李癢,精通兵法,又懂得收買人心,堪為帥才。

李特三兄弟一路上對流民極其照顧,仗義疏財,既是慈善家,又是及時雨,對有疾病的,兄弟們出錢治病;吃不上飯的,兄弟們提供一日三餐;掉隊的,兄弟們提供馬匹和轎子。

自古“蜀道難難以上青天”,在今天來看,陝甘進川之路,也是極其不便的,必須通過秦嶺,一路崇山峻嶺,車禍不斷,當年更是野獸出沒,人煙稀少,而且天氣寒冷,流民們拖家帶口,老弱婦孺眾多,可想而知一路的飢寒交迫與艱難困苦,一般人都難以想象,而李氏兄弟要一路跟着流民做慈善,帶了不少金錢和物資不説,還必須保證這些金錢和物資不被流民們哄搶,因此還要帶上不少家丁。

流民隊伍到了劍閣,李特看劍閣之雄壯,不僅長嘆:“唉,當年劉禪有如此險要之地,易守難攻,卻自縛投降,真是個庸才。”

東晉十六國成漢國的奠基者李特:流民的華麗轉身

李特能看出劍閣的價值,説明了他的戰略眼光,而能發出如此感嘆,又説明了他的志向,有志向又有戰略,就可以得出結論:李特是有雄才大略之人。於是,李特三兄弟成了流民們主心骨,李特漸漸地成了這支隊伍的領袖。

領導有兩種類型,一種是帶委任狀上任的領導,行使上面給予的權利,這種人不一定受到下面人的認可;另一種卻並非上面認定,而是在羣眾中由於個人魅力和威信而產生的,這種人是羣眾真心擁戴的,有着無比的號召力。

李氏兄弟就屬於第二種。

“天下未亂蜀先亂,天下已治蜀未治。”李特入川后,一場動亂從天府之國的四川發起。

二、失敗的職業經理人和失敗的老闆

李特入川時期,正是西晉八王之亂的中期。趙王司馬倫殺了賈南風正做着當皇帝的準備,他的謀主,野心勃勃的孫秀進行了大刀闊斧的人事變動,其中有一項就是對四川人事的變動。

東晉十六國成漢國的奠基者李特:流民的華麗轉身

孫秀將原益州刺史即四川省長趙廞調往京城任皇后的侍衞官大長秋,而將成都內史耿滕也就是現任成都市長升為省長。這樣的變動引起了趙廞的恐慌,趙廞本為賈后的親戚,他想在此敏感之時招自己入宮,最擔心朝廷對自己下手,與其坐等受戮,不如割據自重,於是開倉振糧,招兵買馬。

恰逢這時,李特兄弟率流民入川,為壯大自己的力量,趙廞便收編了這支流民,他殺掉耿滕,自封為大都督、大將軍和益州牧,大肆徵招人馬,並召集周圍縣郡的官員歸附,一時間關中和四川地區連成一片,人馬擴充至上萬餘人。

李特三兄弟中最為趙廞器重的乃是老三李癢。趙廞既要和朝廷對着幹,自然有心網絡人才,李癢精通兵法,正是打天下用得着的人才,受到趙廞的喜愛,常常在自己的親信面前將李癢比做關、張二將,並封李癢為威寇將軍,陽泉亭侯,命他率領從流民中招募的萬餘精壯,截斷自陝甘進川的通道,拱衞川北。

李癢不愧是東羌名將,其手下萬餘精壯,本是由流民挑選而來,這幫流民過慣了自由自在遊手好閒的生活,應招入伍也只是為了吃飽飯,因此有組織無紀律,李癢宣佈軍紀後當場斬殺三位不服從命令者,頓時整個部隊為之肅然。

東晉十六國成漢國的奠基者李特:流民的華麗轉身

冷兵器時代,各將官所帶的軍隊都用旗幟書寫自己的姓氏以示區別,而李癢軍沒有錢買布,只用長矛當旗幟來進行訓練,卻依然軍容嚴整,隊伍絲毫不亂。

旁人看來,有李癢守衞川北門户,趙廞大可高枕無憂。

可是趙廞並非雄才,也無大略,此刻他內心卻是擔憂得很,他憂的不是北方來的朝廷軍隊,而是李癢。

《晉書》上載,趙廞“惡其(李癢)齊整,欲殺之。”李癢訓練這支軍隊是為趙廞做事的,卻因為這支軍隊太強而引起趙廞嫉恨。

從某方面來説,李癢是個失敗的職業經理人,他沒有想到自趙廞給了他一系列頭銜並將一幫陝甘子弟全數託付他時,就是對他不放心的開始,也正是他應該韜光養晦的開始,可惜他沒有這麼做。

趙廞也是個失敗的老闆,初創時期,需要的正是李氏三雄這樣的人才。雖然李氏三雄絕非善類,即使要“弓鳥盡,角弓藏”,至少也要在局勢穩定之後,趙廞在錯誤的時間做錯誤的事,焉能不敗?

手下有了萬餘精良的子弟兵,李癢興沖沖的去找趙廞,他要求趙廞起兵伐晉,這讓趙廞感到更加恐慌,二話不説,當場將李癢及其子侄宗族三十餘人誅殺。

趙廞如此輕率的決定,使得李特、李流兄弟很生氣,後果很嚴重,很快的,兄弟二人率兵自綿竹殺入成都,趙廞軍根本抵擋不住,立刻渙散,趙廞帶着老婆逃跑,路上被隨從所殺。

東晉十六國成漢國的奠基者李特:流民的華麗轉身

最大的受益者是朝廷,不費一槍一彈便解決了趙廞。

類似這場內耗,長期存在於中國各個領域,只不過嚴重程度不同而已。

三、朝廷的好事,被地方官變成了壞事

李特兄弟討伐趙廞有功,朝廷通電嘉獎,封李特為宣威將軍,長樂鄉侯;李流為奮威將軍,武陽侯。參與討伐趙廞的流民子弟兵皆各有封賞。同時,還有一道命令,即令李特兄弟帶所有流民返回陝甘原住地。

這個決定應該説是正確的,讓流民返回原駐地,有助於維護統治,而且此次朝廷的獎賞極為慷慨,賜二李以侯爵,而且以下的各色人等皆有封賞,這個時期,正是這個國家的物質越來越貧瘠的時期,中央政府能給以這個獎勵是非常難得的,也可以看出中央政府對二李的重視。

東晉十六國成漢國的奠基者李特:流民的華麗轉身

可是,這個國家又遇到一個千年擺脱不了的宿命,那就是官員體系的腐化。

廣漢太守辛冉,將朝廷的嘉獎令壓住不發,不但將賞銀全數納入自己手中,反而還打起了流民手中錢財的主意,四處設置關卡,專門搜索流民錢財。於是,流民們紛紛投向李特兄弟二人,一時間,兄弟二人聚集人馬近三萬餘人。好事被辛冉攪成了壞事。

10月的初冬,天氣轉冷,富有軍事經驗的李特對廣漢太守辛冉不敢懈怠,他調整部署,設立南北二營,李特在北,李流在南,兩軍互為犄角,秣兵厲馬,日夜操練,以防止意外事件發生。

廣漢太守辛冉和蜀郡太守李苾商量,擔心李特部尾大不掉,想乘李特未成氣候之時將其殲滅,便率所部三萬人對李特部發動突然襲擊。李特早有準備,設下伏兵將二人擊退,殺傷俘獲甚多,並將所殺將領首級送給辛、李二人。

此次戰役,李特軍士氣大振,更可怕的是,讓李特看到了官軍的虛弱,也由此開始自封為將軍,向朝廷宣戰。

東晉十六國成漢國的奠基者李特:流民的華麗轉身

李氏兄弟自知自己這支隊伍來自陝甘,相對當地川人來説是客軍,要在四川立足,必須取得當地川人的支持,所幸無論流民客軍還是當地川人,都深受當局剝削之苦,二者有相同的利益訴求,因此不難和睦相處,李特更是拿出漢高祖那一套,對川人約法三章,同時開倉振糧,各級官員遵紀守法,秉公辦事,同時加強對部隊的約束,大力宣揚軍民魚水情誼,使得軍民關係融洽,青年們踴躍參軍,這支部隊立刻得到發展壯大。

公元301年,李特開始主動出擊,率軍一舉拿下廣漢、德陽,進逼成都。

這一年,司馬冏起兵誅殺司馬倫,京城的老百姓們歡歌載物,迎接司馬冏進京。

四、從流民到諸侯

李特雖然進逼到了成都,但在其兇悍的外表下卻有很大的弱點,其本質還是一股由難民組成的流寇,沒有建立起鞏固的根據地,他攻下的廣漢、德陽兩地,很快又放棄,這種流寇式的行為雖然來去如風,飄忽不定,但沒有穩定的後方接濟,一旦不能就地補充,也很容易失敗。此時,如果朝廷重視,稍微派一支能戰之軍圍剿,李特就成不了氣候。

但此時司馬冏輔政,引起各宗室親王的不服,他們都將精力放在角逐洛陽的天下第一“權”,都沒有精力關注巴蜀一隅,因此用於進剿李特部隊的力量有限。即便這樣有限的力量還遭到地方長官的截留,將一部分納入自己的私人武裝,如此一來,李特想不壯大都難。

東晉十六國成漢國的奠基者李特:流民的華麗轉身

朝廷的懈怠,也讓李特有時間進行整編,他在進兵成都之前,將自己的隊伍做了調整,建立一套嚴密的組織機構,任命了一批文武官員,這樣一來,原本一盤散沙的難民被緊密的組織起來,成了有組織有紀律的隊伍,而這樣的隊伍,其戰力得到了空氣提升。

李特在切實加強自身幹部隊伍建設之時,更注重周圍老百姓的民生問題,為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進社會的公平正義,李特命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努力使轄區內老百姓得到救助。對此,《晉書》中有記載:

“施捨振貸,禮賢拔滯,軍政肅然。”

一時間,蜀地百姓民心皆屬李特,當地流傳的一句民謠很能説明問題:

“李特尚可,羅尚殺我。

”羅尚就是成都太守。

一切安排妥當,李特轉而進兵成都,太守羅尚忙向四方求援。成都畢竟是西部重鎮,為此,長安的河間王司馬顒派出了援軍,由督護衙博率領進川,加上廣漢太守張微和在新繁的羅尚督護張龜,川內可用於野戰的軍隊有三路。

從態勢上看,李特可謂岌岌可危,若三路軍會合於成都城下,與城內部隊一同內外夾擊,四川的問題,或許就此一戰便可解決。

但三支部隊卻都在心中打着自己的小算盤,只想保存實力,指望着別人去拼命,自己坐收漁人之利,如此一來,戲劇性的場面出現了。

衙博進駐距離成都200多里的梓潼便按兵不動;

張微進駐距離成都100多里的德陽後按兵不動;

張龜進駐同樣距離成都約100多里的新繁也按兵不動。

這三支部隊的行動,讓敏鋭的李特看到了漏洞,立刻命自己的二兒子李蕩及三兒子李雄率軍奔襲梓潼;自己親率一支軍進攻新繁之敵;主力不動。

東晉十六國成漢國的奠基者李特:流民的華麗轉身

李特斷定德陽之敵不會出動,因此他放心採用各個擊破策略,調動軍隊對付兩路。

李特率軍輕取新繁不説,他兒子李蕩的動作卻堪稱經典,真是虎父無犬子。

李蕩少年英雄,受命後一路隱蔽行蹤,快速往梓潼殺來,臨到梓潼時,李蕩便兵分兩路,一路於梓潼北面的陽沔設伏,一路強攻梓潼南面.梓潼城內的衙博料不到李蕩突然在此時出現,一時被打個措手不及,軍心動搖,不久城門便告失守,衙博忙命往北撤退,衙博是關中客軍,撤退倒是快,很快便往北逃去,結果在陽沔被李蕩佈下的伏兵擋住去路,幾經衝殺之後,折損不少人馬,衙博組織敢死隊突圍,與李蕩激戰數天,又折損大半人馬,後終於突出包圍往葭萌方向而逃,而李蕩則在後緊追不捨。

若打敗衙博或者取了衙博的人頭,也只能證明李蕩打仗厲害,而打仗厲害者比比皆是,但李蕩卻與眾不同,此人有勇有謀,富有戰略眼光,在追擊過程中一路解放了閬中、漢德等不少城市,而李蕩則親自擔任被解放城市的臨時市長,該撫卹的撫卹,該安撫的安撫,當地的百姓由當初的人心惶惶很快便安定下來,讓這些城市得以用最快速度恢復正常秩序,受李蕩威名所震,中江太守主動來降,李蕩安頓好這幾個城市,又恢復了自己的武將角色,繼續向衙博所在的葭萌進攻,衙博此時已被李蕩嚇破了膽,一聽李蕩來到,丟下部隊便逃,其帶來的關中子弟見主將已逃,自己羣龍無首,軍無鬥志,便集體向李蕩繳械投降。

東晉十六國成漢國的奠基者李特:流民的華麗轉身

李蕩這一路追剿下來,非但全殲來自朝廷的援兵,還解放了川北一大片地盤,更擴大了自己的隊伍,其用兵堪稱如神。

此戰對李特集團的發展奠定了雄厚基礎,公元302年,李特再次進行戰略調整,自稱大將軍、益州牧、都督梁、益二州軍事。這一行為,標誌着流民出身的李特已經沒有了流民的訴求,而開始以獨立的諸侯自居。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4515 字。

轉載請註明: 東晉十六國成漢國的奠基者李特:流民的華麗轉身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