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刀匠老何 hsf2266
腰中鹿盧劍,可值千萬餘——漢樂府《陌上桑》
中國的逆襲王者——馬雲大大曾經説過一句我們耳熟能詳,燃起無數 loser奮鬥理想,勇敢去追夢的話:今天你對我愛答不理,明天我讓你高攀不起。可能許多凡人都三分鐘熱度最終經不起歲月的磨礪,稜角已被磨平。但也不乏有這句話忠實的踐行者,鳳凰涅槃後發出了萬丈光芒。而吳京就是那個最好的代言人。
《戰狼》
從哲學上講:量變是質變的基礎。在吳京憑藉《戰狼2》稱霸中國影壇而票房大賣,邁入人生巔峯的背後,是出道二十多年來無數的付出與汗水。而我也作為其鐵桿影迷單刷了一些過去的優秀作品,2008年吳京闖蕩香港影壇時所拍攝的《奪帥》,裏面那一場對陣洪金寶酣暢淋漓的漢劍格鬥想必引起了當時還想仗劍走天涯的各位對這種大寶劍的極大狂熱。
鑑於當時葬愛家族的餘威猶在,因此請大家尊重一下京哥在本片中的殺馬特造型。
不過不吹不黑,香港被稱為“文化荒漠”這説法在這部影片中得到了最好的印證,羅守耀,李志忠作為總導演和動作導演也許初衷是好的,想借一部有噱頭的動作電影宣傳中華傳統古兵,弘揚中華尚武精神,但電影作為一個巨大的公眾平台,所展示輸出一定要是真實而有依據的道具,一些國內的雙手大圓柄加上硌手的護手再加上八面劍身,看似威武霸氣,實則有點武器格鬥基礎的都看出來這格鬥起來還不如鋼製棒球棍使起來順手,那麼真是的漢劍究竟如何呢,接下來就讓我們去偽存真。
真實漢劍結構圖
從一系列出土或收藏的漢劍我們可以看到,漢代劍雖然也有柄比較長,用於雙手握持的雙手長劍,但實際上更多的也還是單手劍。而非市面上清一色的雙手劍的劍柄。很多對兵器格鬥有興趣的人都會比較有感觸,用於雙手握持的長刀長劍會比單手的刀劍更好上手,感覺也更加厲害,很多人就認為漢劍都是用於雙手握持的雙手劍,就是靠雙手劍才擊敗了匈奴。
漢劍
這當然是對古兵器的主觀想象。實際的情況是在兩漢時期,漢劍和環首刀一樣,大多配以漆盾和鈎鑲使用,作為刀盾兵的常見武器,而在漢武時代充實騎兵後,由於馬鞍還未發明的緣故,一把靈活輕便而又鋒利無比的單手漢劍或環首刀便是騎槍斷裂後劈斬沒有鐵質甲冑防禦匈奴胡騎的神兵利器,簡直可以説是刀刀入肉。而雙手劍和大型斬馬環首刀個別將領和遊俠展示其天生神力,武藝高強的工具罷了,而沒有代表性,大漢的將軍們也不會帶着一羣步兵拿着雙手劍去滿草原的追趕匈奴騎兵了,估計趕上了也快累趴下了,
哪有力氣再正面剛?
衞青、霍去病、竇固、竇憲,一起發表聯合聲明:你傻吧?這鍋灑家不背!
在國內刀圈混得久了也能發現:真實流傳下來的漢代劍幾乎都是四面劍結構,也就是最常見的菱形切面形狀的劍,而非市面上最多的八面漢劍。實際上出土的漢劍絕大多數都是四面劍,而非八面劍。出土的漢劍中四面居多,八面次之,六面最少。雖説八面漢劍也有出土,但是如果提起漢劍就想到八面劍,顯然是一個誤區。實際上八面劍多為青銅劍,以出土的秦代青銅劍居多。這大概是因為青銅相對鋼鐵更脆,所以結構上相對厚重的八面劍結構會更加結實不易折斷,而鐵劍就沒有青銅那麼脆,沒有必要做成更加厚重的八面結構。畢竟八面劍比起四面劍更重,且更不鋒利。但如果四面劍身的漢劍加上血槽的話,那麼這把漢劍就更是國內大師們無稽之談。
出土秦劍大多為青銅材質,八面劍身增強了其堅固性。相比春秋戰國短劍做的更長,但出土時仍有裂紋
和出土漢劍劍格大小一致的簡裝復原漢劍
吳京所使用的那種雙鳥紋劍格確實有文物,也確實如其仿製品一般大,然而出土的地點是南越王趙昧墓,材質為玉,所以有專家推測説,這種大型的玉劍格的實際用途是一種帝王將相離世後用來陪葬的冥器,而並不是大家猜測的身居高位之人身前為了裝13所用的禮器性質的物件。如果此推斷成立,那麼我倒有一個疑問:《新三國》裏陳建斌老師所扮演的曹操整天拿個冥器來指揮青州兵和虎豹騎徵劉討孫是高大導演的惡作劇嗎?
建斌大叔表示我攤上這樣的道具組我也很無奈,幸好寡人演技在線
時勢造英雄,英雄亦反作用於時勢,漢劍作為中國上古時期刀劍精髓的集大者,在漢初所產生的新式工藝“炒鋼法”的助力下,無論是鋒利無比的劍刃還是剛直不阿的劍身,都達到了中國古典武備的巔峯。作為劍中豪傑的它與一個個英雄名將為伍,為秦漢時期中華第一次步入威加海內,四夷賓服的帝國時代立下了汗馬功勞。
崩劍
如今在中國,成年且有男子氣概的男人被稱為漢子,其實最早出自於周邊諸國對手持漢劍,威武雄壯,不卑不亢的漢人使者,兵將以“大漢之子”的尊稱。他們是張騫,是班超,是馬援,是耿恭,但大家去他們的廟堂·塑像旁瞻仰他們時,別忘了看兩眼他們腰間所配那不甚精緻,但卻鋒利實用的劍。
漢劍
更多冷兵器相關精彩,關注“匠人刀劍”
12款精彩絕倫的大刀, 如果選一款大刀做兵器, 你會選哪個?
為什麼古詩中描寫和讚美次數最多兵器是劍, 而不是其他冷兵器?
唐刀VS漢刀劍VS清劍——中國最具代表性的四種刀劍, 你更喜歡哪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