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4年,黃埔軍校剛剛成立,全國各地愛國的有為青年紛紛慕名而來,他們籍貫不一,年齡各異,年齡最大的是範漢傑,當時已經28歲了,而年齡最小的只有15歲,他叫做劉詠堯。
1909年,劉詠堯生於湖南醴陵,他自幼聰慧,13歲從岳雲中學畢業後順利的考入北京的朝陽大學(建國初改名為中國政法大學,後併入中國人民大學),在當時的大學生已經是鳳麟龍角,而他才只有13歲,在當地也是轟動一時。
如果發展下去,他以後或成為民國政法界的一位名人,但他胸懷愛國大志,一年後他棄筆從戎,考入陸軍講武學校,1924年,剛滿15歲的劉詠堯報考了剛成立的黃埔軍校,成為黃埔一期生中最小的成員。
劉詠堯年齡不大,卻是學員中的佼佼者,不但各科成績優異,在二次東征戰役中,劉詠堯擔任衝鋒隊隊長,在戰場上多次負傷仍不下火線,戰後被升為營長,1925年底,軍校要選幾位黃埔優秀畢業生赴蘇深造,而他就是幾位獲選者之一。
東征戰役中的赫赫戰功,留學蘇聯的閲歷,這些都是他以後仕途發展的資本,1927年剛從蘇聯歸國的劉詠堯升為上校團長,並調任軍校擔任政訓處總教官,要知道他此時才只有18歲,聽他受訓的軍校學員,很多比他年齡都要大。
1929年,北伐歸來的劉詠堯調任50師政治部陸軍少將主任,幾個月後進階為中將,20歲就成為中將,這成就恐怕是無人能及了,為何劉詠堯如此年輕就提升這麼快?那是因為他確實有能力,看一看他此後的職位就知道了。
在接下來的十年中,他當過國民政府軍委會政訓處中將處長、創辦過怒潮劇社和《掃蕩報》,這兩個社長都由他兼任,此外還當過復興社中央幹事、國立中央大學教授、湖南大學教授、陸軍大學教授、軍政部抗日遺屬工廠廠長、軍政部軍官總隊總隊長等等,因為職位太多,只列舉一部分。
為何他調任如此頻繁?只因他能力太強,無論什麼工作總能順利完成,所以他就像救火隊員一樣,哪裏有困難,他就奔赴哪裏。
在國軍中,像他一樣優秀的人才是很多的,但是老將沒有好好利用,最終導致大勢已去,1949年底,劉詠堯也隨軍去了台灣。
赴台後,劉詠堯的餘生致力於教育,歷任多所大學教授,在他的影響下,後人都發展不錯,最有名的是他的孫女劉若英,她在音樂和表演方面都有很大的成就,成為紅遍大江南北的明星,她曾表示自己之所以有今天的成就,多虧這些年祖父對他精神上的鼓勵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