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緒和溥儀中間,其實還有一皇帝,僅當了三天就被廢,活到1942年
作為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清朝和今天相隔不過110多年,因此它也是大夥最為了解的一個王朝。在清朝的正史上一共記載着12位皇帝,包括建立後金的努爾哈赤,創建清朝的皇太極,再到清朝末年的宣統帝溥儀。如果從順治皇帝入關開始算,那麼清朝則有十個國君。
其實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光緒和溥儀之間,清朝實際上還出過這麼一位皇帝,活到了1942年,名字聽着還很耳熟,他的名字,叫做愛新覺羅·溥儁(jùn)=,不過無論是史學家,還是清朝宮廷本身,都並不承認他,這件事情,恐怕還得從戊戌變法之後説起。
眾所周知,晚期最高權力的執掌者,其實是慈禧,隨着光緒皇帝的慢慢長大,慈禧實際上也在逐漸交出權力,慢慢的讓光緒皇帝執掌朝廷,包括洋務運動,就是在光緒和慈禧的雙重支持下弄起來的。
然而光緒的執政理念,比起慈禧則要更加激進的多,中日甲午戰爭正是光緒力排眾議,堅持宣戰,而在戰爭失敗後,痛定思痛的光緒又籠絡維新派,決定展開變法。光緒和慈禧,因為理念的不和,關係也慢慢地產生了裂痕,
戊戌變法違背了慈禧等守舊派的利益,同時其中的一些理念也確實讓人瞠目結舌,比如要求中日合邦,賣中國偏遠土地與英俄獲取變法資金,這些觀點不成熟而且危險,維新派更是做了一件蠢事,那就是想聯合袁世凱刺殺慈禧,這也就直接導致了1898年11月戊戌政變的發生。
而慈禧重新將給光緒的權力收了回來,自己獨攬大權,她心中也清楚,自己和光緒皇帝的關係,已經不可能回到以前,而且自己年長,比光緒早去世的話,那麼光緒又會重新獲得朝政大權,因此,慈禧開始物色她滿意的繼承人,企圖逼迫光緒下野。
在1899年,14歲的溥儁逐漸進入了慈禧的視野,溥儁是端郡王載漪的次子,嘉慶皇帝的曾孫,而他的母親,又是慈禧的侄女,血統的純正,加上孃家人的勢力,溥儁年紀不大,方便她操控,這些因素,導致了慈禧做出扶持溥儁登上九五之位的決定。
因此在當年的12月,溥儁便奉慈禧太后的懿旨,過繼給同治皇帝為嗣,奠定他儲君的身份,同時賞賜頭品頂戴,號“大阿哥”,從此溥儁在宏德殿讀書,師傅正是同治皇帝的岳父崇綺。
1990年,慈禧開始溥儁即位的着手準備,在正月初一,溥儁被帶到了大高玄殿,奉先殿向列祖列宗行禮,按照慣例,這可是隻有光緒才能乾的事情,從此溥儁正式承擔起了皇帝的職責,此個消息一出,立刻引起民間的廣泛爭議,然而慈禧還是不管不顧,她還是在新年中,改年號為“保慶”,並且要舉行“光緒帝禪讓典禮”。
不過這個消息,卻激起了無數人反對,各國列強紛紛進行干涉,就連慈禧本身的守舊派大臣,也力言廢除光緒帝不可,慈禧看見反對聲音這麼大,只好將廢立之事暫時作罷,溥儁當了三天皇帝就被匆匆廢除,而之後,又發生了義和團運動,導致八國聯軍侵華,這起皇位風波也就不了了之。
後來的溥儁又如何了呢,因為他的父親載漪被慈禧以“縱容義和團”的名義獲罪祖宗,而溥儁也因為父親而被宣佈不適合作為“皇儲”,從而剝奪了大阿哥的名號,載漪父子隨後投奔了內蒙古羅王府妻舅家居住。
在晚年清朝倒塌後,按照優待政策,溥儁雖然每個月能夠領到500大洋的俸祿,他卻染上了抽大煙的惡習,經常將錢財揮霍一空,後來北京政局動盪,溥儁的薪水也沒了,從此他坐吃山空,只好投奔自己的小舅子塔王,寄人籬下的溥儁,天天處在焦慮之中,最終在1942年離世,被草草地埋在了寺院的空地裏。從皇帝到一貧如洗,溥儁的生活也是讓人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