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才大略的康熙皇帝,為何在佔據優勢下籤訂尼布楚條約

清朝簽下首個不平等條約時,具有壓倒性優勢,為何不敢一戰

清朝在初年的時候,也就是康熙皇帝當政的時候,曾經和沙俄簽過一個所謂的尼布楚條約。在籤那個條約之前,滿清曾經和沙俄進行過兩次大的戰役,滿清這一邊都取得了勝利。當時無論從哪一方面來講,滿清都佔有絕對的優勢,但是當時卻和處於弱勢地位的沙俄簽了這麼個不平等條約,這是有諸多原因的。

首先就如鹿鼎記小説裏面所説的,在關外極北之地,尤其是黑龍江以北的地方,那個地方人煙稀少,只有一些投靠滿清的部落,如鄂温克族等等。滿清當時不對這些地方進行直接的統治,只不過通過籠絡那些投靠過來的部落,間接的擁有這些地方而已。而且當時還沒有國境線一説,滿清對於這些土地有多少屬於自己,並沒有一個確切的説法。也就是説在滿清朝廷和康熙皇帝看來,這些地方並不能算作是滿清的領土,最多隻是一些屬國而已,所以對這些領土的得失也沒有多大的關心。

其次,滿清入關之後就等於從一個農村跑到了一個城市裏面去了,到了一個繁華之地。到了繁華之地後,自然對原先的那些荒涼的農村地方看不上眼。滿清當時的主要軍事力量都放在關內中原地帶,對於自己所謂的龍興的關外之地只是簡單的保持着而已,從來沒有想過要往北去開疆拓土。因為本身自己所原先所在的地方就夠荒涼了,還去搶那些更荒涼的地方就很沒有必要了。滿清總共也就那麼點人,只要把關內之地佔好了,絕對是幾百年都不用愁了,自然不願意費勁去佔領北方的荒涼之地。

所以沙俄的軍隊從西邊過來搶佔東部土地的時候,滿清表現得也很冷漠,因為那些地方在滿清朝廷看來,根本不值得去爭奪。費了很大的力氣,就為了爭奪一塊不毛之地,這在清朝看來,投入和產出完全不成正比嘛。而且康熙時期,滿清剛剛問鼎中原不久,還有很多不安定的因素,例如台灣的鄭氏,雲南的吳三桂,還有反清復明的天地會等等。所以當務之急是鎮壓這些不安定因素,至於極北苦寒之地,丟了就丟了吧,反正也算不了什麼,也沒什麼心疼的。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797 字。

轉載請註明: 雄才大略的康熙皇帝,為何在佔據優勢下籤訂尼布楚條約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