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劉備在世時蜀國人才濟濟,劉備死後蜀國人才凋零?
通讀三國曆史不難發現,劉備在世時,蜀國確實人才濟濟,文有諸葛亮、龐統、法正等謀士,武有關羽、張飛、趙雲、魏延、黃忠等良將,這才使劉備在東漢戰亂的年代有了立足的資本,後來建立了蜀國。但自從劉備死後,蜀國人才開始凋零,出現人才青黃不接,伴隨着諸葛亮、趙雲、魏延等一批老人相繼駕鶴西去,蜀國也沒有培養出年輕俊傑,才有了那句帶有嘲諷意味的“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之語。正是缺乏人才,公元263年11月,蜀國被魏國滅亡。那麼,有哪些原因造成蜀國前期人才濟濟,到後期就人才凋零了呢?概括起來,個人覺得可以從內因和外因兩個方面來闡述。
一、內因:蜀國吸引人才的“因子”伴隨着劉備的離世蕩然無存
劉備在世時,之所以周圍英才匯聚,離不開三個要素:一是打着“匡扶漢室”的招牌;二是求賢若渴的姿態;三是突出的個人魅力。可這些吸引人才的“因子”隨着劉備的離世蕩然無存。
1、“匡扶漢室”吸引人才的招牌失效。
劉備由一個販賣草鞋和蘆蓆為生的小商販,一步步建立起屬於自己的蜀漢政權,其中關鍵一點是他打出了“匡扶漢室”這塊政治招牌。
在《隆中對》中,劉備與諸葛亮第一次見面就開門見山地説道:
“漢室朝綱傾頹,奸臣竊取國權,皇上風塵避亂。鄙人自不量力量德,企圖為天下伸張正義,苦於自己智術淺短,因而屢遭挫折,以致今日這種地步。但我初衷不改、志向未泯,您説我該如何做才好?”
諸葛亮與劉備
就是這麼簡短的一段話,讓眼光極高的諸葛亮十分佩服劉備的思維格局和志向。有了這塊“匡扶漢室”的招牌,不僅出師有名,而且還有很強的號召力。當時的董卓和曹操,專權後之所以遭人唾棄,被人瞧不起,關鍵一點就是名不正、言不順。正是看到了這一點,諸葛亮認準了劉備是一個不凡之人,才下定了跟着劉備打天下的決心。也正是通過這塊政治招牌,劉備的名聲爆表,法正、馬超等許多人慕名而來,很快劉備就建立起了一支屬於自己的團隊。
可到等到劉備死後,“匡扶漢室”的招牌早已失靈。因為劉備的稱帝,雖然自己可以自圓其説,是因為曹丕殺死了漢獻帝,不得已才稱帝。可在外人看來這就是欺騙、就是不道德的表現,在社會上留下這個壞名聲,蜀國外的人才自然是不願意來投奔的了。
2、君主求賢若渴的姿態丟失。
當時諸葛亮之所以肯出山幫助劉備,還有一個原因就是被劉備求賢若渴的姿態所感動。在《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有這麼一段記載:
時先主屯新野。徐庶見先主,先主器之,謂先主曰:“諸葛孔明者,卧龍也,將軍豈願見之乎?”先主曰:“君與俱來。”庶曰:“此人可就見,不可屈致也。將軍宜枉駕顧之。”由是先主遂詣亮,凡三往,乃見。
這就是劉備三顧茅廬的故事。從中不難看出,為了求得諸葛亮這個人才,劉備是即“屈致也”,又”三往”。在講究等級觀念的古代,身份高貴的劉備能夠屈尊到一百姓家求賢實屬罕見,要知道當年曹操聽説許攸來投,跣足出迎就已經很出格了。正是對人才這種真誠的態度,打動了諸葛亮。
可等到劉備死後,繼任者劉禪對待人才自然沒有了這種低姿態,從“禪以闇弱之資,而又惑於閹豎”的評語中不難看出,劉禪的所作所為不僅沒有吸引人才來,還因為自己寵信黃皓等人,造成了人才流失。
三顧茅廬
3、君主個人魅力蕩然無存。
蜀國開國皇帝劉備,可以説個人魅力十足,他為人謙和、禮賢下士,寬以待人,志向遠大,知人善用,素以仁德為世人稱讚。當時,就連目空一切,把自己比作周公的曹操,對劉備也讚不絕口,在《三國志》記載中曹操講道:
“今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數也。”
正是有着十足的個人魅力,趙雲、魏延、黃忠等人才願意死心塌地追隨其左右。
但他的繼任者劉禪,為人昏庸無能,是一個扶不起的阿斗。古人王崇曾評價道:
“後主庸常之君,雖有一亮之經緯,內無疏附之謀,外無爪牙之將,焉可括天下也。”
劉禪就是這麼一個平庸之人,連諸葛亮都不行,其他人就更望而卻步了。
二、外因:蜀國吸引人才的“環境”大門已經關閉
1、蜀國後期,天下大勢基本趨於穩定。
劉備打天下的時候,諸侯割據,天下大亂,那個時候的人才流動十分頻繁。而到了三國後期,曹丕建立魏國,劉備建立蜀國後,天下基本上就成了魏、蜀和後來的吳三足鼎立之勢。這樣,雖然人才也有流動,比如魏國的夏侯霸、郭修投奔到蜀國等,但大多是因為在本國生存不下去的叛逃,而像東漢末年那種投奔明主的人才流動幾乎沒有了。必定三個國家通過不同的人才政策,基本穩定住了當時的天下英才,這就使人才凋敝的蜀國當時很難再從魏國、吳國招引來人才,只能從自己地盤上培養和挖掘。可由於劉禪不是那種培養人才的主兒,再加上當時漢中本地人對蜀漢政權的排斥,最終導致蜀漢後期人才凋敝。
三國地圖
2、蜀國國土面積小且生活環境惡劣。
劉備在時,蜀國地盤主要包括益州和荊州四郡,大約120萬平方公里的樣子。可後來關羽大意失荊州,這就是原本就狹小的蜀國面積更小,大約還剩106萬公里。而當時的魏國、吳國比蜀國的國土都大約三倍。而且由於蜀國在偏遠的西南,大多屬於未開發的地方,生存環境惡劣,當時蜀國人口只有不到一百萬人,只有曹魏的四分之一,東吳的二分之一,軍隊就更加不用説了,可以説蜀漢就是三國中最弱小的。因為其狹小且環境惡劣的國土,這樣惡劣的環境能讓百姓不出走都不錯了,哪裏還會有人來。
總結
正是因為內沒有了賢明之主,外又沒有很好的發展環境,最終導致蜀國人才匱乏,國力弱小,最終被魏國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