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常遇春畫像面世,身材壯碩挺着啤酒肚,如此身材為何能單挑萬人?

由 烏雅竹雨 發佈於 經典

常遇春,明朝開國將軍。他勇冠三軍,戰功卓著,為大明帝國的建立立下了汗馬功勞。由於他常説自己能以十萬大軍橫行天下,因此也有“常十萬”的綽號。

常遇春原本是個盜賊,一日他在田間閒卧,做起了白日夢。夢中,一位穿着盔甲、拿着盾牌的神仙對他説:“你的主君來了,還不下跪!”就在這時,朱元璋領兵從田間經過,常遇春醒來後納頭就拜。就這樣,常遇春便成了朱元璋手下的悍將。

相比於足智多謀的徐達,常遇春是十足的武鬥派,每次作戰他都會身先士卒,破陣殺敵。當時,朱元璋帶兵渡江,而元軍以重兵駐紮於牛渚磯,朱元璋無論如何也無法渡過。在這危急時刻,常遇春主動請纓,要求單獨渡江擊破敵陣。

朱元璋同意後,常遇春撐着一支小舟,向對岸的敵人殺去。元軍見常遇春單舟殺到,於是擁擠在渡口,阻止其通過。常遇春將長矛伸向敵軍,故意讓敵人抓住。然後常遇春借勢往前一跳,便上了岸。

到了岸上,常遇春就像殺入羊羣的猛虎,圍攻他的元軍瞬間被打倒倒了一片。朱元璋見時機成熟,於是率領主力突進,最終大敗敵軍。牛渚磯之戰,讓常遇春名聲大噪。其武藝、神力與勇氣,居於明軍之冠。

之後,常遇春隨朱元璋南征北戰,先是擊滅陳友諒和張士誠,後又幫忙大明驅逐韃虜,恢復了中華,其功勞僅次於徐達。即使成了大將軍,常遇春仍然身先士卒,喜歡單騎破陣。例如在洛陽塔兒灣之戰中,常遇春單槍匹馬殺入敵軍,竟輕鬆打散敵軍的陣型,隨後大軍跟隨他的步伐掩殺,一口氣擊殺5萬敵軍。

對於常遇春的神勇,朱元璋曾評價道:“當百萬眾,摧鋒陷堅,莫如副將軍。”《明史》評價他:”遇春沉鷙果敢,善撫士卒,摧鋒陷陣,未嘗敗北。”

然而可惜的是,常遇春攻克元朝上都後,在回師途中罹患卸甲風,不幸暴卒,年僅40歲。對於常遇春的死,朱元璋悲痛萬分,於是將他追封為開平王,同時還封其子常茂為鄭國公。

為了紀念他,朱元璋還專門讓宮廷畫師為他畫一幅畫像。據説,這幅畫像仍然存於安徽懷遠常氏祠堂之中。每逢祭奠,就會將此畫拿出來祭拜。

從畫像中看,常遇春年紀約莫38-45歲,正好與其去世的年齡相同。他身着絳紅色龍袍,也與其開平王的身份相符。除此之外,常遇春兩耳皆着金環。而這個習俗,乃是蒙元時期百姓的舊習。由此可見,這幅畫是相當寫實的。即使不是真跡,但至少也是臨摹之作,符合常遇春真實的樣子。

從體態上看,常遇春更是身材魁梧、虎背熊腰,真乃是不世出的熊虎之將。但是大家是否注意到,常遇春似乎挺着一個碩大的肚子,甚至連腰上的玉帶都箍不住。常遇春是勇猛的將軍,而他的肚子也是貨真價實的“將軍肚”。

以現代人的觀點,“將軍肚”不僅不美觀,而且不健康,是肥胖病的表現。在現代,很多人因為不運動以及過量飲食,導致他們年紀輕輕就大腹便便。不僅不好看,而且行動也不方便。因此現代人健身,均追求八塊腹肌,儘量減少肌肉中的脂肪含量。

那麼,既然常遇春挺着個“將軍肚”,為何仍然能神勇無敵、力敵萬人、橫掃天下呢?難道史書的記載,誇大了常遇春的勇猛?實際並非如此。

現代人認為,猛男就是應該全身肌肉分明,隆起地一塊一塊,像施瓦辛格那樣。但實際在戰場上,這種美觀的肌肉既沒有力量,也沒有持續力。

古代戰爭條件惡劣,補給經常供應不上,如果沒有脂肪作為支撐,根本無法持續作戰。在激烈的作戰中,將領不僅會因為苦戰而脱力,甚至可能會力竭而死。

除此以外,古代將領的“肥胖”可不是“虛胖”,而是實胖。在脂肪之下,包裹地是雄健的肌肉。因此他們不僅能舉起沉重的兵器,而且還能長時間將之揮舞如飛。也就是説,他們的肌肉既有力量,也有持續力。不僅如此,擁有這樣的肌肉,還能為內臟提供保護,讓他們很難被殺死。

冰島大力士魔山

在格鬥比賽中,我們會發現,大肚子格鬥家幾乎比比皆是。再如美劇《冰與火之歌》裏的大力士“魔山”,同樣有個大肚子。但值得注意的是,這些大肚子格鬥家不僅力大無窮、動作敏捷,絲毫不受大肚子的阻礙;同時還皮糙肉厚,十分耐打。

在中國古代,經常將壯漢形容為“虎背熊腰”,而狗熊的肚子就挺大。因此,若想當個力敵萬人的猛將,高體脂基本就是標配。例如東漢權臣董卓,他雖然長得很胖,卻力大無窮,尤其擅長佩戴兩副箭囊,騎馬飛馳時左右射擊。再如唐代叛將安祿山,體重達到330斤,但他在在唐玄宗面前跳胡旋舞,動作仍快得像旋風一樣。

而常遇春之所以經常能夠單騎破敵,就是因為相比於常人,他肌肉力量更強,體脂更高。對於常遇春來説,將軍肚非但不會阻礙他的行動,反而能讓他打上一整天。

但俗話説得好:“物極必反”。腹部肥胖很可能成為影響健康最危險的殺手之一,會引起冠心病、心肌梗塞、腦梗等疾病。而常遇春之所以暴死,就很可能是因為腦梗。正所謂成也“將軍肚”,敗也“將軍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