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曾統治過北非國家阿爾及利亞,所以阿爾及利亞移民在法國數量龐大。有一個法國的阿爾及利亞移民,你應該非常熟悉,他叫齊內丁-齊達內。
其實,在阿爾及利亞脱離法國統治之前,是法國人大量殖民阿爾及利亞。阿爾及利亞當時人口不多,沒有人口就無法進行有效統治。法國為了增加人口,幾乎綁架式地把法國一些要移民美洲的人“請”到阿爾及利亞。同時,法國在土地、貸款給予來阿移民優惠,不論國籍是否為法國。
這招非常有效。歐洲很多人準備移民美洲,但漂過大西洋風險太大,不如就近去地中海南岸的阿爾及利亞,回鄉也方便。從1841年開始,不僅是法國人,意大利、西班牙有很多人來到阿爾及利亞沿海地區。拿到法國給予的土地和貸款,在阿爾及利亞當起了老爺。不過,阿爾及利亞的生存條件不如美洲,很多移民在阿爾及利亞住了一段時間就受夠了。除了病死的,大多數人都離開阿爾及利亞。
法國在1848年調整了對阿爾及利亞的移民政策。法國把阿爾及利亞劃分成君士坦丁省、阿爾及爾省、奧蘭省,然後按居民身份劃分等級,既所謂的阿拉伯人區與公民區。阿拉伯人,就是阿爾及利亞本地人,他們的居住條件非常惡劣,多是缺乏水源和耕地的地方。所謂的公民區,則是歐洲移民居住,他們佔據大量水源和耕地。
來自歐洲的移民,主要是法國的失業工人。1848年爆發了著名的二月革新,大量工人失業。法國有人會算計,説把這些工人留在法國就是火種,不如送到地廣人稀的阿爾及利亞。如此,法國國內“穩定”,又增強了法國在阿爾及利亞的控制力。
為了“送瘟神”,法國“大發慈悲”,拿出5千萬法郎專款,用於這次失業工人移民。另外,法國還承諾:只要去阿爾及利亞,每個人至少能拿到兩公頃的土地。當然,法國也擔心這些人耍滑頭,拿到地後賣掉,然後再回法國折騰。法國規定給他們的地皮,三年內不允許賣掉,否則一定讓你雞飛蛋打,一毛錢都撈不到。
法國的部分工人失去了在法國的生存機會,但在地中海對岸的阿爾及利亞,他們又找到了新的家園。對於法國的這種安排,工人們非常高興,紛紛表示:失之東隅、收之桑榆。這裏有個數據。截止1866年,已有22萬法國人遷移到阿爾及利亞。在移民中,除了法國失業工人,自由職業者,還有不少法國皇帝拿破崙三世的反對者。
法國當時主要考慮“甩包袱”。可是,法國移民去阿爾及利亞的太多,法國在當時只控制阿爾及利亞沿海地區,土地有限,不夠分的。法國沒辦法,只好取消之前的免費送地政策,土地按質論價,價格公道,童叟無欺。
阿爾及利亞沿海地區的氣候和法國地中海沿岸差不多,森林和草原很多,能吸引大量法國人前來定居。而到了1871年,法國在普法戰爭中被普魯士擊敗,又引發新一輪移民阿爾及利亞的大潮。
圖-法國街頭
這批法國移民,主要來自法國被迫割讓給普魯士的洛林、阿爾薩斯地區。這些人不想當普魯士的二等公民,還不如去阿爾及利亞,至少在那裏還是一等人。法國自然願意洛林、阿爾薩斯的人去阿爾及利亞,一來他們還是法國人,二來不會成為普魯士發展的助推器。
可還是那個問題:人多地少。此種情況下,法國只能鼓勵移民開墾阿爾及利亞沿海地區以南的廣闊區域,並給予優惠政策。在1850年,包括法國人在內的歐洲移民,在阿爾及利亞共擁有15萬公頃土地,50年後的1900年,這個數字增加到了191萬公頃。
圖-法國街頭一位亞裔
1900年以後,歐洲移民阿爾及利亞的熱潮漸漸褪去,接下來主要是遷移到阿爾及利亞的移民生育子女,形成移民N代。又過了50年,1954年,阿爾及利亞全國人口為870萬,來自歐洲的移民就佔了102萬人。
阿爾及利亞本地人佔多數,但他們在本國的地位不如歐洲移民,好工作多數被歐洲移民搶完了。歐洲移民在阿爾及利亞是“上等人”,阿爾及利亞人當然不滿,要求歐洲移民讓利。到嘴的肥肉誰願意吐出來?然後是各種針鋒相對的鬥爭,直到引爆1954年11月1日開始的阿爾及利亞戰爭。
1962年7月3日,阿爾及利亞正式獨立。不過法國依然在享受殖民阿爾及利亞的果實,試想如果法國隊沒有齊達內,他們還能拿到世界盃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