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亮劍》中,李雲龍消滅山崎大隊,並不是靠3600顆手榴彈

對於《亮劍》這部電視劇,雖然在大多數人心中被奉為經典,但也免不了會有槓精找茬。許多人説《亮劍》其實也是抗日神劇,因為裏面的一些戰爭細節處理,並不符合實際。

電視劇《亮劍》中,李雲龍消滅山崎大隊,並不是靠3600顆手榴彈

比如李家坡一戰,李雲龍率領獨立團,利用3600顆手雷全殲日軍的戰績,被認為是誇張的處理。單單就這個結果而言,確實李家坡之戰中李雲龍的土工作業加手榴彈戰術,確實有些潦草,在歷史上更找不到具體的戰術實例。

尤其是李家坡之戰這場戰役的歷史原型,乃是歷史上著名的關家堖戰鬥。當時我軍面對深入根據地的岡崎大隊,動用了數倍於敵人的兵力,最終卻未能達到全殲敵人的戰略目標,傷亡人數超過兩千人,比岡崎大隊的總兵力還要多。

而李家坡之戰,卻被李雲龍如此“草率”的結束,頗有些對歷史的不尊重。

但事實上,這種説法其實有些過分帶入了。《亮劍》畢竟只是一部小説,而不是史書,也沒有打上紀實的標籤兒,所以我們不應該完全的用真實歷史去代入,如果這樣的話。《三國演義》那不更是瞎編了。

不可否認,李家坡之戰確實有着關家堖戰鬥的影子,但是兩者並不能完全的混為一談。相對於關家堖戰鬥,李家坡之戰相對要簡單許多。

首先,李家坡的地形並不如關家堖。關家堖的日軍不僅居高臨下,還能借助關家堖的民房窯洞搭建暗堡等工事,而且日軍還強佔了關家堖對面的高地,使得日軍可以形成火力交叉網,阻止我軍的進攻。

而李家坡則是一個天然的“台型工事”,將茶杯扣在桌面上,我們會得到一個“台型”,這個台型便是李家坡的整體形狀。山崎大隊佔據了李家坡的制高點,也就是台型頂部,而他有別出心裁的在圓台中心構築工事,使其隱蔽效果最大化。

李家坡高地頂端是平面圓台,按常規,守備一方的工事位置。應構築在山坡平台的稜線部,這樣可以對進攻一方的動態一覽無餘,也便於居高臨下發揚火力。可山崎偏偏把環形工事構築在高地的平面圓台中心位置,攻擊部隊在坡下看不見守軍,直射火力便失去作用,而迫擊炮之類的曲射火力又極少。

在防守過程中,山崎大隊擁有“曲線進攻”且破壞力強大的迫擊炮和“直線進攻”且效率極高的輕重機槍。

電視劇《亮劍》中,李雲龍消滅山崎大隊,並不是靠3600顆手榴彈

迫擊炮可以有效打擊山腳下的八路軍部隊,輕重機槍針對向山頂衝鋒的八路軍部隊能夠造成致命性威脅。居高臨下的日軍對付山腳下的八路軍部隊簡直易如反掌。第一批八路軍部隊採用“添油戰術”,頂多只是在消耗山崎大隊的彈藥,結果造成了極大的損失。

不過話説回來,日軍雖然居高臨下,但李家坡的台型形狀,使位於頂端的日軍無法具體的觀察到李雲龍部隊在山腳下的活動。而日軍有沒有關家堖戰鬥中的輔助高地,所以面對李雲龍部隊的土工作業,其實反制的能力相對比較有限。

而具備逆向思維的李雲龍,很聰明的轉被動為主動。選擇了土工作業方式,利用坑道防禦作用,逐漸縮短與山崎大隊陣地的距離。

電視劇《亮劍》中,李雲龍消滅山崎大隊,並不是靠3600顆手榴彈

簡單來説,就是李雲龍利用日軍的視覺盲區,和386旅的炮火掩護,迷惑日軍的眼睛,在日軍沒有注意到的情況下,在山腳下挖掘“彈簧形”的坑道,利用坑道防禦迫擊炮的進攻和日軍的觀察。如同一條蟒蛇悄無聲息的盤住獵物一般,待日軍發現了李雲龍的企圖,李雲龍的部隊已經掐住了李家坡的咽喉。

李雲龍的部隊將坑道挖至距離山崎大隊不到30米的山頂下方。如果説山崎大隊站在李家坡的“頭頂”,那麼李雲龍的部隊就掐住了李家坡的“咽喉”,接下來便是投手榴彈了。

李雲龍説:

“30米就算是個娘們都能扔過去!”

這句話倒是有些誇張了,當時邊區造手榴彈的重量怎麼也得半斤多。受過投彈訓練的軍人能將手榴彈投至30米左右的距離,經過長期訓練的“兵王”(比如和尚)能將手榴彈投至更遠距離。

電視劇《亮劍》中,李雲龍消滅山崎大隊,並不是靠3600顆手榴彈

當然一般來講,30米已經比較極限了。如果沒有經過訓練,普通的成年男子可能連20米都投不到,更別説“娘們”了。但考慮到李雲龍的部隊在攻打李家坡之前進行過投彈訓練,所以大部分士兵們都應該能將手榴彈投至目標地點。

而手榴彈是一種利用彈片和爆炸衝擊波造成傷害的範圍殺傷性武器。“邊區造手榴彈”的殺傷力較小,但是半徑5米的殺傷範圍還是能達到的。而李家坡的頂端是一個面積不大的圓台,3600顆殺傷半徑約5米的手榴彈,完全能夠對盤踞在李家坡頂端的500名日軍造成一定的殺傷。

當然,這也僅僅只是一定的殺傷。在日軍有着坑道防禦工事的掩護下,大部分的手榴彈如果是3600顆手榴彈就結束了戰鬥,那麼這裏面不合理的地方就很多了,比如旅長的炮火支援就會很突兀。當時日軍發現李雲龍在幹壞事兒,所以主動出擊,企圖阻止獨立團的土工作業。而這時旅長提供了炮火支援,將日軍壓在了陣地上。

電視劇《亮劍》中,李雲龍消滅山崎大隊,並不是靠3600顆手榴彈

而前面説過,日軍陣地是一個台型工事,雖然居高臨下,但無法應對頭頂的攻擊,只要曲射火力足夠,拿下他不成問題,如果李雲龍的手榴彈能對日軍造成殺傷,那麼旅長的炮彈一樣可以。那麼之前為何不用呢?

事實上,386旅作為我軍主力,有點重火力並不奇怪。其之所以不用,是因為在基數和口徑有限的情況下,我軍的炮火打擊,無法對山崎大隊造成實際性的打擊。這一點在原著中有提到過。

而同理,李雲龍的3600顆手榴彈,其實也達不到一個全殲日軍的目的。但李雲龍也從來沒準備讓這3600顆手榴彈去結束戰鬥,其更多的是遲滯日軍的阻擊,為大部隊衝上日軍陣地爭取時間。

當時李雲龍準備了360人,一人十顆手榴彈,扔完後主力部隊也差不多都衝上李家坡了。換句話講,這其實就是因為當時我軍重火力不足,改用手榴彈來充當炮火掩護的角色。

如果看了電視劇的朋友都知道,李家坡之戰最後的勝利可不是靠手榴彈結束的,而是靠着獨立團全員上陣肉搏拿下的,連炊事班都上了。原本土工作業的坑道就縮短了衝鋒距離,再加上3600顆手榴彈爆炸後的掩護,那衝上李家坡便不是太難了。而李家坡之戰的關鍵就是如何減少衝鋒距離,減少衝鋒中的傷亡,從而一舉拿下山頂平台。

所以,《亮劍》中,李雲龍用3600顆手榴彈全殲日軍完全就是沒有看劇的槓精們瞎編。李家坡之戰的精髓不在於那3600顆手榴彈,而是八路軍老本行土工作業以及獨立團一雪前恥的亮劍精神。

電視劇《亮劍》中,李雲龍消滅山崎大隊,並不是靠3600顆手榴彈

總結來講,《亮劍》中對於李家坡之戰的描述,其實是符合常理的。當然,電視劇最大限度簡化了戰場形勢,一方面讓觀眾看得懂,一方面也表現出李雲龍在軍事指揮戰術安排上的傑出才能。對於電視劇來説,這樣的情節設定也是合理的。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483 字。

轉載請註明: 電視劇《亮劍》中,李雲龍消滅山崎大隊,並不是靠3600顆手榴彈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