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成吉思汗的繼承人,為保皇位毒死親弟弟,最後卻敗在了酒杯裏

他是成吉思汗的繼承人,為保皇位毒死親弟弟,最後卻敗在了酒杯裏
對於蒙古印象,普遍共識男女老少均善飲。而且在飲酒之前,首先用右手無名指蘸取杯中美酒,對空彈三下以示敬天、敬地、敬人,表達對自然萬物的崇敬。但是由這個彪悍民族建立的元帝國,第二任大汗後來廟號太宗、諡號英文皇帝的窩闊台,特別愛杯中物,雖然喝酒前對空不知道彈了多少下,老天爺仍然沒有保佑他,酗酒過度中風而死。
01
蒙古最初是個沒有名字的野孩子,祖先為突厥人,屬於匈奴裏的北匈奴一支。後來,取名忙豁侖,譯音後幾經疊變,成了蒙兀兒、蒙古,雖意為“孱弱”“淳樸”,卻自號大蒙古國、大朝,與日本取名“大日本帝國”的小國自卑心態類似。而當時與其並存的女真族建立的國家自稱“大金”,看不起它就叫它“大銀”,後來見蒙古人挺壞,又改稱為韃靼、達達兒。
這個名字非常對蒙古人胃口,欣然接受。又因為他們偏愛灰暗色,連國姓“乞顏特孛兒只斤氏”中“孛兒只斤”的意思,也譯意為灰色目睛,眼睛越灰越高貴,什麼金髮碧眼、含水秋波肯定不受待見,所以在稱呼前多個定語叫黑達達,其餘後來歸附蒙古的部族,統稱白達達、野達達。由此可見,種族歧視很早就已經埋下了種子,才有後來森嚴的蒙古人、色目人、漢人、南人四種等級制度。
由於蒙古最初沒有文字,追根溯源的事,只能靠大家接續傳述。一個公認的説法,是在殘酷的部族爭鬥中,它的部族只剩下男女兩人逃到山中,看見道路險要不易發現,就結為夫婦定居下來。不久,生下兩個兒子惱古、乞顏。
長子惱古比較平凡,暫且略過不表。小兒子“乞顏”,名字意為奔流急瀑,代表英勇、領袖。他的子孫眾多,逐漸感到住的地方太狹窄了,就想走出深山,謀求更大的生存空間,可是道路卻被石頭堵着。
這時候,他們有了偉大的發現:一個鐵礦洞穴。靈光一閃,他們在裏面點燃篝火,打算把石頭融化。為了助威,他們殺了七十頭牛,剖下皮卷作筒狀製成最早的鼓風機,隨着鐵石融化,竟然打通了一條徑路,當時的歡叫現在還能聽到!
為了紀念這個偉大的舉動,蒙古一直保留着元旦在火爐裏鍛鐵,按照尊卑順序次第捶打的習俗。
而這條路,直接通向了改變世界、創造世界的大門。
乞顏有個兒子取物為名,叫孛兒貼赤那,譯義為“蒼狼”,娶妻豁埃馬蘭勒,譯義為“白鹿”,兩人同渡騰吉思海,遷徙到河源不兒罕山之下,生了兒子巴塔赤罕。
隨後子子孫孫,不斷繁衍生息,傳到北朵奔蔑兒干時,娶了有豁裏禿馬敦部的阿蘭豁阿為妻。不幸,丈夫早卒,阿蘭豁阿嫠居時,每晚有白光自天窗而入化為黃人,摩挲她的腹部,不久生下三個兒子,第三子叫勃端察兒蒙合黑。
正是勃端察兒蒙合黑,不計母親死後兩個哥哥不分給他財產的前嫌,獻策收降了遊牧在統格黎明河周邊的部族。從那以後,蒙古才開始有了部眾,奠定了早期的政權雛形。
也因此,後世將蒙古稱為“蒼狼”與“光”之子。
勃端察兒蒙合黑下傳六世,其孫合不勒率領的部族已經相當強大,本人也非常有威望,被稱為汗,蒙古諸部都降附,並受到金熙宗的青睞,事實上,已經成為金朝的“外臣”,並且還有與這一身份相符的特定封號。但在金主宴請他的過程中,失禮去捋對方的鬍鬚,謝罪後趕緊跑路,殺掉追來的金國使者。結果,他的繼任者從弟俺巴孩,被仇家塔塔兒部出賣給金國,受木驢之刑而死,七弟忽圖剌為汗死後,因為選舉繼承人問題,發生內訌。
這為合不勒的二兒子也速該上位,提供了千載難逢的機會,迅速聯合力量,穩住局勢,成為新的首領,首戰攻打塔塔兒部族獲勝,並俘虜了塔塔兒人的首領鐵木真。
當他回到鄂嫩河畔老營時,搶來的妻子訶額侖生了第一個兒子,沉浸於勝利喜悦中的也速該,隨口給孩子取名叫鐵木真。據説鐵木真生下時,手中緊緊握着一團凝血塊,蒙古人説這就是不平凡命運的象徵。
然而,命運卻給他設置了過高的門檻,鐵木真9歲時,他的父親也速該被塔塔兒人用毒酒害死後,其部下立即作鳥獸散,拋棄他們母子。鐵木真靠着頑強的意志,度過悲慘的青少年時代;靠着超人的才能,率領部族擊敗強盛的東部客烈亦部、西部乃蠻部,逐漸統一了蒙古草原,在眾多遊牧首領中,成為笑到最後的英雄。
於是,他在斡難河源頭的草地上召開大聚會(忽裏勒台,即部落議事會),立起九面掛滿飄帶的白色大旗(建九斿白纛),即皇帝位。對草原人民來説,這是一個充滿了象徵意義的舉動。白色,也許是受摩尼教的影響,被認為是遊牧民族最吉祥的顏色;而數字九為本土固有傳統,自古以來便與好運和其他魔力聯繫起來。在尊號上,羣臣聽信了巫師闊闊出的話,他自稱有神仙傳話,將天下送給鐵木真,號為成吉思,“成”意寓氣力強固,“吉思”代表多數,稱他為成吉思汗。
隨後,成吉思汗重新規劃了國家體制,將遊牧民編組,以千户為單位,分封給諸子諸弟統領。內部安定後,立即實施對外征服行動,先後進攻金國、滅掉西遼、滅亡西夏,在中亞遠征的途中,終因積勞成疾,病逝於六盤山清水縣的夏營地。
當時,成吉思汗率領蒙古鐵騎縱橫亞歐大陸,穩定時期版圖面積超過了3500萬平方公里,東起朝鮮半島,西抵波蘭、匈牙利,北至西伯利亞俄羅斯諸公國,南達爪哇中南半島。版圖最大時期面積超過4500萬平方公里,超過現在中國版圖的四倍,佔當時整個人類世界的五分之四還多!
但是作為一代霸主,成吉思汗肯定還留有太多遺憾。這份遺憾,只能留給他的子孫們去完成。
接過接力棒的,是他第三子窩闊台。
他是成吉思汗的繼承人,為保皇位毒死親弟弟,最後卻敗在了酒杯裏
02
在成吉思汗創建的蒙古國中,不存在固定的汗位繼承製,一般是遵從先汗的遺志。先汗的眼光、胸襟、氣度,是確定一個公認的優秀繼承者的重要因素。
成吉思汗長妻孛兒帖共生四個兒子:朮赤、察合台、窩闊台、拖雷。他們隨從父親東征西伐,為蒙古帝國的奠基立下了汗馬功勞。其中,成吉思汗最喜愛戰功卓著的幼子拖雷。
但在蒙古帝國初具規模之後,深沉有大略的成吉思汗認識到,自己需要的不光是攻城略地的軍事家,而是能鞏固和發展他所創立的帝國、完成未竟大業的政治家。自然而然,足智多謀且治國才能突出的窩闊台,進入成吉思汗的視線,使他打破舊傳統,在西征前聽從也遂皇后建議,早早擢升窩闊台為繼承人。
並且,成吉思汗在臨終前,再次把諸子召到身邊,要他們精誠團結,服從窩闊台的領導。
按照封建制度,帝王駕崩後立即由他指定的繼承人登基。但是,由於蒙古還有具有憲法性質的《大扎撒》(法令)在起作用,裏面有一套固定的制度,其中包括推選大汗。每一任大汗上位都須召開一次這樣的會議,會上的推選或針鋒相對,或大局已定而流於形式,大汗的產生總歸要經過一道這樣的程序方能名正言順。因此,窩闊台不能因其父的遺命繼位,而要等忽裏勒台大會後的最後決定。而在王位空缺期,按照幼子守灶傳統,由拖雷監攝國政。
兩年後的秋天,蒙古宗王和重要大臣舉行大會,推選新大汗。大會爭議了40天,宮廷內有人恪守舊制,反對成吉思汗遺命,主張立幼子拖雷。此時朮赤已死,察合台及其叔斡赤斤全力支持窩闊台;拖雷勢孤,只得用金盃盛酒,承認、敬賀兄長的新身份。經過類似漢族那樣與會貴族的再三敦促、勸進,窩闊台終於繼承汗位,史稱元太宗。
高高在上的窩闊台,開始籌劃系列施政綱領,帶領蒙古帝國在擴張的道路上,跨馬揚鞭向前衝。
最終助他功成名就的關鍵,是重用了一位關鍵人物,而且確實發揮了關鍵作用。在識人用人方面,不得不説,窩闊台與其老爹一樣眼光毒辣。
這個人是位契丹貴族的後代,名叫耶律楚材(古書中亦稱“移剌楚材”)。
耶律楚材,字晉卿,號玉泉老人、湛然居士,文才特佳,有《湛然居士文集》傳世,是遼太祖耶律阿保機的九世孫、東丹王耶律倍八世孫,耶律倍不堪母弟壓制南渡,後代成為金朝要員,其父耶律履官至尚書右丞。耶律履花甲之年生下他,預言“他日必成偉器且當為異國用”,引用《春秋左氏傳》中的“雖楚有材,晉實用之”的典故,給兒子起名為“楚材”。
蒙古軍攻佔金國中都時,成吉思汗四處網羅人才,知道耶律楚材才能出眾,便收為近臣,對他的建言異常重視,待遇也優於左右,因其身材高大,滿面鬍鬚,成吉思汗不叫姓名而稱呼他為吾圖撒合裏,意為“長髯人”。
作為政治遺產,耶律楚材同樣被成吉思汗以輔臣身份,留給了兒子。在窩闊台手下,耶律楚材獲得了極大的展示空間。
由於契丹國、金國普遍接受、推崇漢文化,耶律楚材耳濡目染,對儒家傳統、中原體制非常欣賞與熟悉。他深知《資治通鑑》中“天子之職莫大於禮,禮莫大於分,分莫大於名。”的道理,決定先幫助天子區分地位、匡正名分。
他從行禮開始定規矩。蒙古早期沒有禮法,來了不作揖,走了不辭別,非常瀟灑。後來,覺得過於簡單,開始見面互相作揖,地位低的有求地位高的,左腿跪下再張嘴説話。窩闊台被選為大汗之後,耶律楚材就對察合台説,你雖然是哥哥,但地位上你是臣子,應當行跪拜禮。你帶了頭,就沒人敢不拜大汗。於是,察合台率領黃金家族和各級長官,向大汗窩闊台跪拜。從此,蒙古國固定了尊汗的禮節,突出了領導核心,極大強化了君主權威,利於軍令、政令在全國暢通。
隨後,耶律楚材考慮到蒙古仍然實行軍政合一制度,只有萬户、千户、百户等統率軍隊,缺少治理政事的長官,建議在地方設置官吏統治百姓,另設萬户總管軍隊,使軍政互相遏制,防止獨斷獨行。應該説,這着妙棋既讓彼此能夠監督,也避免軍隊做大,走回唐朝藩鎮武裝割據的老路,被窩闊台全面採納了。
同時,窩闊台還根據他的建議,在中央設立了最高行政機構中書省,改侍從官名,任命耶律楚材為中書令(宰相),粘合重山為左丞相,共理漢事;鎮海為右丞相,專理回鶻國事。
領導班子與官員體制組成、搭建了,要推動龐大的國家機器運轉,耶律楚材又建議窩闊台從兩手抓:一手是錢,一手是人。
起初,蒙古對中原是“春去秋來,惟事抄掠”。中原成為佔領地以後,主要通過歸降將領和土豪管轄所佔城池,並由官員自行征斂,向統治者交納貢賦。後來,有人建議窩闊台將中原變成牧場,耶律楚材勸他説軍隊出征需要供給,如果在中原平均徵收地税、商税、鹽税和鐵冶税,以及其他山澤之利,足夠軍需之用了。
適時的建議,使中原地方避免了一次歷史大倒退。
窩闊台接受建議後,委派耶律楚材主持中原賦税,始置十路徵收課税使。實行課税所制度第二年,就得銀五十萬兩,帛八萬匹、粟四十餘萬石,蒙古統治者初次嚐到不用兵戈而獲得中原巨大財富的甜頭,以至窩闊台驚異地問耶律楚材,不知南國還有愛卿一樣的人嗎?
耶律楚材還主張用孔孟之道作為治國治民的準則,徵得窩闊台同意,修復孔廟,孔子五十一代孫孔元措封襲衍聖公稱號,建立國子學,選用儒生來擔任各級官吏。此外,窩闊台還同意任用儒士作為官員,並下詔試選儒士,首次選取儒士四千餘人,其中不少人成為後朝名臣。此外,提出《便宜十八事》作為臨時法律,穩定了社會秩序和人心。
耶律楚材在蒙初兩朝任事近三十年,多有襄助之功,使戰爭亂世轉為和平盛世,使先進中原封建農業文明得以保存和繼續發展,為後來忽必烈建立元朝奠定了基礎。故而,成吉思汗評價説“此人是天賜我家,以後軍國庶政,都可以委託於他。”窩闊台則言“非卿,則中原無今日。朕所以得安枕者,卿之力也。”
即便如此,耶律楚材也會感到無奈和無能為力,特別面對君主的偏激與喜好時。
他是成吉思汗的繼承人,為保皇位毒死親弟弟,最後卻敗在了酒杯裏
03
事實上,蒙古人血液裏流淌着野蠻的因子。
最明顯最殘忍的體現,是屠城。
當初,成吉思汗攻金時,大將木華黎攻克晉安府後,史書上簡單兩個“屠之”,殷殷血跡似乎透紙而出!在親自指揮的八米俺城戰場,皇孫漠阿力堪不幸身中流箭而亡,成吉思汗盛怒之下,破城後殺掉了所有活着的生物,把城名改為卯庫兒幹。
此後,蒙古軍隊西征,發動了侵佔花剌子模、高加索、欽察、俄羅斯等一系列戰爭,沿途屠殺數百萬人,除一些被徵做“軍用”的婦女,幾乎是見人就殺,連孩子都不放過。成吉思汗攻打西夏國的肅州(今甘肅酒泉),遭到西夏軍民拼死抵抗,他下令屠城,城中僅有一百零六户免死。
時間長了,侵略亞歐各國和征服國內各民族的時候,這成為慣例:凡是進攻敵人的城鎮,只要對方進行抵抗,一旦攻克,不問老幼、貧富、逆順,除工匠外,大部分殺戮,少數婦女和兒童成為奴隸。
作為成吉思汗衣缽傳人,窩闊台顯然不會比他老子更善良。故而,在消滅龜縮於南方一角金國殘餘勢力時,遭到汴京軍民的頑強抵抗,城破後窩闊台第一個念頭就是屠城。
此時,又是耶律楚材站出來,堅決反對戰爭中的殘暴行為,説奇工巧匠、富厚之家皆薈萃於此城中,若悉數屠戮,我軍入城將一無所獲,國家興兵打仗又有何用!窩闊台覺得有道理,採納了他的建議。
最終,除了完顏氏一族外,餘皆赦免,汴京147萬生靈始得保全性命。金朝覆亡後,秦(今甘肅天水)、鞏(今甘肅隴西)等20餘州軍民因害怕屠城,都拒絕投降,又是耶律楚材居中調停,窩闊台下詔不殺,於是秦、隴等處皆稽首歸附。
但是,窩闊台嚴酷、刻毒的另一面,卻是誰也HOLD不住的。1237年6月,叔父斡赤斤部落中謠傳説有詔令要將該部的少女去配人,慌亂中大家忙把自己的閨女在族內婚配,有些直接送到男家。
窩闊台聽説後勃然大怒,下詔把7歲以上的少女都集中起來,已配人的從夫家追回,將4000餘名少女聚集到一處,命令兵士當眾糟踏她們,其中有兩名少女當場斃命!剩下的則讓她們列隊,有的送往後宮,有的賞給奴僕,有的被送至妓院和使臣館舍侍候旅客。而她們的父兄親屬,則必須在旁邊立着觀看,不準埋怨和哭泣!
對於政敵,窩闊台更不會手軟。他始終認為,嫡親四弟拖雷隨成吉思汗南征北戰,積累了極高的威望,並且手中掌握蒙古百分之八十的軍隊,是自己穩固汗位的巨大隱患,時時處處提防着,出征打仗總讓他陪伴左右便於監督。
正常發展,兄弟兩人估計還能維持表面的和平,但在攻金的戰役中,拖雷表現出來的卓越軍事才能,引來窩闊台的忌恨,精心設計了一個騙局,也可以稱作“温柔的毒計”。
就在從金國班師北還的途中,窩闊台身體開始不舒服,大概是得病了。過了一個月,他假裝病得奄奄一息,拖雷在他身邊侍奉。唱雙簧的薩滿巫師大聲念着咒文,説天神要拘大汗去問罪,只有親兄弟才能代替消災。
拖雷感動於窩闊台稱他為“四弟”的骨肉情深,於是向上天禱告,願意代替窩闊台得病,甚至替他去死,然後又把巫師用來祛除疾病的水喝下去了。數日之後,窩闊台的病就好了,拖雷在北還途中,在阿剌合的思得病而死,年僅41歲。
畢竟對於家事,耶律楚材也不好發言,只能保持沉默。
然而身擔重任,他又不能一直沉默。
特別對於窩闊台的嗜酒如命。
酒確實是好東西,否則一代奸雄曹操也不會吟詠出“何以解憂,惟有杜康”的詩句。歷史上,因為酒成就的名人、佳話更是汗牛充棟。
可是,他的父親成吉思汗對酒,有着睿智的認識。成吉思汗雖然飲酒,但自控能力很強。有次汪古部首領阿刺兀思剔吉忽裏,得到乃蠻將攻打蒙古部的信息後,遣麾下將禿裏必答思賚酒六榼(古代盛酒器具),讓卓忽難給他送去。當時朔方沒有糧食釀製的酒,成吉思汗祭而後飲,連幹三杯後説:“是物少則發性,多則亂性。”
這句“論酒詞”,道盡了酒的二重作用。發性還是亂性,全在於人的自控能力,即飲不過量。
窩闊台可不這樣認為,他覺得來到人世一半是為了享樂,一半是為了英名。所以,滅金之後,他不願再受親征之苦,指派朝中大將率師征伐,自己在美酒與美姬中醉生夢死。
到了晚年,窩闊台更是溺情酒色,每次飲酒必徹夜不休。耶律楚材見多次勸諫無用,便拿着鐵酒槽對窩闊台説,這鐵為酒所浸蝕,所以裂有口子,人身五臟遠不如鐵,哪有不損傷的道理呢?但窩闊台秉性難改,依舊是射獵飲樂,荒怠朝政。
1241年2月,窩闊台遊獵歸來,多飲了幾杯,馬上病得異常厲害,召來太醫診治,回報稱脈搏已停!後來,終於又甦醒過來,休整了幾十天,漸漸好轉,耶律楚材奏言此後不宜出去田獵,窩闊台表面答應了。
但到了這年十一月,隆冬降至,窩闊台再次出獵,騎射五日之後還至諤鐵古胡蘭山,在行帳中觀看歌舞,親近歌姬,暢飲奧都剌合蠻敬獻的美酒。那晚,窩闊台興致很高,縱情豪飲至深夜才散,左右在第二天入內探視時,發現他已經中風不能言語,不久便死於行殿之中,享年56歲,遺體被葬埋在起輦谷。
他身後,指定的接班人皇孫失烈門,被自己篾兒乞部的妻子昭慈皇后乃馬真氏換成自己兒子貴由,耶律楚材漸受排斥,兩年後病逝。隨後,帝國重新交到他弟弟拖雷後代手中,先有蒙哥,後有忽必烈,建立了大一統的元帝國,圓了上幾輩的夢。
注:
見《黑韃事略校注》(許全勝),蘭州大學出版社,2014年版,講述南宋使節彭大雅、徐霆著赴蒙古所見所聞。
蒙古自封“大汗”,即相當於漢族“皇帝”稱號,應該始自鐵木真。後世著史,為了突出蒙古先輩的功績,往往在名字後面加上“汗(亦有為罕)”。
見《劍橋中國遼西夏金元史》中“1142年後的金朝政治史”部分。
古代很多草原民族都有搶婚的風俗,被搶者固然羞憤惱恨,搶劫者卻並不因此受到社會道德的譴責,相反,人們只會責怪被搶者過於懦弱,竟然連自己的妻女都無法保護。稱霸歐亞大陸的蒙古帝國的故事,就是從搶親開始的。
西夏末代國王李睍開都城中興城投降前三天,成吉思汗去世。雖然未直接受降,但這個結果是生前征戰留下的。死前,還密諭左右:“我死,勿發喪,俟西夏主來,即殺之。”所以才有後來“西夏主來朝,託言帝有疾,不能見,令於帳外行禮。越三日,諸將遵遺命殺之。西夏亡。”(《元史》)稱他滅亡了西夏絲毫不為過。
蒙古由於擴張需要,兄長常常被派出去攻城略地以獲得更多的領土和資源,而小兒子則理所應當地繼承家業。在這樣的傳統下,拖雷繼承了不少成吉思汗的家業,實力雄厚。
此記錄多見外史,應該屬實。隨後攻打甘州時,《元史?察罕傳》記載,“城破,帝欲盡坑之,察罕言百姓無辜,止罪三十六人。”未屠城,是有人説情。
策劃:魚羊史記 監製:魚公子
撰文:亦林 製作:吃硬盤吧、發達蚊
本文由「魚羊史記」獨家制作,並享有版權。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追究法律責任。歡迎轉發朋友圈。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説説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説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7096 字。

轉載請註明: 他是成吉思汗的繼承人,為保皇位毒死親弟弟,最後卻敗在了酒杯裏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