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自秦以降,一共出過九個大王朝,它們是:秦、漢、晉、隋、唐、宋、元、明、清。另外,還出過五十幾個小王朝。這些皇帝,除了一些正統皇帝外,如:李自成、張獻忠,以及太平天國洪秀全父子、甚至,稱洪憲帝僅兩個月的袁世凱,加起來一共有四百零八位。
可以説,在中國歷史上,朝代更替乃是常態,一個王朝的衰落必然預示着一個王朝的崛起。
王朝覆滅的原因也是多種多樣,根本原因還是由於統治者的昏庸無能,使得王朝走向低谷,最終被取代。而今天我們所説的隋朝,卻是一個反例,它的覆滅不像以往,別人是因為逐漸衰弱而覆滅,隋朝則是因為過於強大而透支了自身。
隋朝的經歷與秦朝有些相像,皆是平定蠻夷、統一全國,同樣,也都是傳到二世便覆滅,且覆滅之時,正是國力強盛時期。在隋朝強大時,周邊各國為了保命都要連年向隋朝進貢,哪怕是北方強大的突厥,也要收斂俯首稱臣,可見,隋朝之強。
隋朝雖然快速滅亡,但是,它自身家底還在,這便讓唐朝撿了便宜。可以説唐朝的強盛,一大部分得益於隋朝。
或許有人會説,隋朝如此強大又怎麼會敗給高句麗?真正強大,為什麼在末期還會有那麼多百姓起義呢?況且,隋朝看起來也沒有唐朝的影響、宋朝的富有、元朝的廣闊,那麼,它怎麼能稱為強大呢?
其實,這麼質疑也沒有錯誤,但是,判斷一個王朝是否強大,不能單以經濟、疆域來論,宋朝是富有,但卻慘遭遼金吊打,兩任皇帝都被虜去。元朝雖疆域遼闊、軍事強大,但是,百姓並非安居樂業。
與此對比,唐朝更符合國人心中的強大形象,但是,唐朝的強盛離不開隋朝的影響,要不後世怎麼總稱隋唐盛世呢?如果,隋煬帝時期的隋朝真的衰落不堪,留給新生的唐朝只會是一個爛攤子,“貞觀之治”恐怕也沒那麼容易實現。
其實,若論富饒程度,隋朝還是強於唐朝。
隋文帝建國之初,隋朝人口約四百萬户。待隋煬帝登基時,隋朝人口激增到約八百九十户,人口大約五千萬,整整翻了一倍,期間耗費的時間也不過二十三年。反觀唐代,唐高宗時期,全國人口不過三百八十萬户。唐玄宗時期,全國人口已經翻倍,但也僅有七百六十萬户,約四千一百萬人。可以説,一直到唐朝覆滅,人口都未能達到隋朝人口頂峯。
隋文帝和隋煬帝雖為父子,但是,兩個人性格卻是差別很大,隋文帝無慾無求,性情温直。隋煬帝則是野心勃勃、性情暴躁。這裏有個小事故時,早年北周政權尚在的時候,隋文帝是北周皇帝的岳父。
但是,為什麼會發展成隋文帝奪取北周政權,建立隋朝呢?
其實,也不是為了滿足權欲,歸根結底還是北周統治太差,他實在看不下去,便順勢奪了宇文贇的江山。當時,北周皇帝有五個皇后,整日荒淫無度,不問朝政,楊堅便殺了宇文贇,重新立了一個小皇帝,以便輔政。
如果,沒有後來司馬消難和尉遲迥的謀反,或許,隋文帝一直將輔政到老。反觀隋煬帝,仗着老爹攢下的家底,開鑿運河、修築長城、建立東都,以圖青史留名。而後為了建立功績,發動多次戰爭,重創吐谷渾、突厥,掃清北方隱患,使隋朝疆域擴充千里。
在一定程度上,隋煬帝的種種舉措為後代留下了寶貴基業,功績自當卓著。但是,他顯然沒有控制好力度,連番征戰、大興土木,使得百姓苦不堪言,這進一步激化了社會矛盾,為隋朝覆滅埋下了隱患。
隋朝最大的不該就是三徵高句麗,可以説,隋朝滅亡的間接原因便是因為此事。當時為了攻打高句麗,隋煬帝不惜動用全國兵力,看這氣勢似乎與高句麗有什麼深仇大恨一般。其實,隋煬帝對於高句麗並無大怨,之所以如此興師動眾,目的只是為了削弱世家大族的實力。
當時,隋軍的兵力多是來自於朝中各個大族,隋煬帝擔憂這些大族未來會成為隱患,便借征伐高麗,消耗他們的軍事力量。然而,他顯然沒有考慮周全,世家大族乃是隋朝的中堅力量,高句麗之戰,雖讓世家大族損失慘重,但同時隋朝也元氣大傷。
這直接導致在後來的民間起義中,隋朝沒有能力鎮壓,這才落得個覆滅下場,只能説,隋煬帝下錯了一步棋,結果滿盤皆輸。高句麗之戰,對於隋煬帝來説,贏輸都沒關係。打贏了,可以滅掉高句麗,打輸了,正好損耗了朝中大族的實力。
終於,雙方分出勝負,隋軍大敗,令隋煬帝沒想到的是,戰敗引發了國內百姓的強烈不滿,再加上,之前大興土木、濫用民力,百姓心中的怨恨徹底爆發。
自此,各地勢力順勢揭竿而起,隋朝陷入動亂,最終滅亡。
參考資料:
『《資治通鑑》、《隋煬帝三徵高句麗》、《隋書》、《淺析隋朝亡國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