淞滬會戰是由我國主動發起的。七七事變之後,小日本在北面先後打下北京、天津,接着南下打了河北,往西達到了山西,準備一路往南打的。從我國的歷史上講,所有人都知道從北往南打比較容易,成功的可能性非常大。所以當時蔣介石才想改變日本的戰略,發起淞滬會戰,這樣日本就會由從北往南打變為由東往西打了。這個時候就比價艱難了,也就是説我們會用空間來換更久的時間了。到時候可以養精蓄鋭,等待國際局勢改變。
淞滬會戰的藉口是一個日本少尉藉口海軍士兵失蹤,要強行闖入我們地盤找人。其實明顯能感覺日本很逗比,或者説很弱智,九一八事變的時候是説士兵失蹤的藉口,七七事變的時候還是士兵失蹤的藉口,這次還是這個藉口。不知道這羣人是不是都不認識路,還是智商太低,找不到其他藉口了。
淞滬會戰是由日本海軍挑起的,不是陸軍。當時陸軍在北方先後打下了北京、天津、河北、山西等地,所以這邊的海軍坐不住了。想賺回點面子,結果打到一半的時候發現自己實力不行,想叫北面的陸軍來援助,北面的陸軍一直是按兵不動説需要休整。不過一直到最後北面的鬼子才願意援助。
淞滬會戰開始的時候,蔣委員長原先設想先把日本在上海的兩個據點拔掉。這樣日本之後肯定要先登錄作戰,這樣的損失會更多。結果這兩個據點裏面的鬼子太堅強了,一直沒有打下來。
所謂當時謝晉元團長的八百壯士是沒有這麼多人。當時這份名單是偽造的,只是對外宣稱有這麼多,實際上只有三四百人。而且這支部隊最後雖説四行倉庫失守了,但是並沒有都犧牲,而是退到後面的英租界了。之後一直到二戰爆發的時候日本人打英租界的時候再次和日本人作戰才全部殉國的。
淞滬會戰是從1937年8月13日開始的,所以又稱為八一三會戰,到1937年11月12日結束,整整三個月。主要目的是為了摧毀日本三個月滅亡中國的計劃。
淞滬會戰是中國第一次海陸空三軍協同作戰的。也正是因為是第一次,所以配合的過程中存在好多失誤,也貽誤了好多戰機。當時的中國海軍可以説是全國覆沒了。當年日本外面就來了四艘航母。這可以説我們不可能打得過他們海軍的,畢竟實力懸殊太大了。
淞滬會戰初期中國的負責人是馮玉祥,馮玉祥是西北軍的,蔣介石怕馮玉祥指揮不了其他人,就派了自己手下顧祝同當下手。後期的時候中國負責人是蔣介石。
淞滬會戰的時候國民黨把自己最精鋭的三個師派了兩個過來,分別是八十七、八十八師。一共兵力達到八十萬,日本先後投入二十萬兵力。可以説這是中日兩國首次投入這麼多的兵力參戰。
1937年11月5日,何應欽在南京召開的國防最高會議的報告中宣佈,淞滬戰場中國軍隊傷亡已達187200人;此外,1937年11月5日至12月2日之間,在後撤途中傷亡約為10萬人;兩項合計約為29萬人。我軍陣亡中將軍長1人,陣亡師長、副師長4人,陣亡團長28人,陣亡營長44人。由於中方海軍司令官的“沉船戰術”泄密,中央海軍全軍覆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