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科普紮根校園和社區

樊慶冬給孩子們上科學實驗課

樊慶冬被評為優秀科普信息員

林區撿來樹葉做成的葉貼畫

社區數字科技館成孩子們的樂園

社區數字科技館成孩子們的樂園

動物標本、葉貼畫、航模船模……6月19日,由內蒙古科協主辦的“科技為民·奮鬥有我”媒體走基層採訪活動走進呼倫貝爾市鄂倫春自治旗克一河小學,學校的走廊、教室裏,學生們的科學實驗小作品隨處可見。

“用智慧改變世界,用科技創造未來。”在學校科學實驗室裏,一行醒目的標語印入記者的眼簾。該校校長樊慶冬兼任學校科協主席,她告訴記者,這句話不是一句乾巴巴的口號,學校非常重視科普傳播和青少年科學素養提升,在創辦科技特色學校上進行了積極的探索實踐。開闢四季科技課堂,帶學生們走到户外,讓森林公園、小河大山都成了孩子們的實踐課堂。尤其是在課程建設上獨具特色,鄉土課程與多學科課程整合,利用豐富的大興安嶺林區資源,將科學元素融入語文、數學、藝術等學科教學中。在科技實踐活動中培養孩子們的動手操作能力,走廊裏的科學實驗小作品就是學生們的“戰果”。

“我對火箭發射的原理比較感興趣,科技活動課不但讓我瞭解了很多知識,還提升了我的動手能力。”四年級的蒙古族女孩薩仁娜拿着她組裝好的火箭模型説道。

多年來,克一河小學科協還善用科協資源為教學服務,奇妙的流動科普大篷車定期進校園等活動都被孩子們所期待。今年,樊慶冬還被內蒙古科協授予了“內蒙古自治區優秀科普信息員”的榮譽稱號。

據瞭解,鄂倫春自治旗全旗34所中小學都已成立了中小學科協,青少年科普已經深深紮根校園中。

相對於學校青少年科普,社區裏的青少年科普工作也別具風格。在赤峯市紅山區鐵南街道辦事處南山社區的數字科技館裏,四點半課堂的孩子們探索着各類科普器材,在收穫快樂的同時也收穫了科學知識。

南山社區科協主席馬淑琴告訴記者,社區科協充分利用社區科普文化展示長廊、四點半學堂、數字科技館等服務陣地,以“體驗科學”為主題,通過聲、光、電磁、力等基礎科學以及前沿投影科技展品的體驗和展示,全面培養轄區青少年的創新思維能力,目前共開展青少年服務活動10次,服務轄區青少年300餘人次。

據瞭解,2018年以來,內蒙古全區累計新建蘇木鄉鎮(街道)科協800多個、高校科協22個、中小學科協1300多個。文·攝影/北方新報正北方網記者 馬麗俠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939 字。

轉載請註明: 青少年科普紮根校園和社區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