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是中國古代最繁榮的朝代之一,開放、包容的社會環境之下,唐朝的經濟、文化都達到了空前的繁華水平,慕名而來的外邦臣屬也是數不勝數。而建立在繁華、自信之上的是,詩歌這種題材也成為了唐朝人用來記載日常起居生活、家國理想、個人抱負的載體,在這種環境的薰陶之下,不論是帝王將相還是文人雅士、甚至是白衣百姓,都留下了很多不朽的篇章。而我們今天所説這首詩的作者,既不是詩仙李白也不是詩史杜甫,而是中國唯一一位女皇帝武則天。
天降祥瑞,天生吉相
作為中國歷史上的唯一一位女皇帝,武則天從出生開始便充滿了傳奇色彩。史載,武則天的母親楊氏在懷武則天之前曾去過一個寺院,而就在路過河邊的時候,從河裏衝出一條金龍,將楊氏嚇暈了過去,等她再醒來的時候,便被告知懷有了身孕。
而且懷孕期間她也曾做過怪夢,她夢到自家的院子裏盤坐着一條黑龍,而這條龍瞬間又變成了天女散花,接二連三的奇怪現象,都讓人們以為楊氏這一胎會生個不凡的兒子出來,但孩子出生之後,卻不成想令人大失所望,乃是一個女兒身。
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會之下,武氏一家的心裏落差可想而知。當然考慮到中國古代不勝枚舉的人為臆造傳奇出身故事,一如劉邦之母夢與神龍交合,乃生劉邦;努爾哈赤其母懷胎十四個月,生時五彩猛虎護佑,才成就努爾哈赤的不平凡等等。我們也有理由相信,這多半是臆造的。
不過與這些祥瑞相比,我們不得不佩服武則天的才智。雖為女兒身,但是武則天自小聰明,也讓父親對她十分的喜愛,而相伴她的還有袁天罡的卜卦。
在她沒幾歲的時候,有一個叫做袁天罡的人,見到了武則天,他説這個孩子充滿福相,如果是個男孩兒的話一定會做皇帝,現在雖為女兒身,但仍然擋不了她的福氣,袁天罡的這番説辭,讓武則天的父親感到高興的同時也感到了害怕,因為在當時這種話一旦傳出去就會招來殺身之禍。
武家有女初長成
就在這種祥瑞加身之下,武則天在父母的庇佑之下度過了十幾年的快樂時光。在她的父親去世之後,14歲的她也因為才貌俱佳,美名外傳,就被李世民召進了皇宮。
在入宮之前她的母親曾哭哭啼啼,不忍分離,但她卻對母親説:侍奉的聖明天子,豈知非福?為何還要哭哭啼啼、作兒女之態呢?
那個時候的武則天雖然年齡不大,但是她的這番話也充分體現了她的成熟一面。
不過武則天在李世民後宮當中的生活,歷史當中並沒有詳細的記載,可我們知道她在那十幾年當中並沒有受寵,只是因為自己的長相被李世民取名為媚娘罷了。
媚孃的生活徹底發生改變是在李世民生病之後,她被李世民的兒子李治看中,她和李治嚴格的來説應該算是不倫戀,可這種戀情在那個開放的唐朝是不足為怪的,而武則天也足夠聰明,想要改變命運就必須抓住眼前這個愛她入骨的男人,所以並不拒絕李治對她的好感。
感業寺寫下情詩,再次入宮成就巔峯人生
在李世民去世之後,她被送到了感業寺出家為尼。如果循例,無所出的武則天此後的生活必然是青燈古佛相伴,誦經以了此殘生。但是顯然,這對於頗有野心、抱負的她而言,是不能接受的,她要出感業寺重返宮闈。而想要重返皇宮最簡單的辦法,自然就是利用唐高宗,於是她抬筆寫下了對李治的思念——一首《如意娘》。
朱成碧思紛紛,憔悴支離為憶君。
不信比來長下淚,開箱驗取石榴裙。
我相思過度,以致於身體憔悴,你如不信且看箱子裏的石榴裙上我那斑斑淚痕。一首情詩,成功的再次勾起來了李治對她的愛、思念,於是李治不顧一切的將媚娘接到皇宮當中,而這才有了後來鬥敗王皇后、蕭淑妃一躍而起的武皇后。
武則天的智謀不僅僅用在愛情上,在政治上她更是有勇有謀。先期幫助高宗李治罷黜了褚遂良,除掉了長孫無忌等等。而在大權獨攬之後,一個女人要想稱帝,勢必會引起朝中的叛亂,但在狠厲手段之下,她更具智慧,甚至還以一首詩平息了悠悠眾口。
在武則天登基的第二年,朝廷當中還有很多李氏的人想要謀劃政變,奪回他們李家的江山,這一次他們以花園百花盛開為藉口邀請武則天去賞花,從而藉機除掉武氏,推翻武周統治。可是寒冬的天氣,哪裏會有百花呢?所以他們的這些心思,武則天早就明白了,但她如果不去就證明她膽怯,這自然不是一個帝王的所作所為,於是則天便寫了一封詔書——《臘日宣詔幸上苑 / 催花詩》。
明朝游上苑,火速報春知。
花須連夜發,莫待曉風吹。
這首詩的內容,通俗易懂。大概意思是,武則天讓春神趕緊的通報消息,明天我武則天就要去御花園賞花,百花也不用等到春天再開了,通知它們連夜開花,好方便我武則天和各位大臣明天觀賞。
這封詔書是武則天頒給天神的,此時的武則天不僅僅是九五之尊,更是世間真正的主宰。花兒也要聽從她的旨意,逆時而放!由此可見,武則天雖然只是個女子,但她是多麼的狂傲啊!更加神奇的是,第二天當她與眾位大臣前去賞花的時候,御花園裏果然已經是奼紫嫣紅了。而那些不明就裏的大臣,真的認為是老天在幫助武則天,自然不敢在有所枉動。事實上,這其實只不過是武則天提前安排好了的把戲罷了。
而僅僅20個字就讓武則天化解了這次皇位被奪的危機,由此可見她的霸氣與果斷。她的這種氣勢來源於她對權力的渴望,也是對自我定位的準確認知,自身智慧的充分肯定,這一點放眼大唐三百年,也無出其右者,即便是寫下“白日放歌須縱酒”的狂人詩仙李白與之相較也差了那麼幾分霸氣。
武則天的一生充滿着的爭議,有人説她狠厲、暴虐,也有人説她對歷史的貢獻很大,而她對於自己是非功過,則只留下了一座無字碑任由後人評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