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身上有這6種表現,説明他被父母撫養得好,你家孩子有嗎
有人説,撫養孩子是一門學問;有人説撫養孩子是一項事業;有人説撫養孩子是一場鬥爭。但是不論哪一種説法,每位家長在孩子的成長道路上,走得膽戰心驚,生怕孩子出現了什麼問題。若是孩子活潑好動,我們就會擔心他是不是注意力不集中;若是孩子安靜內斂,我們也會擔心他是不是不善於交際。
總之,焦慮和擔憂總是一個接着一個。有時候,家長還會過度解讀孩子出現的某些情況。實際上,有一些也是父母撫養得好的表現。如果孩子身上出現了這六種情況,説明我們家長做得不錯,不僅要讚賞一下孩子,還要表揚一下自己!
一、孩子在家長面前易於流露真情實感
這種真情實感可不拘泥於對父母的依賴和喜愛。有時候“發脾氣”也是一種情感宣泄。許多孩子在家裏“飛揚跋扈”,在外卻“畏畏縮縮”。一些家長還以此開玩笑説,這孩子沒出息,只知道在家裏稱王作霸。
一般來説,孩子在家易於流露情感是因為有對家庭的歸屬感,認為家人可以傾聽自己的聲音。我們要理性看待孩子的宣泄,切忌用暴躁來應對孩子的脾氣。伏爾泰説:“耳朵是通向心靈的路。”因此家長要扮演好聆聽者的角色。靜下心來問問孩子為什麼有這種情感和觀念。
二、尋求安慰
挪威的一名作家 斯坦·埃裏克·倫德寫過一本書《爸爸的臂彎像艘船》。正是因為孩子可以在父母身上找到安全感,把父母當作避風港,才會向他們尋求安慰。這尤其表現在孩子在學校或者交朋友的時候受挫了,向父母傾訴。孩子的心靈是脆弱的,這種舉動代表着孩子認為親子關係是親密無間,坦誠相待的。同時,也是對家長信任的表現。
三、樂於表達自己的意願
很多父母在家是扮演“獨裁者”的角色,一味灌輸自己的想法。就算孩子有什麼意願,也不敢向父母袒露。如果父母撫養的好,孩子就樂於表達自己的意願。譬如對某位同學的看法,譬如對某些運動的喜好。在表達的同時,希望引起父母的共鳴。
四、有自己的興趣愛好
愛因斯坦説,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一個孩子如果有自己的興趣愛好,那説明他對世界充滿了好奇,對自然有着積極向上的探索態度,同時對學問有着渴求。一些家長也喜歡給孩子報興趣班,譬如奧數、鋼琴、古箏、書法。但是又有多少孩子,是自願去學習的呢?大多都是被迫的。只有孩子自己有興趣,一定會在相關領域大展風采。楊振寧也説,成功的秘訣在於興趣。所以家長們不要為了彌補自己童年的遺憾,而給孩子強加自己的看法。
五、願意真摯地道歉,認識到自己問題
撫養的好的孩子,自然可以明辨是非。教養優秀的孩子可以“靜坐常思己過,閒談莫論人非”。通過反思自己的行為,對人表達真摯的歉意。譬如飲料灑到了別人的衣服上,有些孩子不管不顧就跑開了,有些孩子就會誠摯地道歉,還會叫來父母,商量賠償事宜。生活中,我們不太會計較孩子的某些過錯,更在意的是孩子對於這件事的態度。常可以看到一些新聞,孩子劃傷了車,留下紙條承擔責任,車主大多都是一笑了之。
六、尊重父母的意見
尊重父母的意見不代表一種屈服。而是孩子可以理性看待的表現。許多孩子叛逆心理極強,對於家長的提議,不論好壞都是採取反抗。孩子可以尊重父母的看法,也表示親子關係的融洽。
我們要知道,親子關係不僅對孩子有着重大影響,也是對我們自己童年曆程的回望。如果孩子撫養的好,他身上就會出現這六種情況,我們要站在孩子的角度,讓他健康成長,幸福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