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少數民族當政的大一統王朝,開創封建先河,有着近百年的國祚。兩宋時期,遼金西夏雖説佔有北方中原等地,南方卻有着華服正統的宋朝,雙方都算不得大一統王朝。元朝的前身是擁有3300萬平方公里的蒙古帝國,元朝是正統繼承者,大義上支配着欽察汗國、察合台汗國、伊兒汗國和窩闊台汗國。元朝享國祚九十八年,傳五世十一帝,皇位更迭平均九年一次,足以看出其中央十分混亂。元朝第十一位皇帝,大蒙古國第十五位大汗,元順帝孛兒只斤·妥懽帖睦爾(蒙古語意為“鐵鍋”,因而戲稱鐵鍋帝),他被歷史愛好者們稱為“宋徽宗第二”。
元順帝這個諡號是朱元璋強安上去的,元朝歷史上他的諡號是元惠宗,蒙古汗號為烏哈噶圖汗。元順帝的一生並不平靜,充滿着曲折和危機;他出生在西北的察合台汗國,生來便是天潢貴胄,但本是無緣帝位,但由於時局的動盪變化,他的父親即元明宗登臨皇位,可是沒過多久元明宗被元文宗毒死,作為先帝時期的皇太子,元順帝被流放偏遠各地。元文宗、元寧宗相繼駕崩,太后卜答失裏和權臣伯顏共同下令將元順宗迎回。
初臨帝位的元順帝欲大展拳腳,先剷除了阻礙自己親政掌權的權臣伯顏,鋭意圖治,為解決元朝的統治危機,重用名臣脱脱實施了一系列改革,史稱“脱脱更化”,又稱“至正新政”,有一番成就。可是元朝積弊已久,若不進行刮骨療傷的改革,只怕是飲鴆止渴的催化危機。奈何,元順帝沒有這種魄力和才幹,兩天打魚三天曬網,還把民間讚譽的“賢相”脱脱給革職流放到雲南。
明君的日子真不是人過的,朝五晚九,時不時加班,還得聽着不愛聽的話,做着不愛做的事,元順帝孛兒只斤·妥懽帖睦爾放棄努力選擇享受也是無可厚非的。關鍵是當時天災不斷,朝廷沒有足夠好的官吏和足夠多的糧食賑災,元順帝只好趁着天下還未徹底亂的時候,做些自己舒暢無比、朝臣痛心不已的事。元順帝對自己和元朝的未來相當有自知之明。相傳徐達破蒙古人口中的汗八里城——北京城時,有廷臣痛哭進諫:“天下者,世祖(忽必烈)之天下!陛下宜死守,奈何棄之?”元順帝漫不經心地回答:“今日之事,朕豈可復為徽、欽乎!”這恐怕是他在中原大地最後留下的一句名言了,可以説相當自知。
元順帝對那些佛法、建築工藝、機械工程、天文氣象、儒學歌賦等方面相當有興趣,在這些方面相當有成就,是一位傑出的天才。例如機械工程,自制宮漏和龍船,十分精妙,北京人都稱他為“魯班天子”;例如詩詞歌賦,朱元璋曾書信勸降元順帝,元順帝樂呵呵地接受,還回七律詩一首,後世曰“答明主”: 金陵使者渡江來, 萬里風煙一道開。 王氣有時還自息, 聖恩無處不昭回。 信知海內歸明主, 亦喜江南有俊才。 歸去誠心煩為説, 春風先到鳳凰台。看看這詩,看看這文學功底,比那位作詩產量第一的十全老人好多了。
關於孛兒只斤·妥懽帖睦爾的元順帝諡號,得從他面對明軍壓境望風而逃的行為説起,被明軍一路攆着走,一點都不抵抗,帶着朝臣后妃偏安草原。孛兒只斤·妥懽帖睦爾“知順天命,退避而去”這麼上道的做法,讓明太祖朱元璋大感有趣,因而賜諡號“順”,這比起昏、煬、厲、幽等好多了。元順帝明白自己的昏庸無能,但隋煬帝、宋徽宗和崇禎帝等人清楚自己的昏庸無能嗎?敢去自嘲,説出口嗎?這一點,元順帝比漢人王朝的末代帝王好。